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熊选平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省 襄阳市 4412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的影响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本课题抽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共90例。随机划分为甲组(45例)和乙组(45例),即甲组为传统护理,乙组为针对性护理,对比患儿输液渗出总发生率、家属护理总满意度。结果:甲组患儿输液渗出总发生率为15.56%,乙组为2.22%,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乙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5.56%,甲组为77.78%,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以针对性理念为前提的护理措施,不仅可降低输液渗出总发生率,还可改善医患和护患关系,应加大重视力度。

【关键词】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现代医疗模式下,静脉输液作为疾病治疗的常见性、多见性方式,但静脉药物往往会侵入血管外周围组织,诱发药物渗出。若未及时处理,则必将会引起穿刺疼痛、肿胀的前提下,使患儿出现哭闹和焦虑等情绪,不仅会加重二次穿刺疼痛,还可增加治疗难度[1]。本课题抽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共90例。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基本资料

本课题抽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共90例。随机划分为甲组(45例)和乙组(45例)。甲组男女患儿比例为23:22;年龄最高值为10岁,最低值为3个月,平均数为(5.81±1.15)岁。乙组男女患儿比例为25:20;年龄最高值为9岁,最值为4个月,平均数为(5.64±1.17)岁。数据间比较无意义(P>0.05)。

    1. 方法

甲组为传统护理,即为常规静脉输液护理;乙组为针对性护理,是以静脉渗出影响因素为前提拟定的护理措施:

(1)影响因素。①年龄。以婴幼儿为例,对静脉穿刺存在极高的心理反应,且在自我控制力差的前提下,往往会因活动导致药物渗漏;②输液部位。头皮静脉注射由于多为浅直静脉,轻微活动即可导致渗出;③病情。若为重度脱水、营养不良和危重患儿,因周围循环系统障碍,且在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的前提下,易在药物刺激下引起血管痉挛,诱发组织渗漏。

(2)常见措施。①精准把控患儿血管特点,调整最佳进针角度和深度,以便能够确定高弹性血管,若患儿部分血管表现为瘢痕或血运差则应予以避开,保证一次穿刺成功;②待静脉穿刺完成时,可借助透明透气胶的使用,对导管予以“S型”固定,预防穿刺针移位,还应依据穿刺部位对胶布数量予以合理选择,若为头皮穿刺则可对头部予以缠绕,杜绝外力牵拉导致的药物渗出,若为四肢穿刺则可取“夹板”固定[2];③输液完成时应立即拔出针头,可取棉球、棉签按压穿刺部位;输液期间禁止调整输液速度,告知患儿不可剧烈运动;输液过程中做好病房巡视,详细探查患儿穿刺点变化,若存在大幅度动作和哭闹不安,则应施行有效的护理干预;④患儿针头固定夹板的选择,应满足色彩鲜明的原则,常见红黄蓝绿等色彩,依据患儿颜色喜好选择不同颜色的夹板,减轻其输液恐惧感,还可在转移注意力的前提下,保证输液工作的顺利施行[3]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儿输液渗出总发生率、家属护理总满意度。即家属护理总满意度包括极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指标,是以自制调查问卷为准,极满意表明问卷总分在80分以上,满意表明问卷总分在60分以上,不满意表明问卷总分在60分以下,总满意度=极满意度+满意度[4]

1.4 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若为计量资料,以6170c866c08f4_html_c7634f43e06ad9f1.gif ±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若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施行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结果

2.1 对比患儿输液渗出总发生率

甲组患儿输液渗出总发生率为15.56%(7/45),乙组患儿输液渗出总发生率为2.22%(1/45),数据间比较有意义(x2=4.9390,P=0.0262)。

2.2 对比家属护理总满意度

乙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5.56%,甲组为77.78%,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家属护理总满意度[n、%]

组别

极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甲组(n=45)

21(46.67)

14(31.11)

10(22.22)

35(77.78)

乙组(n=45)

38(84.45)

5(11.11)

2(4.44)

43(95.56)

x2




6.1538

P




0.0131

3、讨论

药物渗出是静脉输液期间常见问题,和穿刺不到位、手法不合理、药物刺激、针头移动、血管痉挛等因素存在相关性,特别是在小儿群体中,由于天性好动,使之在运动期间频发静脉渗出现象,在加重自身穿刺疼痛的同时,诱发医患矛盾。而在此过程中,对患儿施以针对性静脉输液护理干预,能够在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的前提下,做好穿刺点固定,在增强患儿和家属认知的同时,杜绝药物渗出状况[5]。本课题可知,甲组患儿输液渗出总发生率为15.56%,乙组为2.22%,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乙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5.56%,甲组为77.78%,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总之,针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以针对性理念为前提的护理措施,不仅可降低输液渗出总发生率,还可改善医患和护患关系,应加大重视力度。

参考文献:

[1]蒋名丽,赵磊,时富枝,石彩晓,李丹凤.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9,17(04):411-414.

[2]谢丽芬.水胶体敷料透明贴防治小儿甘露醇输液渗出和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103-104.

[3]刘明娣,唐雪梅,王海静.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4):139-140.

[4]朱芳.预见性护理对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渗出的影响[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9(02):167-168.

[5]张伟利.护理风险管理对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9):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