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8
/ 2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策略

雷俊侠

武汉水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城市化建设也得到广泛的普及推进。城市发展在前进的过程中,有关城市用水以及污水治理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本文将围绕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与改善展开论述,首先就城市黑臭水形成的缘由进行剖析,进而简述我国在城市黑臭污水治理方面的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探究出改善水质的技术策略。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策略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有关城市污染水体的相关探讨和研究层出不穷,人们的关心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治理污水、保持水质的特殊技术推陈出新。城市的水体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百姓生活、防洪抗灾、美化生态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对城市水体的污染超出了其自身的清洁能力,最终导致城市水体黑臭化,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运作,所以黑臭水体的治理势在必行。

一、城市内黑臭水体形成的缘由

(一)有机物增多、耗氧量加速

由于在城市里居住的百姓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会进行能源消耗和污水生产,这些污水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就被排入到城市水体中,造成氧气消耗速度加快,水体很难维持原本的自我清洁能力;又加上城市周边的工业废水没有得到完全净化就排入城市水体内,导致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急速升高,并且在厌氧菌的作用之下产生恶臭气体,部分气体无法溶解在水中,气体再释放过程中携带污泥,在二者的双重作用下,水体变得黑臭化。

(二)死水比重高、温度变化影响

水体自身的清洁能力会受到水流面积、水体深度、水流速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由于城市多处水体供观赏所用,所以是死水不具备自洁功能;除此之外,温度的变化还会对水体自我清洁能力产生影响,夏季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体内的微生物含量增多,导致氧气消耗加速,有机物生成增多,致使水体黑臭化。

(三)污水处理设施欠缺

部分城市地区由于开发较早,在初期发展规划的时候,没有预见到后来城市发展的盛大规模,也就没有在城市水体处理的相关设施建立庞大的系统,导致后来的水体承受不住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另外,部分城市的雨水处理和污水处理管道没有实现分流,大量的污水流入河流造成水体黑臭化。

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现状

(一)治理方法匮乏

当前我国城市在黑臭水体治理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黑臭水体治理的相关方法单一、模式匮乏,在当前的治理当中,没有对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景观死水、防洪抗灾水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整治,而是采取单一的治理模式,忽视水质所处的区域特征,这也就导致了短时间内能够对水质进行改善,但是污水问题不久后又卷土重来、反复无常。

(二)治理系统不完善

在城市对于黑臭水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治理效果落实不足的情况。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同寻常,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城市水体的范围也在不断延伸,传统的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已经不能应对如此繁重的治理任务。为此,城市应当依据水体污染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理策略,优化升级污水治理系统,严格管控城市排水,确保城市用水的洁净。

三、改善和保持城市洁净水质的技术策略

(一)内源控制技术

采用内源控制技术可以从表层上对于黑臭水体进行治理,与此同时维护城市水质的长效清洁。内源式控制技术实际上就是利用净化、打捞等方式将水体当中的垃圾、淤泥等污染物进行过滤排出,从水体内部进行彻底的污染物清理,从而实现水体清洁。

水中的污染物质在重力作用和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会发生沉淀和聚集,在水底的淤泥层中出现大量汇集,并且这些沉淀物相互之间进行反应作用会再次进行污染物质释放,这也就是水质的二次污染。为此,应当在污染物沉淀到淤泥层之前进行及时的打捞排除,确保水质的污染不再加重。对于淤泥层的处理方式包含了两种,即异位处理法和原位处理法。异位处理法是将水底淤泥进行吸附或者挖掘,这种清理淤泥的方法还可以分成工程清淤法和环保清淤法,两种方式在清理淤泥的过程中对水内部环境的影响不同。环保清淤法顾名思义需要付出的科技成本较高,需要耗费大量物力和人力;工程清淤法则相对容易且得到普遍应用,利用机械进行水底淤泥清理会改变剩余淤泥的位置,并且加速淤泥的浮动,存在造成二次污染的隐患。

(二)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顾名思义,是将植物置于水中进行水质清洁,利用自然生物净化水质的功效既环保又高效,还能够增强水体的观赏效能。例如,在水中种植一定的水生植物,使其对于水体内部的污染物质、淤泥等进行吸附消解,特别是能够利用水中的污染成分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可以进行科学种植,在保证水质清洁的同时赋予水体观赏效能、美化生态。还可以根据当地的水质特性和气候条件进行水生植物的选择性种植,例如在水中种植水葫芦、莲花、荷花、浮萍等植物,在夏季的夜晚,如果水中有荷花或者睡莲,不但能起到清洁水体的功能还可以供人们观赏,为炎热夏季送来一丝凉意。水生植物的种植地点也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可以再水底、水中、水面或者岸边等场所进行种植,水底植物可以将淤泥进行降解、防止二次污染,水中植物可增加水体内部的含氧量,各个方位都可以发挥植物的功效,进行水体清洁和维护。

(三)控源截污技术

控源截污技术就是从源头上进行污水排放的严格管控,对于排放到城市水体河流当中的废水、污水等水源进行严格的检测筛查,只有污水内部的微生物含量降低到一定的标准之下才可以进行排放。并且为了维持城市生态水体系统的平衡稳定,过滤合格的污水的排放位置需要进行明确规划,预防多处水体的黑臭化。这种彻底有效的治理技术,是通过健全污水管道和控制城市的污染源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源头污染拦截,防止污染物和污水通过雨水的流通管道进入城市水体,确保污水与雨水管道分立自足。

通过这种源头污染控制的方式进行水体治理、保持水质清洁是最长久有效的,但是在控源截污的过程中会存在工程量大、范围广、监管不到位、系统不健全等难题,并且耗费的时间和物资相对较高。部分城市采取向污水中投放铁盐的方式让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沉淀,尽管水体变得透明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黑臭水体的问题。

(四)活水循环技术

活水循环技术主要通过向污水中灌入清洁水源使得整个水体区域的平均污染程度较低的方式进行黑臭水体改善的方式。水体本身具备一定的自洁功效,出现水体的污染现象就是由于污染物质含量超过了水体本身能够清洁的上限,所以向污染水体中注入洁净水源,可以增强水体原本的自洁功效,加快水流速度,为水体内部提供氧气。但是活水循环的方式容易引发水资源的浪费,所以在注入水时需要确保使用的是再生水而非饮用水,例如城市在人文景观方面建设的喷泉就是再生水,再生水多次重复使用可以确保在节约水能的同时维持水质的洁净。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移,城市的水体污染加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于污染水体的治理势在必行。面对黑臭化的水体,相关治理部门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水体治理的系统,加强污水排放监管,升级优化水质清洁的技术,维持城市水质的长效洁净。

参考文献:

[1] 郑毅. 基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的技术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187.

[2] 林健超.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J]. 中国高新科技,2021(1):50-51.

[3] 胡朝伟,李利红. 探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J]. 环境与发展,2020,32(11):67-68.

[4] 张艳.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研究[J]. 消费导刊,2018(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