文化自信视域下护生人文精神培育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3

文化自信视域下护生人文精神培育路径探索

金冰 俞乐怡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一个民族能够永续发展的精神源头,是影响包括护生在内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精神塑造的重要力量。护理与人文相生相伴,是为人服务的专业,“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是护理类专业最核心的价值观,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护理类人才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目标。遗憾的是,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仍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要特征,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足。因此,加强护生人文精神培育是护理类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文化自信,护理人文精神,护理教育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Humanistic Spirit of Nursing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Bing Jin Leyi Yu

(Shaox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Shaoxing 312000,China)

Abstract: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the spiritual sour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an important force that influences the spiritual shaping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ncluding nursing students. Nursing and humanities coexist together, and it is a profession that serves people. The concept of "people-centered" is the core value of nursing professions. Cultivating nursing talents with humanistic spirit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nursing education. Regrettably, at the present stage, nursing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characterized b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is insufficient.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nursing students is an urgent task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ursing talents.

Keyword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nursing humanistic spirit, nursing education


一 文化自信与护理人文精神的关系

  1. 人文精神的概念

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特有且温暖的存在,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生命”的价值,同时互相尊重。它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文化性格”的巧妙融合并迸发出别样的光彩,更是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升华、体现。

人文精神在护理教育范畴被称为“护理人文精神”,护生在学习过程中被渗透良好的护理人文精神,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积极运用,对社会、民族有着重要的意义。护理类专业承担这培育护理人才的重担,对培育护理人文精神更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 文化自信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文化自信表现出社会整体精神层面的崇高追求,为人们的精神和行为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当下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在重视生物因素的同时,把人的健康问题置于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中来考量,要注重对人类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注重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此,护理教育也应该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护理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应该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得到应有的体现。

鉴于此,在新时代提升护生的护理人文精神一定要从文化自信这一新的视域入手,通过挖掘我国文化精粹,融入护理人文精神培育中,引导护生深切感知我国优秀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内涵,与其自身内在思想不断碰撞内化,并在实践活动中自觉运用文化思维去认识和辨析现实问题,从而实现科学与人文全面协调发展。


二 文化自信视域下护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困境

  1. 培育理念落后

1 传统专业思想的束缚

护理学是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的一门科学,不仅要求护生掌握精湛的护理知识,还要求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但我国高校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的起步时间较晚,发展比较缓慢。护理教育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走的是职业教育的道路,所以专业知识和技术训练一直以来是护理教育的重点等,这使得重技术、轻人文,强调积累知识,轻视培养能力等传统专业思想根深蒂固,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文精神培育的发展。

2 护生护理人文精神价值的模糊,职业认同感低

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护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00后护生个性鲜明,但存在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人文素养缺失、缺乏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缺陷,更有部分护生选择护理专业是因为遵从长辈的意愿,缺乏自主选择的能力,缺乏职业认同感。护理人文学科存在投入产出比低且效果周期长,加之整体社会环境和医疗卫生行业环境“技术之上”的氛围熏染,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护生的人文信仰淡漠,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不能从关怀患者的角度出发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忽视了患者的内心诊治诉求。

3 护理人文课程设置片面化、碎片化

在医疗卫生行业“技术至上”的背景下,很多护理院校缺乏对护理人文教育的关注,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护理人文素养的教育被边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课程门数少,学时比例低,授课老师非专任教师等原因,导致护理人文课程设置随意性大、门类少,缺乏有学科特色的交叉和融合,为形成护理人文课程群,更是缺乏成熟的护理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护理人文素养缺乏连贯性,多数人文课程集中安排在大学的第一学年,这对于没有任何临床经验的护生来说,人文内容抽象晦涩。而之后的两到三年更侧重于对护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尤其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有关人文知识的传授更是微乎其微,导致护理人文教育断线,缺乏全程性和持续性。

  1. 培育合力缺失

1 护理人文素养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由于国内护理人文教育起步较晚,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护理人文人才可以支撑高校护生的人文教育培养,无法满足教育需要。当前,担任护理人文素养教师一部分是只有护理临床经验的护士或刚毕业的护理研究生,由于学科的限制和自身文化素养的欠缺,无法将护理人文素养转化为思想理论去生动地讲解。另外一部分教师,是拥有纯粹的人文社科知识,缺乏护理知识背景,大多为高校的辅导员兼任人文素养老师,无法了解护生学科培养的实际情况,削弱了人文教学的针对性。

2 护理人文教育缺乏体验性和实效性

护理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多数高校对人文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表现为实践时间少甚至缺失,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规范,校外人文实践教学基地缺乏,导致护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人文知识,但不懂如何运用,不会恰当运用,不能很好地将护理人文课程内容应用于临床。

