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小儿睾丸内胚窦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超声诊断小儿睾丸内胚窦瘤

陈文如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 350004

摘要:目的 对临床小儿睾丸内胚窦瘤具体进行诊断时,使用超声诊断方法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其相关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就具体情况。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患者群体中,抽取24例患儿开展回顾性分析研究,对其超声检查结果和临床随访等方面情况进行收集和汇总,评价此类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特征等情况。结果 分析后发现,患儿肿块大小为(3.22±1.05)cm,超声下可见其形状为类圆形,并且边界清晰不存在包膜的现象,有14例患儿超声下病灶可见均匀回声,和周围残留的正常睾丸组织的内部回声十分类似,而10例患儿在诊断的过程中发现,其睾丸内可见单发、散在多发的大小不等无回声暗区,局部不存在包膜,透声性良好。肿瘤内部、周围可见丰富血流信号,3例患儿伴有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腹膜、肝转移。其他特征和随访方面,伴有明显的血清AFP提高,接受睾丸根治性切除之后,则血清AFP明显下降。结论 对于小儿睾丸内胚窦瘤患儿开展检查诊断的过程中,超声方法的临床应用具备一定自身优势,能够观察到病变组织和正常生理组织的明显不同之处,有助于配合其他的检查方法进一步辅助进行临床诊断。

关键词:超声诊断;小儿睾丸内胚窦瘤;临床应用;诊断效果;特征;分析;

引言:

一般来说,小儿睾丸内胚窦瘤是小儿睾丸肿瘤中较为常见肿瘤,且恶性度较高,而且早期就容易出现其他器官、系统的转移,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早期进行筛查、诊断,积极选择适宜性的治疗方法十分关键[1]。这一过程中,超声诊断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其自身效果相对较好,而且安全无创,不会带来较大的损伤,对于小儿来说存在着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辅助诊断、病灶观察方面存在着自身优势,因此积极总结其病灶特征,可以更好的有助于分辨其疾病与病灶的相关情况。超声诊断可以联合如血清AFP等为主的一系列敏感指标,辅助提出针对性的临床诊断,进一步辅助患儿后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和措施,提供一定的诊断方面支持,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方面的依据[2]。基于此,本次研究对其相关检查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特点及效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临床诊断应用的具体价值和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24例睾丸内胚窦瘤患儿,其年龄分布在2个月到5.5岁,平均(13.52±4.15)个月。病程在1-6.5个月,平均(4.14±1.35)个月。基本都由于家长偶然间发现患儿患侧睾丸出现了无痛性肿大,而且表面不存在红肿、皮肤温度过高的现象,无明显感染指征、触痛现象,患侧睾丸体格检查可见肿大、质硬。患儿均经过明确的临床病理学检查诊断,在诊断、治疗之前都采取了超声检查,临床基本资料完善,彼此之间高度接近(P>0.05),可以开展研究。

1.2方法

本组24例患儿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儿开展针对性的超声检查,采用GE 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ML6-15 高频探头,探头频率设定在10-15MHz。患儿选择平卧位,在安静状态下对其检查,先使用超声耦合剂涂抹探头,之后再对睾丸位置进行检查,详细观察其肿块位置、睾丸形态、局部边界、血流回声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其声像图特性特征[3]。详细检查之后,再度对腹部脏器、腹股沟、后腹膜等相关位置进行及检查,观察有无其他肿块等现象。

1.3观察指标

对超声检查下患儿的睾丸肿块大小情况进行观察,并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着重观察其现有的超声检查结果。


2.结果

通过超声检查发现,患儿肿块大小为(3.22±1.05)cm,超声下可见其形状为类圆形,四周边界清晰,无包膜的现象。其中的14例患儿超声下病灶为均匀回声,其回声的特征和周围正常睾丸组织的内部回声十分类似,而10例患儿在诊断的过程中发现,其睾丸内可见单发、散在多发的大小不等无回声暗区,局部不存在包膜,透声性良好。肿瘤内部、周围可见丰富血流信号,3例患儿伴有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腹膜、肝转移。

617b9e0a3123f_html_ff4dadba46bac645.jpg

其他特征和随访方面,伴有明显的血清AFP提高,明显高出正常值几倍,而所有患儿接受睾丸根治性切除之后,则血清AFP明显下降。除了1例检出肿瘤转移之外,其余的患儿经过手术之后均未出现复发或者转移的现象。

3.结论

小儿睾丸内实质性占位病变中,睾丸内胚窦瘤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这一疾病其本质上主要是原始生殖细胞,多潜能细胞向胚外的中内胚层演化结果,是高度恶性的一种生殖细胞肿瘤,在小儿中的发病率较高,而且图像有特异性,起病隐匿,很容易出现早期种植浸润、肿瘤转移的现象。一般来说,此类疾病越早诊断进行手术治疗,患儿的存活率越高,因此选择一种快捷、无创、操作简单的诊断方法十分关键。超声检查作为一种临床常用方法,其临床应用价值较为突出,精准性、准确性相对较好一些,检查之后也可以发现,病灶周围、内部会出现丰富血流信号。在结合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之后,出现这样超声下特征的时候,即便其局部回声与正常睾丸组织类似,也要高度怀疑是睾丸内胚窦瘤,因此在超声诊断的过程中要详细的进行辨别,避免出现诊断方面的忽略。

如上所述,对于小儿睾丸内胚窦瘤这种高度恶性、进展较快、预后情况不良的疾病,开展疾病诊断的过程中,选择超声诊断具备较强的价值性,操作方便而且快捷。

参考文献:

[1] 胡春峰. 分析小儿急性睾丸附件扭转的超声表现和诊断价值[J].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21年35卷1期, 38-41页, ISTIC CSCD, 2021.

[2] 唐小丽, 卢虹旭, 汪朝霞,等. 超声对未触及睾丸小儿隐睾的诊断价值[J]. 现代医药卫生, 2019, 035(009):1291-1293,1296.

[3] 延艳娜, 柳玲, 黄梦,等. 小儿骶尾部内胚窦瘤的超声表现[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 018(001):56-58.

[4] 刘瑞伦.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儿隐睾症的诊断价值及应用评价[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 v.29;No.183(11):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