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67区块钻井液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3

利 67区块钻井液技术

石逢伟 李俊涛 王连强 王东海 李云贵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渤海钻井总公司技术发展中心 257200

摘要利67井区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带。沙二段以上地层成岩性差造浆严重。沙三段油页岩油气显示活跃,油气层压力释放易产生坍塌掉块,砂四段地层高温高压、微裂缝发育且富含石膏层,实钻密度大于1.85 g/cm3。实测井底温度160℃,高密度高固相钻井液,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受石膏污染破坏钻井液性能,造成井下复杂情况。针对上述技术难点,在沙三中以上二开井段,使用氯化钙聚磺钻井液体系。三开井段采用复合盐钻井液体系,解决了该区块的坍塌掉块、油气及石膏污染等问题。

关键词复合盐钻井液;高温高压;坍塌掉块;石膏污染;流动性

引言

利67区块沙二段以上井段,地层成岩性差易水化分散造浆,沙三段中上部井段油泥岩裂缝发育,易产生剥蚀掉块。沙三下油页岩压力系数高,邻井在钻开该井段时,油气压力释放的同时,均不同程度出现井壁失稳坍塌掉块。沙四上纯下亚段石膏层极易污染钻井液,邻井由于当时钻井液体系的局限性,钻井液受高温高压和石膏污染的影响,钻井液粘切急剧升高,造成循环压耗过大,蹩漏地层坍塌掉块等复杂情况。因此在区块的施工中,二开井段沙二段以上易造浆地层,采用氯化钙钻井液体系,沙三中以上二开井段,采用聚磺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三开井段采用高含钾复合盐体系,实钻过程中,1.85 g/cm3~1.90 g/cm3。的钻井液密度,始终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表现出良好的抑制防塌和抗温抗污染能力。

1.技术难点分析

1.1抑制造浆及固相控制

该区块东营组以上地层,地层成岩性差易水化分散造浆,固相清除困难,提高固控设备清除效率,保持低固相、低粘切钻进是钻井液的技术难点。

1.2沙三中的井壁稳定

沙三段中部泥岩微裂缝发育,易剥蚀掉块井壁坍塌,造成井径不规则,电测阻卡。

1.3三开井段的高温高压,井眼稳定,石膏层污染,流动性控制

沙三下油藏属高温异常系统,地温梯度3.58℃/100m,推算油层中部温度为158℃。邻井测试沙四段为异常高压系统。压力系数1.85。高温高压条件下的钻井液稳定性,是保持井眼稳定重点,砂四段的石膏层,要求钻井液具备良好的抗污染能力,预防钻井液稠化造成蹩漏地层等复杂情况。

2.技术对策

2.1抑制造浆及固相控制

该区块东营组以上地层,泥岩水化分散严重,亚微米固相含量高,固控设备难以及时清除。需钻井液保持较强的抑制性,才能提高固控设备的清除效率。因此在该井段采用氯化钙强抑钻井液体系,用CaCL2作为抑制剂。当钻井液中Ca2+离子含量达到1500~2000mg/l时,能使钻井液中的粘土颗粒,保持适度絮凝的粗分散状态。离心机采用辅助絮凝工艺,提高清除效率,使钻井液具备低固相、低粘切的特性。

2.2沙三中井壁稳定

沙三中上部井段,泥岩微裂缝发育,易剥蚀掉块井壁坍塌。采用聚磺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钻井液配方如下:5%膨润土+0.5%钻井液用聚丙烯酰胺干粉+2%天然高分子降滤失剂+2%抗温抗盐防塌降滤失剂+3%高酸溶沥青+3%超细碳酸钙+3%磺甲基酚醛树脂。

2.3三开井段高温高压,井眼稳定,石膏层污染,流动性控制

该井段具有高温高压、油气、石膏污染,坍塌掉块严重的特性。因此采用高含钾复合盐钻井液体系,配方如下:5%膨润土+0.5%聚丙烯酰胺干粉+13%氯化钠+7%氯化钾+2%天然高分子降滤失剂+1%低粘羧甲基纤维素钠盐+2%抗温抗盐防塌降滤失剂+3%高酸溶沥青+3%超细碳酸钙+3%磺甲基酚醛树脂。体系转换后使氯离子含量达到100000mg/l以上,确保钻井液的强抑制性。

