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探讨如何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余裕

阜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我国民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作为切入点,从城乡发展、群体发展与地区发展三方面论述了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当中的问题,又从全民参保、完善制度、信息化建设、财政保障和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构建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多层次;社会保障;构建措施


引言: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手段之一,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存需求,既能够有效提高居民抵抗风险的能力,还能够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促进社会公平,还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现代化社会的需求,实现社会公平的不断发展。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针对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民生问题给予基本保障的政策,由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障制度共同构成,构建起多领域、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既能够使我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基本保障,使社会收入得到更加公平的再分配,还能使社会发展更加稳定,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二、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当中的问题

虽然我国将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克服并解决。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

我国虽然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大大领先于农村经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低于城镇职工,这种现象也体现在社会保障方面。为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我国降低了农民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门槛,而低门槛进入,又导致城市社保标准也大大高于农村社保标准,相对而言造成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1]

(二)群体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问题和客观原因的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当中群体之间的社保标准也较为不均,例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人均领取水平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人均领取水平相差较为悬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人均领取水平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人均领取水平差异更大,短时间内,这种差距不仅不会消除,还将会越来越大,因此保障制度的差异,导致了在群体之间也存在着社会保障发展严重不均衡的现象。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现象,当地区经济实力体现到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配套投入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不同的地区,社会保障标准不一样、待遇领取水平不一样,导致全国各地社会保障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能够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相同条件下的参保人员在不同地区缴费,其得到的社会保障待遇却大不相同,省与省之间,甚至同省不同市、同市不同县之间的社会保障标准各不相同,这种地区性差异,不仅导致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平衡,还制约了参保群众跨地区流转,更降低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三、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一)实施全民参保规划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全民参保计划也开始提上日程,国家不断推动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的宣传与普及,一方面国家要从立法层面,强化全民参保意识,推动全民刚性参保,只有全民有保障,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还对社会企业和单位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对违反企业管理条例,不按规定缴纳员工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的企业进行严格处罚,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此外,国家还应当鼓励商业保险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当中,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强力支持。在推动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的过程当中,有关部门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商业保险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商业保险独立于国家社会保障之外,因此要想将商业保险纳入到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实现全民参保规划,首要的就应当对商业保险进行规划和分类,使其明确自己的职能,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持续发展。第二,政府对市场实行严格监管。相关部门应当强化行业准入门槛,对保险发行企业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筛选,一方面使群众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商业保险实现合理的选择,另一方面还能减少劣质保险产品对社会保障体系产生不良影响,保障社会资金安全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稳定,促进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

(二)完善参保制度

科学的参保制度是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水平,使全民享受社会保障福利的重要后盾和支持。国家应当对现有的参保制度进一步进行完善与整合,使其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群众的呼求。以医疗保险为例,传统的医保参保制度较为复杂,对异地就医、疑难杂症等问题的处理方式较为粗放,无法满足社会群众对医疗保险的高标准与严要求。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对医保参保制度进行了有效调整和优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制度,针对不同疾病、不同群体、不同地域和异地就医等实际情况进行了有效覆盖和完善,一方面降低了群众在就医过程当中的负担和压力,另一方面使病人得到了坚实的后盾和保障,实现了长效的保险机制,促进医保工作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三)建立信息化保险管理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有关部门应当与技术人员相合作,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并建设信息化的社会保障管理平台。目前,社保卡是我国人民群众使用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凭证,这种方式使用较为便捷,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普及。但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和发展,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试行智能社保卡等应用途径,依托智能手机实现缴费、查询、领取等一系列办理流程,既能够有效减少群众办理业务过程当中的工作量,还能够有效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效率,实现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建成。

有关部门在建立健全信息化保险管理平台的同时,应当将各地参保人员的信息进行上传并共享,使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管理,优化异地缴费的体验,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进步。

(四)强化财政保障

财政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在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当中,虽然资金来源多种多样,然而国家财政拨款仍然是最重要的占比之一。据统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当中的财政支出占据总额的15%左右。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财政投入,使国家财政保障在多层次社会保障建设过程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满足现代社会对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同时也实现较高水平的社会成果再分配,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

(五)推进城乡地域协调发展

由于我国的城乡、地域之间经济发展较不平衡,因此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当中,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当不断加强对城乡统一协调发展的重视程度,制订可行性较高的发展方案,一方面使不同社会群体享受到的社会保障体系差距不断缩小,另一方面使全国各地域之间的不均衡情况得到应有的改善,对社会成果实现有效的重新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结论: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能够保障年老、疾病、伤残等人员的生活,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还能实现社会成果的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完善参保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化参保平台,依托财政支出推动城乡地域协调发展,满足人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推进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任洁.关于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08):207-209.

[2]郑功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评估与政策思路[J].社会保障评论,2019,3(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