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40岁以下高技术岗位人群健康现状分析及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3

某单位 40岁以下高技术岗位人群健康现状分析及思考

杨志芳 吴刚( 通讯作者 )

61646部队门诊部 北京 100192

[摘要] 随着现代高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岗位呈现出高技术化,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工作,高技术岗位人员群体偏年轻化、学历普遍较高、脑力劳动重、工作压力大,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体育锻炼相对较少,使得疾病谱趋于年轻化。通过我单位343名40岁以下高技术工作者体检情况,发现牙龈炎、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脂肪肝等发病率居高,使青年同志健康状况面临严峻考验。本文着重针对本单位青年高科技工作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疾病发生特点,对疾病干预和探索更为有效医疗保障模式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技术岗位;体检;健康现状;40岁以下人群


为进一步做好医疗卫生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相关疾病,维护人员身心健康,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结合本单位343名40岁以下高技术工作者2020年体检情况,着重分析发病特点,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对象 2020年参加体检的高技术岗位40岁以下人员共343人,其中男286人,女57人。

  2. 方法 统计参检人员信息,体检包括三个重要项目:(1)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腹部超声。

  3. 疾病诊断标准 脂肪肝、胆囊息肉由超声医师依据相关标准诊断[1,2],口腔疾病由口腔科主检医师进行诊断,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检验指标参考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相关文献进行诊断[3-5]。其他疾病:由相应资质的主检医师给予诊断。

  1. 结果

此次体检各项检验检查结果均无异常者71名,占总参检人数的20.70%,体检结果异常情况统计详见表1,总体疾病检出率前五位的分别为牙龈炎24.49%、高尿酸血症18.08%、脂肪肝17.49%、牙齿阻生11.37%、屈光不正10.79%;检验指标异常前五位的分别为甘油三酯偏高18.0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13.99%、总胆固醇偏高11.66%、间接胆红素偏高9.91%、血红蛋白偏高9.33%。(见表1)


1 2020343体检结果

疾病名称

患病

人数

患病率(%)

检验指标名称

异常

人数

检出率(%)

1

牙龈炎

84

24.49

甘油三酯偏高

62

18.08

2

高尿酸血症

62

18.08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

48

13.99

3

脂肪肝

60

17.49

总胆固醇偏高

40

11.66

4

牙齿阻生

39

11.37

间接胆红素偏高

34

9.91

5

屈光不正

37

10.79

血红蛋白增高

32

9.33

6

胆囊息肉

29

8.4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

24

7.00

7

过敏性鼻炎

25

7.29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

14

4.08

8

腰椎间盘突出

18

5.25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高

13

3.79

9

鼻中隔偏曲

15

4.37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

11

3.21

10

慢性鼻炎

13

3.79

红细胞计数增高

10

2.92


由于血脂异常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因此,此次体检血脂异常者共89人,检出率为25.95%,其中,血脂异常者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38.20%(34人)、17.98%(16人)。

  1. 讨论

  1. 健康现状分析:

根据此次体检结果,我单位青年工作者主要存在的健康问题集中在牙龈炎、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脂肪肝。相关研究表明,40岁以下人群牙龈炎患病率为9.6%[6] 、血脂异常19.5%[7]、高尿酸血症13.3%[6]-21.79%[8]、脂肪肝14.07%[9]-18.66%[10]。由此可见,我部40岁以下青年人员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均处于同年龄段较高水平。

血脂代谢紊乱是发生脂肪肝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1],相关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10],40岁以下人群血脂异常的脂肪肝患病率为44.09%[11],另外脂代谢紊乱与高尿酸血症也相互影响[12],邓笑伟等对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血脂异常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4.70%[13],均高于我单位统计数据。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是[5]: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受地域、民族、饮食习惯等影响。我单位青年群体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也较高,可能与高技术岗位工作性质、饮食习惯不良、营养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关,青年群体存在脂肪或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现象,导致营养过剩,从而出现代谢异常问题。

  1. 健康现状思考

通过对此次体检结果的分析,我单位青年群体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除样本量较少及存在样本误差外,因我单位工作强度大、技术水平高,青年群体作为中坚力量,心理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由此导致的相关健康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另外,青年群体健康意识不强,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结构不合理,历年体检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和及时的干预,也会导致疾病发生率增高。

  1. 健康现状对策

  1. 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发放书籍、杂志、报纸等刊物,宣传健康理念,鼓励青年同志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意识,重视个人健康状况,指导其进行自我保健。同时利用其他机会和形式,随时进行深入细致的健康宣传教育,保证教育的全面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并进行教育效果评估。

  2.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培养专职营养师,对食堂进行膳食营养指导,限制热量摄入,合理分配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所占热能比,传递平衡膳食理念,做到“三餐平衡”“荤素平衡”“干湿平衡”,使所属人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降低相关疾病发病风险。

  3. 做好年度体检工作。年度体检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根据疾病年轻化的实际情况,对青年群体体检项目做适时调整,鼓励全员参与,另外,全面对体检结果的分析及对体检结果异常人群的健康指导、跟踪随访也至关重要。

  4. 完善体检健康档案。探索卫生服务新模式,采取医生负责制,在前期健康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将年度体检结果归档,并定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时给予专业指导及医疗干预,为实施整体健康诊断与评价及开展连续性健康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5. 重视心理健康服务。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目前工作节奏快、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由精神、心理问题引发的疾病越来越多,因此要重视平时预防,着重提高心理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及时发现各类心理问题,尽早干预,为青年群体身心健康提供长期、良好、有效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戈冬青,徐 玮.超声检查高脂血症患者的脂肪肝与胆囊息肉的关系[J].肝脏,2018,023(012):1131-1132.

  2. Lux AL.Osborne JP.A proposal for case definitions and outcome measures in studies of infantile spasms and West syndrome:consensus statement of the West Delphi group.[J]. Epilepsia,2010,45(11):1416-1428.

  3.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762-794.

  4.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 2016,31(10):937-950.

  5.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011):913-920.

  6. 宋学岐.1784名营以下官兵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与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20(5):33-34.

  7. 卢辉. 上海航天局351名机关干部体检结果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06, 015(006):464-465.

  8. 张晨, 贾红英, 赵昕,等. 2018年咸阳市公务员群体高尿酸血症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 2020, v.36(02):56-59.

  9. 白中杰, 原莉, 雷平,等. 某单位科技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002):256-257.

  10. 索明果,亚冰玉,常云丽.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危险因素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0(4):288-290.

  11. 安晓兰.脂肪肝和高血脂与性别及年龄的相关分析[J].甘肃科技,2018,034(024):156-157.

  12. Lai SW,Li TC,Ng KC.Hyperuricaemia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in Taiwanese middle-aged adul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02,8(1):56-60.

  13. 邓笑伟,吴 凡.4004例军队干部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3(02):96-9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