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研究与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研究与开发

高传迎

371203**** 03057731,山东 济南 271100

摘要:科研能力是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企业科研投入及科研项目不断增加,在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中,传统科研管理模式的弊端已经凸显,如工作强度大、重复工作多、时效性弱、工作效率偏低及信息难以共享等。此时,信息化成为企业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持续性和服务性工作,其实质就是运用信息技术以及系统学、管理学、统计学方法,对企业科研工作中的相关要素进行结构化整合。因此,对现有的科研管理模式进行信息化建设成为提升科研管理能力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精细化管理;开发应用

引言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科研管理的效率、能力,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企业的综合实力。本文的研究旨在规范企业科研工作,同时改变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这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科研工作效率、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1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

1.1重复性的工作消耗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

大量时间精力办公自动化已经引入日常办公系统中,但科研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目前科研管理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方式,这种纸质档案存储的方式查询信息困难。随着项目成果的增多,工作量日益繁重,科研成果的统计工作完成困难,科研评审工作也只能依赖纸质交换,时间成本耗费巨大。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传统的方式导致科研人员对填写大量的科研项目和成果信息报表产生抵触心理,主动性较差,导致科研项目成果年度统计数据缺失。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传统的科研信息主要以纸质文档或材料为主要形式,人工进行收集、鉴定、整理、保管、检索、编研、利用和统计,形成科研档案,内容形式单一,相关信息查找困难、费时费力、效率较低。

1.2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科研管理信息化提供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就很想将信息处理实现自动化。IBM曾发明了一种穿孔卡片机,每分钟可以处理200张卡片。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计算机主要被用在科学计算领域,1956年,美国通用公司将计算机用于计算职工薪金,由此被应用到了信息处理领域,产生了最早的管理软件。1985年出现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指: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拓展和系统的维护。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将工作流程数字化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2系统设计目标及要求

(1)科研数据集中,业务流程规范,为科研工作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全面监管提供依据。集成项目的申报业务、立项业务、实施监控、验收业务、变更业务、人员及专家资料库管理和科研成果管理,解决科研项目线下管理重复性操作及工作流程低效等问题,实现项目资源的全面管理和项目实施进度的全程跟踪,并且能够存储项目的全周期科研资料,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效率和完成质量,促进整体科研水平提高。(2)推动科研管理方式变革,协助企业决策层和相关管理部门由“被动式处理”向“主动式管理”转变。实现对科研项目的多级联动式管理,保障科研项目总体目标达成,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奠定基础,形成高效的科研共享管理平台。(3)科研系统功能完整,覆盖科研系统各阶段涉及的组成要素。系统以科研信息的规范化管理为基本原则,以各科研功能模块为流程主线,覆盖从项目立项到形成成果的全生命周期,实现科研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工作的程序化管理,并将各功能模块结合为一体。(4)考虑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需求,在数据库基础设计时,要考虑多功能兼容、多模块扩展的需要。同时,兼顾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系统平台设计是从总体设计角度考虑,兼顾多模块分步开发、同时运行的情况。(5)实现多模块协同共享。实际的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多模块交叉现象。例如,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人员变更是科研人员管理的基础,管理末期形成的科研成果是成果库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平台设计搭建过程中,需考虑各功能模块间关联数据的信息交互,以提高运行效率。

3系统开发与应用

3.1系统范围

科研项目管理:立项(申请评审、合同审批),项目执行(中期报告、计划执行),结项管理(结项申请、资料上传、验收审批)。专利管理:管理专利申请、审核阶段通知、缴费通知、过程状态监控。成果管理:科研项目、专利、软件著作权、论文、科技奖项、出版物、标准、科研活动。科研统计:科研成果统计、科研经费统计、部门科研统计。业务管理:科研公告、资料管理、模板管理。

3.2系统面向的用户群体

该系统面向汽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与审核人员等。系统管理用户:主要系统的管理人员。管理员主要负责用户权限配置、日志管理、基础数据维护等系统管理工作。项目负责人:承担科研项目的第一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主要使用项目权限授权功能、项目查看功能等。项目申请人:项目流程推进者。各部门领导:科长、部长。使用的主要功能是项目审核及项目查询统计等。专家用户:主要负责对项目进行在线评审和提出意见。部门形式审查员:主要负责本部门项目申请人的项目内容形式审查工作。科研管理工程师:使用的主要功能为项目审核、组织项目评审、项目评审结果及意见录入、项目合同签订、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结题、项目查询统计等。

3.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应用系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数据库采用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方法,建立数据库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最终设计出的数据库具有高性能、易扩展、易维护、少冗余、安全性高、可靠性高、一致性和完整性强等特点。(1)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统一采用实体—联系(Entity—RelationshipApproach,E-R)模型,E-R图统一采用MicrosoftOfficeVisio工具绘制。(2)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统一使用关系数据库理论,并尽量达到数据库设计的第三范式要求。(3)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时间效率、空间效率、维护代价等因素,选择一个最优方案作为数据库物理结构

结束语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汽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内部科研项目以立项、实施、变更、结项、验收、归档等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核心,同时还包括合同管理、经费管理、专利管理、成果管理、统计查询等配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简化了科研管理流程,提高了科研工作效率,增加了科研活动时间,为各科研部门、管理部门及决策层等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撑。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满足了科研管理需要,各项功能也在不断优化,并在使用过程中趋于完善,在科研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仁华.基于StarLIMS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经济信息,2019(20):389.

[2]赵怡,郑杰欣.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共享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0):175-176.

[3]孟梅,邓俊岚.科研管理系统的网络框架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0(3):163-165.

[4]王娟,袁骏毅.面向服务质量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9(5):605-609.

[5]高韦,吴岚,韩晶,等.建立以科研信息化平台为基础的新型科研管理模式[J].管理观察,2019(2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