教学方式以“单向灌输式”的大班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必需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及护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考试多以“死记硬背”的单一考核方式,无法帮助护生正确理解人文教学内涵,难以调动护生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三 文化自信视域下护生人文精神培育的路径

要突破当下护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困境,提升护生对将来职业的自信度和人文关怀感,必须依靠校内校外多种力量的合作与支持,构建校内外培育平台,形成培育合力,渲染人文精神培育氛围,从而逐渐扭转培育理念,提升护生的文化自信与人文关怀感。

  1. 改革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护理类专业课课程特点,梳理和提炼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环节、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资源分配等方面制定实施方案,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提升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其次,增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促使护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知识和思维方式的迁移。再次,将人文关怀课程合理分布在护生大学学习阶段的每一个学年中,甚至可将其作为实习评价的指标之一,提升护生人文精神培育的连贯性,改善护理人文课程设置片面化和碎片化的问题。

  1. 加强师资建设,渗透专业教学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多数护生对于护士专业形象的确立,首先来自于专业教师。专业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等职业素养高低,潜移默化间影响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所以,专业教师自身要转变“技术至上”的过度职业化思想,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育人。其次,高校应充分重视对专业老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培训,可通过岗前培训、加强高校间的护理人文素养交流、鼓励专业教师攻读人文类第二学位、定期进行任职资格考试等方式,使护理专业课老师提升自身素养。再次,也鼓励没有临床经验的老师通过在节假日、寒暑假下医院等方式,在临床实践中感悟护理人文素养,进而提升自身专业感悟,有意识地将其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循循善诱,疏通思想。

  1. 建设校园文化,营造人文氛围

校园文化是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大文化”理念的体现,也是文化自信的支持力量,有着巨大的教育功能。首先,要加强护理院校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小到教室、实训室的布置,大到校园的规划与绿化,应处处体现护理人文思想,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人文教育意义。其次,要围绕“护理人文精神”做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做好做精纪念“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如授帽仪式、礼仪风采比赛、奖学金捐赠感恩教育等),强化思想引领,把握方向,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使“厚德博爱”、“仁术兼修”等精神品质成为护理学子的精神追求、内在素养和自觉行动。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全民战“疫”中,护生更是要有护理的专业自信,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在符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情况下,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社区安康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1. 强化朋辈教育,转变传统思想

朋辈群体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载体,大学生朋辈群体是大学生成长发展中重要的人际环境,具有易沟通、有同感 、有安全感和自我教育的特点。[1]因此,护生在面临人文精神缺失、职业价值感低迷等问题上,可以通过以特色活动、讲座为载体,大力发掘、培育、宣传学生可信、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将朋辈教育常态化,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上的难题及思想上的不稳定等问题。以不同类型的优秀学生个体和群体典型为抓手,用看得见的例子,摸得着的成就来激发护生心中的动力,线上线下形成联动和教育合力,凸显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护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从而改变传统专业思想。

(五)甄别网络文化,培养结构思维

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已与网络深深联结在一起,并时刻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为增强护生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度,使之学会甄别网络文化的优劣,减少碎片化阅读的危害,有效传播和合理治理网络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类院校要吸收“互联网热”的优势,学习短视频深受欢迎的原因,借助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讲述护生的故事,鼓励护生参与创作,创建具有护理特色又积极有趣、温暖感人的校园网络平台,实现思想教育与生活服务的结合。同时,教师可以根据网络空间适时把握护生的思想动态,发挥网络育人的作用,以纠正思想偏差并给予其正向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洁. 朋辈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创新与实践[J]. 文教资料, 2013,(08):162-164.

  2. 张敏.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D]. 重庆: 重庆医科大学, 2020.

  3. 刘林涛. 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 思想教育研究, 2016(4):21-24.

  4. 张三元. 论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J]. 思想理论教育, 2019(1):39-45.

  5. 张岂之.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 中国大学教学, 2014(9):5-6+10.

  6. 卢雷, 袁久红.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自信培育[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11):142-146.

  7. 牟成赟. 护理工作中提倡人文精神建设的看法和体会[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30(05):817-818.

  8. 范宇莹, 孙宏玉, 常广明. 高等护理教育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人文关怀护理教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4):1257-1266.

  9. 曾海. 论人文精神及其引领护理教育的主要特点——以莆田学院护理学专业为例[J].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9,34(05):90-94.

  10. 牛磊磊. 从文化之维探索文化自信与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J]. 卫生职业教育, 2018,36(4):1-2.

  11. 王璐颖.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31(8):1068-1072.

  12. 乔雪, 郝玉芳. 我国高校护理专业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教育的策略[J]. 中华护理教育, 2015,12(08): 639-641.

一起发表

作者简介:金冰(1982-),女,浙江宁波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人文教育。俞乐怡(1996- ),女,浙江绍兴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0年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思政专项“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护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SZK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