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医院建筑解析

彭胡杨

武汉华康世纪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大力推广,建筑行业也开始展开相应的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在医院建筑发展中的问题,通过解析绿色医院建筑设计要点,归纳其中关键的建筑特点,为绿色医院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医院;设计要点;必要性

引 言:传统的医院建筑规模和设施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医疗环境和扩建需求。绿色医院是医疗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能起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作用,同时还能为患者、家属,以及医务人员提供舒适、健康、美观、环保的空间环境,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 绿色医院建筑概念和必要性

1.1绿色医院建筑设计相关概念

绿色概念是最大程度地对空间进行规划、利用和环保,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绿色医院建筑设计,是运用建筑学、生物学、美学等技术,让医院成为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能享受到美好、高效、健康的医疗环境。

1.2 绿色医院建筑设计必要性

医院前期建设和设计阶段非常重要,所以医院需要在前期设计阶段对建设和运营提出设计要求,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浪费,让医院既成为救助患者的场所,又成为具有生态可持续发展效益的场所。绿色医院建筑也可进行节能改造,高效的就医流程、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也会为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医疗建筑的设计特点进行结合,从而设计出具有生命力和地方特色的绿色医院建筑,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设计师努力的方向。

2 绿色建筑设计在医院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研发成本大

绿色建筑设计在发展中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并对资源的利用率有着严格的要求。绿色建筑设计师须要使用较少的材料来完成较多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节能减排和有限的建设项目资金,关注成本的问题。

2.2 相关规定不完善

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现在资源短缺的现象,节能减排成为我国现阶段急需解决的战略性问题,绿色建筑在整个建筑设计中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且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相关规定应当进行合理完善,对建筑施工进行有效地控制、指导和规范。

2.3 环保意识不够

传统的建筑设计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很多设计人员对于环保的意识还不够充分,在设计理念上往往只重视人的健康,忽略了对于环境的无污染。盲目地把节能作为施工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

3 医院建筑能耗分析

医院建筑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医学理论为基本导向,为人们、特殊群体等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的重要场地。由于医院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未从室内环境控制角度考虑,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诊断室、病房等方面,应当保持室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适宜;二是无菌病房、手术室等对环境温度、清洁度等要求相对较高,并且室内温度需要常年保持恒温、无菌状态。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空调要处于供冷和供热的状态,持续、稳定地提供冷热水,这样对能源就会造成一定的消耗。此外,医院建筑其它科室的外围结构周围必须一年四季开设空调,核心位置不会因气候改变发生重大变化,并且仅仅具备医疗设备运行、照明设施、人员消耗等,这一系列负荷形成了空调内区,所以在冬天寒冷的情况下,即使是在空调内区,也是要开空调的,这样就会产生能源消耗。

4 医院建筑建设的要点分析

4.1 新科技的运用

在医院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中,会运用各种技术,包括常规的技术、简单的技术和高新的技术,现在我国绿色医院建筑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使用的是常规的技术和材料,融合一些绿色的设计理念,但未来将会不断引入高新技术。例如,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运用新技术、材料,建成各种生态医院,即使是发展中国家,也充分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使用传统的技术材料,与新技术材料进行结合,创造出适宜的环境。绿色医院建筑不仅是一种设计理念创新,还是根据当地的材料、生态环境、地域特征,做出的建筑整体解决方案,让医院不再是个巨大的医疗污染体,而是可利用能源,实现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2 医院的建筑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医院的建筑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就能避免因追求高效而牺牲生活质量及人们的健康生活施工方式,将人们的舒适性作为考虑的要点,如采用无污染、无辐射的装修材料,引入足够的日光进行杀菌,安排良好的通风,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及新鲜的空气。在功能区的设计时,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既可提供医生与患者交流的空间,又能保证患者病情的私密性。

4.3 预留发展空间

医院建筑的功能复杂,而且有较长的建设周期,随着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医疗设备更新也比较迅速,所以可能涉及医院改扩建的问题。在进行对医院规划时,需和医院沟通未来医院的发展方向,以预留发展空间。因为未来医院的扩建、扩大,不仅体现在医院的整体规模上,还体现在医院内部的功能区域上,所以并不是预留一点空地就能满足医院未来的发展要求,而是要从医院内部的功能区域出发,预留发展的空间。随着医疗设施的更新升级,需对科室进行调整,根据医院的医疗偏重,设立特色医学中心、城里特色科室等,都需要医院的功能区预留空间,既要有规律地随着功能区预留,也要有一定调整的弹性。并且除了总体的规划上要预留改扩建所需的用地,在单体设计上,也要给变化功能多的医疗部门,像是医技部门预留更多的功能空间,除了建筑空间的预留,还需要在建筑荷载、基础、层高等方面留有余地,考虑因为规模扩大,所需的水、电、气等方面的扩容。

4.4 重视综合医院的韧性功能空间规划

五中全会首提“韧性城市”,韧性城市旨在强化城市面对灾害的预防、准备、响应及快速恢复能力,对待自然的态度也从利用和抵御走向协调共生。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论点之一,其重点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综合医院作为“韧性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危机中,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灾害的结果,而应主动应对灾害,让城市具有更多的适应和转化能力。在《建设方案》后,国家又发布《综合医院“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建筑技术导则(试行)》来指导综合医院“平疫结合”建设,既能在平时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又能作为抗疫战略储备医院,在重大卫生事件时快速转换功能空间,收治传染病患者。

4.5 重视医护工作环境

医院无法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常是出于院区用房不足等客观原因。但随着新一轮医院建设和互联网诊疗的发展,用房不足的问题将逐步得到改善,医院将能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空间。这既是疫情期间院区封闭管理的需要,更有利于促进员工身心健康,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符合医院的长期发展利益。疫情后正式颁布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21年版)加入了人性化理念的信息,提出医院中便民服务设施及医护文化生活空间的指导性面积指标,医院建筑的床均建筑面积也有所增加。在未来的中国医院建设中,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结 语:

总之,医院建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项目,医院的建设好坏关乎民生。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医疗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和高要求,医院建筑作为医院的医疗事业发展的场地至关重要,不仅要为患者提供治病救人的医疗场所,而且也要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温馨的人性化就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

参考文献:

[1]黄 刚. 综合医院改扩建中的技术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任 莹.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在医院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郝晓赛. 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医院建筑研究[D].清华大学,2012.

[4]蔡傅懿. 现代综合医院建筑弹性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