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感染的护理方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7
/ 2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感染的护理方式分析

陈翠娥 王美瑜

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 山西 太原 030013

摘要: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其作为收治儿科严重疾病的特殊场所,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其发生率在近年来也呈现增长的不良态势,对患儿病情恢复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会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患儿因为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且身体组织和器官也没有完全发育,如果发生感染,会使病情更加严重,使得治疗难度增加,也可能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促进感染率的降低。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感染;护理方式;分析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属于医院中非常重要的治疗场所,由于儿科患者年纪较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此给护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相关资料显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如果护理不当,极易造成医院感染,加重患儿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儿的痛苦和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分析对象选择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本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儿98例,双色球抽签方式实施分组分析,49例开展传统护理方式的患儿纳入对照组,该组患儿的男女例数分别为29/20(例),平均年龄为(1.86±1.20)岁(5个月~3岁);49例开展综合化护理方式的患儿纳入实验组,该组患儿的男女例数分别为30/19(例),平均年龄为(1.98±1.35)岁(5个月~3岁),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基本临床信息,对比数据差异性并不明显(P>0.05),显著提升本次研究可比性。两组患儿全部患有危重症,本次研究的开展患儿家长均知情,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将具有较差配合度、感染性休克、本身感染症状存在的患儿均排除本次研究外。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开展重症监护室传统护理方式,对患儿病情进行有效评估,对护理方式和治疗方案进行制定,遵医嘱对患儿实施基础护理,保证及时上报异常情况等。

而实验组护理方式为综合化护理方式,具体护理方式为:①营养支持护理,将营养支持强化,从患儿入住重症监护室开始,评估患儿营养风险,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选择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尤其针对具有较高营养风险的患儿,营养师要对营养方案进行特别制定;②对护理人员的强化管理,对感染管理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并对护理流程进行不断改进,消毒隔离制度要严格落实;利用培训的方式,对合理应用抗生素、多重耐药菌、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感染管理方法、手卫生管理规范等相关知识进行定期学习,使护理人员构建感染预防意识和无菌意识,以此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注重对感染的预防,将感染率降低;③针对气管插管、中心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中,提升护理质量;在对以上护理操作实施前,要规范洗手,将急救药物和诊疗用具安置在床旁,准备手部消毒剂,对操作进行实施过程中,要将手消毒的频率增加;针对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选择一次性的呼吸机管道和吸痰管,避免消毒不彻底导致交叉感染。对切口进行换药时,首选水胶体材质的敷料④合理应用抗生素,作为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要充分掌握治疗药物的禁忌证,按时给药,严密观察患儿用药情况和病情恢复情况,提升药物治疗效果;一旦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后果,要立即与医生沟通,询问医生是否继续执行医嘱;两种或以上抗生素不得同时使用;⑤由于重症监护室中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做好患儿的呼吸道护理,将患儿头部抬高30°,置患儿于侧卧位体位,避免呼吸道吸入分泌物或呕吐物,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所用器械进行合理消毒,预防接触性感染和交叉感染。

1.3 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以患儿家长对该组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问卷调查方式,评价项目: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度、不满意度、总满意度)、发生并发症(感染、压疮、疼痛)情况、护理效果(向普通病房转入率、用药合理性、住院时间)作为评价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对比数据处理和分析均选择版本为SPSS23.0的软件包,验证计量、计数数据分别以t和x为方式,统计学意义判定以(P<0.05)为依据,表明对比数据差异性明显。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家长对该组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

相对比于对照组传统护理方式,实验组家长对综合化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提升明显,对比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

49

36(73.47)

11(22.45)

2(4.08)

95.92

对照组

49

30(61.22)

10(20.41)

9(18.37)

81.63

p


0.012

0.013

0.001

<0.05


2.2 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开展后发生并发症情况

相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发生感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均降低明显,对比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

2.3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开展效果

相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用药合理性提升明显;实验组患儿向普通病房转入率提升明显;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明显,对比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合理用药[n(%)]

普通病房转入率[n(%)]

住院时间(d)

实验组

49

48(97.96)

45(91.84)

12.02±2.48

对照组

49

34(69.39)

31(63.27)

15.90±3.45

p


<0.05

<0.05

<0.05


3讨论

儿科患者自身防御能力相对较差,极易造成细菌的感染,对康复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护理期间需要重视安全因素分析,使患儿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避免出现不安全事件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本科室在实施医院感染防范措施过程中,主要分析以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加强基础护理、注意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加强学习以及加强对护理人员应变能力培养。

重症监护室所接收的患儿疾病特点为发病急、病情严重,病死率也较高,一旦治疗和护理出现差错,会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实施综合化护理方式,做好每个细节的护理干预,促进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对感染进行预防,避免对患儿康复造成影响,使其早日转入普通病房,直至尽早痊愈出院,保证患儿的健康和生命。重症监护室作为极易发生感染的场所,更加需要注重护理干预,本次研究开展综合化护理方式,从研究结果中显示,97.96%患儿家长对该护理方式表示满意,无发生感染的病例,且患儿用药合理性、向普通病房转入率提升明显,且患儿住院时间缩短明显,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护理效果确切。

4结语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住院患儿护理中开展综合化护理方式可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可对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洁,胡彩玉,王杰杰,凌振华. 住院新生儿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5):69-71.

[2]许渝,汪小杰,徐润琳,王文娟,罗万军. 某儿童医院P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35(04):280-282.

[3]周永红. 二级医院儿科病房院内感染临床特征[J]. 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4):120-123.

[4]沈权康.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6):2606-2607.

[5]郭玉琴.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6.

[6]徐建华.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1):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