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罗替尼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3


安罗替尼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张启红 谢小娥

阳江市人民医院 肿瘤一科 529500


【摘要】目的:观察安罗替尼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09月01至2020年08月31日,40例影像及病理证实中晚期的肝细胞癌患者,经过入排标准筛选后,以1:1的比例分别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射频消融后1-2周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射频消融治疗。21天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进一次疗效评估与不良反应率、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结果:在治疗后实验组治疗客观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意义。在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中,实验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P>0.05)无意义。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意义。结论: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中,以安罗替尼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可明显提升客观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提升生存质量。

【关键词】安罗替尼;射频消融;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

肝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介入治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生物治疗等[1]。射频消融治疗的特点一是直接作用于肿瘤,具有高效快速的优势;二是治疗范围局限于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对机体影响小,可以反复应用[2-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诊断标准;Child-Pugh肝功能评级:A-B级;年龄:18-75岁; PS评分: 0-1分;5.主要器官功能正常;自愿加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恶性肿瘤的病史(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宫颈原位癌除外);严重或无法控制疾病者。选取2019年09月01至2020年08月31日,40例影像及病理证实中晚期的肝细胞癌患者,经过入排标准筛选后,以1:1的比例分别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5-72岁,平均(53.61±3.57)岁。实验组男14例,女6例,年龄36-73岁,平均(52.18±3.28)岁。对照两组资料(p>0.05)可比。

1.2方法对照组:单纯射频消融治疗,在彩超机或CT机指引下,经皮途径确定病灶部位,利用射频消融治疗仪进行RFA治疗,若病灶部位多则需对未消融的部位进行再次RFA治疗。实验组:射频消融治疗联合安罗替尼,12mg po. Qd. ,用2周停1周,3周为1个疗程。

1.3评价标准疗效评估与不良反应率、治疗前、后生存质量。采用WHO疗效评估标准。①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PR):肿瘤坏死区明显缩小,其周边环绕清晰锐利的强化环,肿瘤消退50%及以上;③无变化(NC):残留强化灶,低密度周围环绕不规则强化环,肿瘤增大不足20%,减少不足50%;④进展(PD):肿瘤增大超过20%或有新病灶出现。以CR+PR计算疾病客观有效率(ORR);以 CR+PR+SD计算疾病控制率(DCR)。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自评:主要针对五项五种问题,其中每项分值分布0-100分,总分为五项相加后的平均值,其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SPSS 25.0软件,以n (%)描述,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组间比较χ2检验;(x¯±s)描述计量,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评估与不良反应率比较

在治疗后实验组治疗客观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意义。在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中,实验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P>0.05)无意义。详见表1。

表1 疗效评估与不良反应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疗效

不良反应

CR

PR

SD

PD

ORR

DCR

实验组

20

8(40.00)

12(60.00)

0(0.00)

0(0.00)

20(100.00)

20(100.00)

2(8.00)

对照组

20

4(20.00)

11(55.00)

4(20.00)

1(5.00)

15(60.00)

19(95.00)

8(32.00)

X2






5.714

1.026

4.800

P






0.017

0.311

0.028

2.2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生存质量EORTCQLQ-C30评分比较 (X±S)

组别

例数

社会

认知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实验组

20

43.52±5.05

75.41±7.86

17.067

0.000

53.86±5.85

77.18±9.47

10.475

0.000

对照组

20

45.39±4.98

64.85±6.85

11.489

0.000

55.11±6.08

65.91±5.17

6.766

0.000

t


1.318

5.064



0.741

5.223



P


0.194

0.000



0.463

0.000



组别

例数

角色

情绪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实验组

20

54.13±5.83

81.31±5.52

16.927

0.000

47.75±5.57

91.28±4.17

31.281

0.000

对照组

20

55.82±5.17

76.64±7.03

13.360

0.000

48.54±5.67

82.68±4.77

23.038

0.000

t


1.084

2.557



0.497

6.787



P


0.284

0.014



0.622

0.000



组别

例数

躯体

总体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实验组

20

52.20±3.38

82.64±3.62

30.681

0.000

52.35±5.02

87.57±4.39

26.407

0.000

对照组

20

53.53±4.41

74.86±4.37

17.178

0.000

50.37±4.68

75.61±6.72

15.411

0.001

t


1.152

6.855



1.442

7.450



P


0.205

0.000



0.156

0.000



3讨论

肝癌在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六,且预后较差,在世界范围内与肿瘤相关的死亡率位居第二,超过半数的新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其中的大多数是肝细胞癌(HCC),且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4-5]。而当肝区疼痛症状出现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是往往意味着病人病程多接近中晚期,很多肝功能较差剩余肝组织不能代偿,已不适合手术治疗[6]。现很多非手术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微波固化、经导管栓塞化疗、经皮无水乙醇瘤内注射、经皮射频消融术等治疗方式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患者的救治率得到了保障。而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可反复应用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治疗肝癌的一种常用手段[7]。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是新型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主要作用位点是VEGFR、PDGFR、FGFR 和 C-KIT,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双重作用。安罗替尼作为新型的靶向药物,已有研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可控[8]。因此该实验方案整体毒副反应低、敏感度高、患者易耐受。本研究中,在治疗后实验组治疗客观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意义。在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中,实验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P>0.05)无意义。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意义。

综上所述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中,以安罗替尼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可明显提升客观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提升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庄荣源, 王志明, 郭曦, 等. 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 2019, 26 (3): 378⁃381.

[2] 武振明, 史素梅, 王凌凌, 等. 细胞免疫治疗在中晚期肝癌的应用效果观察[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 30(2): 9⁃12.

[3] 俞南松,严培军,郑媛媛,等.射频消融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5):754-756.

[4] 韩利杰.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靶向治疗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血清IgG,IgM,IgA浓度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9,37(2):127-129.

[5] 胡洪生,孙少华,沈丰,等.射频消融术联合DC-CIK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疗效及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5):757-760.

[6] 戴炀斌,徐玉琼,戴毅君,等.索拉非尼与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63-66,70.

[7] 韩春,叶斯斯,李娟,等.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AK105)治疗13例晚期转移性肝细胞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0, 41(9):868-871.

[8] 潘延凤,冯晓丽,余雪,等.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0,37(3):531-533.

张启红 1966.02.15 男 汉族 广东省梅州市 本科副主任医师 头颈部肿瘤、消化道肿瘤,泌尿系肿瘤, 529500

阳江市科学技术局2019年卫生领域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阳科通[2019] 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