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指挥以及战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警务指挥以及战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李啸天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研究生院 065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和发展趋势,并且提出了加强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警务指挥与战术;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创新

1 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

警务指挥与战术培养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较高,毕业的学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还需要良好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胜任相关职务,完成警务指挥的相关职责。具体来说,警务指挥和战术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目的:

(1)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警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提升学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执行警务时受伤的可能性。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过于强调不怕牺牲的精神,在这种理念的灌输下,学员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警务执行时出现伤亡事件的可能性。通过加强学员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培养其良好的危险识别能力,使其严格遵守程序开展警务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无谓的伤亡事件发生。

(2)培养学生的实战指挥能力和战术运用能力。警务指挥和战术专业对于实践性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学员将知识理论完全吸收,能够在实践中进行灵活的应用,这样学员才能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警务执法能力。这一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通常会入到警务人员的队伍中,进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在社会治安的一线工作,为了使其在工作中可以战胜犯罪分子,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2 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发展趋势

2.1 注重学科理论的提炼

警务指挥与战术发展过程中,科学理论的提炼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出现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处理经验来形成警务指挥于战术理论,推动专业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在分析具体的案例时,应对相关理论进行有效地提炼,在提炼理论时应注意,提炼的理论要具有良好的应用性,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2.2 创新方法,实现学科交叉融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警察侦察能力在不断提升,而犯罪分子的犯罪方式也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打击犯罪,在警务指挥与战术培养专业的的教学过程中,应将社会学、 法学、 教育学以及管理学等融入进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拓展视角,解决更多的实践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地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在实际的案例研究过程中,应通过结合其它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研究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推动警务指挥与战术展业的发展。

2.3 热点主体更为多样化

在对警务指挥战术专业案例进行研究时,为了使相关研究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够使相关研究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良好的实践性。要推动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的发展,不能够闭门造车,局限于本身进行研究,而是需要充分结合其它社会因素,通过不断扩大范围,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使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 我国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3.1 教学体系构建

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教学体系构建时,要做到内容充实,对基本的教学任务进行科学的设置,从而更好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在专业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建立长期的教学目标,还要有短期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不仅要应用传统的教学内容,还要应用新兴的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完善教学体系,更好的培养人才。具体来说,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设置了战斗指挥学、战术课程、警械器材课程和警察识图课程等主要课程。战术课程中设置了警察缉捕战术、协同战术、巡逻盘查战术和清查战术等教学内容。设置这些教学内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警务执行能力,以及应急指挥的能力。在具体的课程设置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同时要突出实战训练和指挥教学等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时,紧密的结合专业特点,并报考特警或反恐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创新,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3.2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高人员培养的质量有重要意义。通过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进行人才培养,提高学员的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进而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下面对教学方法进行介绍:

(1)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官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结合课程的专业背景和理论基础等,创设情境,让学员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使其对课程内容有切身的感受,从而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知识,还可以实现灵活的应用。举例来说,在进行战场对抗训练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对真实的案件进行模拟,通过角色扮演,将犯罪嫌疑人的一举一动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让学员感受真实的犯罪现场,培养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培养学员结合现场场景,以及犯罪嫌疑人的特点,选择战术应对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结合真实的案例来进行理论的讲解,通过讲解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的应用方法。通过从多方面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对知识进行更全面的掌握,了解其实际的应用方法,并且培养学员的思考能力,使学员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对于实践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学人员在教学时,充分的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实际的应用方法,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效果,使学生对战术原则和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以后得实践中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出来。

(3)想定作业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指采用假设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训练的内容,组织学员分为对抗双方,通过对对抗双方的行为进行假设,对事态的发展进行设计。需要设计的内容有犯罪性质、对抗类型、现场环境条件、对抗发展趋势等内容,让学员通过这种演练,提高实践能力。在实际实施中,可以将这种方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以真实案例作为基础,进行对抗内容的设计;也可以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针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假设设计,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实现全面发展。

3.3 注重培养学员执法能力

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提高学员的执法能力。对于这一专业的学员而言,在毕业以后通常会进入警务执行岗位,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执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在日常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学员执法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案件情报研究方面的教学,提升学员的情报意识,从而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合理的进行警务指挥;另一方面,要加强防恐、防爆等战术实训的教学,培养学员具有良好的应急处理能力,使其可以从容面对各项工作。

3 结论

在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应科学的进行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文杰. 大数据时代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培养[J].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0, 022(003):P.79-83.

[2]林佳佳. 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J]. 新商务周刊, 2017, 000(014):272.

[3]李林阳, 丛亚贤. 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7, 000(045):P.56-58.

[4]孙鼎. 新时代警务指挥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 西部公安论坛, 2019, 017(003):P.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