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虎建霞 李有虎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0

摘要: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承担某一地区人民急救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紧急医疗质量不仅关系到急诊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还直接反映了医疗技术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各级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的急救医疗服务质量,影响着医院的声誉和区域竞争力。因此,对医院急救医疗质量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急救医疗效果不理想,由于急诊患者疾病的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多学科性,急诊科成为医生和患者最容易发生冲突的地方。近年来,各级紧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立,体现了医疗卫生部门对急救医疗质量的重视

关键词:急诊急救;问题;对策


一、影响急诊急救医疗质量的原因

1.1急诊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

急诊复合人才极度匮乏既因学科自身发展相对较快。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也因急诊工作的特殊性,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激励机制。从急诊医学发展史来看,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其特定专业内涵尚未形成一完善的体系。急诊急救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远远满足不了急诊急救医疗的需求。医护人员需要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及精湛的技术,尤其危急重患者抢救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故责任重,风险大长期超强度的工作使医护人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负担重,工作压力大,而且夜班频繁,十分辛苦,在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又无相应的倾斜激励机制,专业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现象相当普遍。

1.2急诊医疗的现有体制与现代急诊医疗的要求不相适应

现代急诊医疗的原则是突出“时效”,即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诊断与有效处理,重在“救命”,即以高超的医术和技能使危重患者脱离危险的关键是“质量”,即通过体现一个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的高质量的诊治水准和高质量的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以“制度”为保障。即建立一整套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体制以保障急诊“时效”、“救命”、“质量”原则的实现。但是目前由于医院急诊体制的不健全、不合理、非人性化,很多医院急诊科对就诊的危重患者特别是生命垂危患者仅分诊,再转送相应科室救治,频繁会诊往往因中间环节接口多而延误抢救时机,这种急诊不急的救治机制严重影响了急危重病人急救质量。除了制度本身的缺陷外,对贯穿急诊急救服务流程的质量要素和质量环节上的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也远远不够诊疗过程中的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措施不完善,难以预防质量缺陷,杜绝隐患纠纷,难以满足质量、效率“双高”,且方便、安全的急诊救治的基本要求。这也是不少医院急诊急救工作质量、效率“双低”的症结所在。

1.3传统急诊医疗的质量管理意识落后于时代要求

传统的质量管理忽略医疗质量全过程控制如基础质量、过程质量、终末质量等,从患者的角度来看,也是因传统急诊医疗管理理念的制约,没有考虑分析患者抱怨产生的原因,从急救服务过程、医疗环节、接口管理等方面找出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持续有效的控制,加以及时改善,建立预防措施,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急救质量的需求。这样即使提出“以病人为中心”,也只是停留在口号上。符合现代急诊医疗要求的管理制度网然重要,但制度是人建立的,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制度何以能建立?因此,导致急诊医疗工作中诸多问题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观念的落后。


二、加强急诊急救墨疗质量管理的对策

2.1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急诊急救专业队伍

目前,我国医院急诊科的主体模式多为半独立型,即由急诊科部分固定医生及专科定期轮转医生共同完成急诊急救工作。而专科医生由于所接受的临床培训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在专业治疗上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知识狭窄,不能处理所有急症的局限性,所以这种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与社会对急诊急救医疗的需求,也难于保证危重患者抢救质量。加强急诊专业队伍的建设,尽快建立健全由急诊急救专业人员完成危急重症全面救治,真正体现急救工作及时、便捷、高效、安全的独立型模式,已成为当今医院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紧迫的任务。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把急诊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由像普通科室一样对待向重点科室建设转化,给予重点扶持和倾斜。

2.2加强制度管理,规范医疗流程

急诊急救工作因危急性、突发性、时限性等特点在医疗质量管理上有很大的难度,医疗过程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差错、纠纷,事故。所以,要重视病人诊治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转变传统的事后质量管理的观念,由事后解决问题转为强调预防为主,不断持续改进,这也是当前世界性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首先,只有建立健全落实以质量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测评制度,规范医疗流程,才能促使急诊急救工作有章可循地正常运转,才能有效地监督、控制急诊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才能保证救治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

2.3观念创新,以人为本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需要不断的建设和发展,而急诊医疗工作也要随着学科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满足患者需求的多样化而不断发掘新的功能。急诊医疗的创新首先体现在急诊急救医疗传统观念的转变上,即不能把急诊医疗理解为施实心肺复苏等一般性的抢救水平上,应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运用尖端技术,能够承担并完成各类危急重的抢救如心肺脑复苏,多发伤,急性中毒,多脏器功能不全,休克等疾患的救治,为患者提供质量、效率“双高”的优质服务。急诊医疗的创新还体现在更新和转变服务意识上,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急诊医疗价值取向落到实处,让病人得到真正的实惠。诊治过程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了解急危病人抢救现存的和潜在的发展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急诊医疗质量控制存在一些困难。由于急诊科建设仍然薄弱,急诊专业人员缺乏,急诊科应不断吸收其他专业的先进工作经验,寻求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建立和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要科学地制定应急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使紧急医疗质量控制工作遵循标准,政策可靠,达到提高急救医疗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保利,谢苗荣,樊寻梅.我国综合医院急诊科建设现状及要解决的问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9):588-590.

[2]于学忠,郭树彬.关于建立急诊质量控制体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雜志,2007,23(2):128-130.


作者简介:虎建霞(出生日期:1991.1.20-),性别:女,民族:回,籍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职称:护师,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