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看懂尿常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10分钟看懂尿常规

何继东

雅安市雨城区华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雅安, 625000

尿常规是临床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尿液作为一种排泄物,反映了人体的代谢状态,是诊断许多疾病的重要指标。许多肾脏病变可能有早期蛋白尿或尿沉积物形成。尿常规通常是肾脏或泌尿系统疾病的征兆。尿常规检查包括比重、尿糖、红细胞、白细胞、尿的颜色、透明度、pH值、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尿常规这项检查,大家可能经常听到,但是检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检验出的各项指标又代表什么意义呢?接下来就位大家科普一下,希望朋友们通过此文,对尿常规有个基本的了解。

一、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尿常规标本保留包括以下方法:首先,妥善保留尿液标签盒,不要丢失。

第二,在打开盛装尿液杯子的盖子时,注意保持杯子内的清洁,手以及其他物品不能触摸杯内,在情况允许时,尽可能选择晨尿,也就是说,第一次尿液浓度和酸化尿液标本在早上起床后不易受饮食和锻炼影响。这样检测的结果会更加精准。留尿前,应该先对尿道口进行清洁处理,留取中段尿液,将前端的少量尿液丢弃,中间的尿液直接排入尿液盒内,并立即倒入带有标签的杯子内,用以检测使用。

另外,要注意尿液标本的留取时间,避免月经期,留取后应立即送验,留滞时间过长会影响化验结果[1]

二、如何看懂尿常规指标

阅读尿常规检查报告对管理你的健康很有帮助。虽然不同医院的尿常规报告表不一定相同,但一般都是一样的[2]。一般来说,检测清单上的项目出现“+”,在医学上称为阳性反应,表示有异常,需要进一步判断;“-”数为阴性结果,表示正常。如果结果显示“+2”至“+4”,数值表示不同的阳性程度,数值越大代表异常情况越严重。阳性结果往往表明泌尿系统或是肾脏有损伤了,或是其他系统代谢出现问题了,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1. 颜色:正常尿液应为浅黄色,如果患者水喝的比较多,尿液颜色就会越浅,反之颜色越深。但如果出现红色、棕色、乳白色等,必须采取高度重视,有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异常的尿色,如乳糜尿、肝病、肿瘤、严重的尿路感染等。尤其当老年人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时,必须先排除泌尿系统肿瘤,即使仅仅出现一次,也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3]。当日常出现血尿时,一定要去泌尿科做进一步检查,排查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2)酸碱浓度:正常尿液的酸碱性应该是呈现弱酸性的,但检测结果也可能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有关,对于喜欢吃肉类食物的患者,尿液的PH值偏低,对于喜欢吃蔬菜食物的患者,尿液的PH值偏高。一般来说,PH值在4.6-8.0的范围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出现过酸或者过碱的异常情况时,可能意味着代谢问题。PH值偏低,可能是酸中毒,高热,以及痛风、糖尿病等原因。PH值偏高,可能是膀胱炎、利尿剂、碱中毒、尿潴留、肾小管性酸中毒等问题。这种情况下,应该尽快去泌尿科做进一步的检查。

(3)透明度:正常尿液多为透明且清晰的、不透明并且伴有颜色变化,说明尿液存在问题,也就是身体出现不健康状况,也应该尽快去泌尿科做进一步检查

(4)亚硝酸盐:尿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通常与患者所吃食物的种类有关。如果检测结果出现“+”,这便意味着存在尿路感染的情况,多数是与大肠埃希菌相关。

(5)尿蛋白:有些生理性蛋白尿,正常结果应为阴性或微量。如果检查结果是“+”,则表示存在肾脏或全身性疾病引发异常的可能。医学上比较常见的病理性蛋白尿预示以下几种疾病: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建议尽快去肾内科做24小时蛋白质定量检查。

(6)胆红素:患者尿液中胆红素较多时,会呈现尿液泡沫比较多,而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与黄疸密切相关,可存在急、慢性肝炎、胆道肿瘤、肝硬化、胆结石、肝癌等隐患。出现这样的异常指标时,可以到消化科进行进一步检查。

(7)尿酮体:由于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进而生成酮体,如果尿液标本不新鲜,就会出现“+”,患者肚子处于严重饥饿状态也会出现“+”,如果患者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结果也会出现“+”。除以上情况之外,败血症、急性风湿热、妊娠呕吐、伤寒、麻疹、肺炎等也可导致酮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建议患者去咨询内分泌科的医生,然后进一步检查。

(8)尿管型:正常应为“无”或少量透明管型,主要为尿蛋白引发的。出现尿管型,属于异常情况。可能是多种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导致。建议患者尽快咨询肾内科

(9)尿胆原:大多数为阴性,出现“+”时,多为肝细胞黄疸发生或者溶血。

建议患者咨询消化科。

  1. 尿糖:一旦检测结果为“+”,首先患者需要去检测是否为糖尿病,但有些人血糖正常而尿糖异常,医学上称为“应激性糖尿”或者“肾性糖尿”。医学上比较常见的尿糖包含以下几种可能,分别是血糖正常性糖尿、血尿增高性糖尿、假性糖尿、暂时性糖尿。建议患者咨询内分泌科。

(11)尿白细胞:如果出现“+”,或者是数值比参考值大时,说明尿路感染。

建议患者去泌尿科进一步检查。

(12)尿液红细胞: 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为血尿,肉眼血尿,是指肉眼看到血样或呈洗肉水样尿。仅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红细胞者称为“显微镜血尿”。一般1000毫升尿液中含1毫升以下的血,肉眼不能辨认,仅微浑,含2毫升血尿呈轻微红色,含4毫升血时则有明显血色,经离心尿每高倍视野中有3个以上红细胞有病理意义。导致血尿的原因有很多。建议患者去泌尿科,特别需要排除肿瘤引起血尿的可能性。

(13)尿液结晶: 分为生理性结晶和病理性结晶,生理性结晶多来自食物及机体正常的代谢,一般无临床意义。病理性结晶与各种疾病因素和某些药物在体内代谢有关。建议患者去泌尿科做进一步咨询和检查。

  1. 尿比重:婴儿尿比重低,尿比重受饮水、年龄和以及身体出汗情况的影响。尿液比重主要取决于肾脏的对于尿液的浓缩程度,因此尿液比重的测定可作为检测肾功能的指标之一。尿比重降低:医学上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糖尿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尿比重增加:医学上常见于高热引发的脱水、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和糖尿病也会增加尿液的比例。

  2. 尿上皮细胞: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尿液中含有微量的上皮细胞,对临床意义不大。但是如果尿上皮细胞大量出现时,首先排除是否为阴道分泌物污染,其次存在考虑泌尿系统炎症。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

以上内容为尿常规检测结果的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帮助部分患者读懂尿常规检测报告。

参考文献

[1]张良忠. 阑尾炎患儿诊断中尿常规与C-反应蛋白检验的对比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9):60-61.

[2]薛波.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9):117-118.

[3]张红梅. 对比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效果[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7):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