3.现场应用

3.1二开井段

开钻前稀释一开井浆,将钻井液密度调整到1.08~1.10g/cm3,加入2% CaCL2开钻,钻进期间按200kg/100m的加量,维持Ca2+浓度在1500~2000mg/l之间。使钻井液保持适度絮凝的粗分散状态。以提高固控设备的清除效率。离心机采用辅助絮凝工艺,使离心机底流保持清水状态。维持钻井液低固相、低粘切钻进。进入沙一段后,随地层造浆能力的减弱,抑制剂改为聚丙烯酰胺,并使其含量达到0.5%,保持钻井液的抑制性,且有利于后期滤失量的控制。沙三段前100m将钻井液的滤失量降至4ml以内,同时加入3%高酸溶沥青、3%超细碳酸钙、3%磺甲基酚醛树脂,提高钻井液的抗温封堵防塌能力。二开完井作业施工顺利。

3.2三开井段

三开前将循环罐内的钻井液进行转化处理,转化为复合盐钻井液体系。转化配方为:30%井浆+60%清水+10%预水化膨润土浆+2%天然高分子降滤失剂+3%KFT+3%SMP-2+3%高酸溶沥青+3%超细碳酸钙+7%KCL+13%NaCL+重晶石粉。性能要求:密度1.55 g/cm

3、粘度50s、API<3.4ml、静切力2/8、PH9、塑性粘度30mPa·s、动切力12 Pa、HTHP<14.6ml、Cl-:118116mg/l以上。充分搅拌水化后,替出技套内聚合物钻井液。替浆过程中,会混入部分老浆影响性能参数,根据性能变化适时调整,确保开钻后钻井液性能满足井下要求。钻进过程中,要根据振动筛上的岩屑返出量、岩屑形状的变化,及时补充抗温封堵降失水材料,维护钻井液性能,维持钻井液的悬浮、携带岩屑能力。每天补充1%KCL和1%NaCl,维持氯离子含量增强钻井液的抑制性,使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抗温抗污染能力。沙三中井段根据油气显示情况,逐步调整钻井液密度,防塌防油气侵。随斜井段的增长和摩阻扭矩变化情况,适当补充油基润滑剂,保持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降摩减扭,预防粘卡,确保正常钻进。沙四段存在异常高压,因此在进入沙四段前100m,将钻井液密度提高到1.80~1.85 g/cm3 钻开油气层,预防油气侵和油页岩压力释放造成的井壁坍塌。沙四段石膏层前,加足抗污染处理剂,进一步强化钻井液性能, API<3ml、HTHP<12ml、Cl-:120000mg/l以上。提高钻井液抗污染能力,确保钻开石膏层后,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避免钻井液受污染后,粘切升高循环压耗过大蹩漏地层。实钻过程中,钻井液性能稳定,始终控制在设计范围内,井眼无垮塌现象,石膏层钻进过程顺利,起下钻无阻卡现象,完井作业顺利。钻井液始终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表现出良好的抑制防塌和抗温抗污染能力。利67-斜13井三开钻井液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利67-斜13井三开钻井液性能

井深

m

ρ

g/cm3

FV

S

API

ml

泥饼

mm

PV

mPa·s

YP

Pa

Gel

Pa/ Pa

HTHP

ml

Cl-

mg/l

3550

1.56

51

3.2

0.5

30

12

2.5/9

14.6

110635

3626

1.60

52

2.6

0.5

32

13

2/11

13.8

109895

3753

1.68

52

2.6

0.5

36

12.5

2/12

12.6

118116

3875

1.74

54

2.2

0.5

40

15

2/13

12

113440

3976

1.77

57

2.2

0.5

45

16

2/12

11

111076

4100

1.80

61

2.4

0.5

45

16

3/13

10.4

109895

4197

1.83

64

2.2

0.5

47

15.5

3/13

10.2

113400

4323

1.85

61

2.2

0.5

49

16

4/14

10

118116

4.体会与认识

4.1合适的钻井液体系是抗石膏污染的关键。

4.2当KCL含量达到7%时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抑制防塌性能。

4.3 高密度钻井液,Cl-:100000mg/l以上时性能非常稳定。

参考文献

[1] 邓小刚.扎纳若尔油田巨厚盐层的钻井泥浆工艺.西南石油学报2003年(1)

[2] 吴应凯.深部盐膏层安全钻井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天然气工业2004年(2)


作者简介:石逢伟,男,职称:钻井液高级技师,工作单位:胜利渤海技术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