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维吾尔文科技期刊编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3
/ 2

浅析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维吾尔文科技期刊编辑中的应用

沙代提古丽 ·买买提、孟晶晶,穆衣赛尔 ·阿布都热依木、黄婷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亚信息》编辑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针对在多语种科技专业编辑出版行为中由于社会分工不同,造成每个信息主体的信息量、信息结构、信息刊载等均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项目采用应用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方法,以《中亚信息》维文版为例,分析在互联网环境下,使用维吾尔文字在编辑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加剧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促进媒体融合。

本文为新疆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特殊培养计划

科研项目“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维吾尔文科技期刊编辑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17D03028)的阶段研究成果。

关键词:科技期刊 编辑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的概念是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Akerlof提出了“信息不对称论”(asymmetricinformation),认为在日常经济活动当中,某些参与人拥有其他参与人所不拥有的信息。一方处于信息优势,一方处于信息劣势,由此造成的在不对称信息下进行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经济理论。信息不对称可以从时间和内容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信息产生的时间不对称。二是信息的内容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简单地讲就是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得多一些。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范围非常广泛。综观少数民族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我们发现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

一,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及其加剧原因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 期刊杂志也逐渐开始由传统以纸媒为主的出版发行方式,向内容数字化生产、跨介质出版的现代化出版经营模式转变。整个出版行为过程,也是信息的传递过程,信息传递便捷的同时,也造成了它比传统编辑出版行为有更多潜在的信息不对称性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在专业编辑出版行为中,信息主体主要包括编辑、审稿专家、作者、读者等,由于在科技期刊出版编辑行为中社会分工不同,造成每个信息主体都拥有一定的信息量和自己独特的信息结构。学科模式的转变,使新的、交叉和边缘学科不断出现。无论是专业工作者还是科技期刊的编辑,从事的职业和工作都相对固定,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编辑决策受到限制,大量新的信息也对科技期刊编辑的学识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新疆,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起步较晚,加上地域文化和人员意识、少数民族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在科技期刊中,专业期刊、综合性期刊、不同语种期刊和不同出版载体以及不同出版周期导致期刊的信息刊载不一致。所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中,存在着诸多方面信息分布的不对称。

,应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意义

近年来,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作为信息总汇和社交平台,对国人的影响日益深远。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发展势头迅速。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媒介融合”学术话语的理论支撑下,在“融合发展”的时代语境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路径问题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国内期刊对技术革新和信息加工越来越重视,并在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通过应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结合实际,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的诸环节和要素应符合某种一致的、相互认同的规范与标准,控制出版编辑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使编辑、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信息服从于科技期刊出版编辑活动的需要。同时,为科技期刊提供新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有效提高采编人员尤其是少数民族采编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编辑工作中的自我认识、自我提高,协调和加强编辑与读者之间的联系。通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知识,应用于维吾尔文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有利于增强编辑对学科信息的敏感性、反应力和吸收能力。此外,提高传统期刊的信息化水平和与新媒体的结合深度,在科技等专业期刊向社会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和后劲,为其他专业类杂志发展提供示范。

,抑制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一)深化专业信息和专业知识学习。科技期刊的办刊目的是在科学实践中发现新事实、提供新方法和构建新理论。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研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重视各学科的前沿问题、重大现象理论问题及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中的问题,透过纷繁复杂的各种外部现象洞悉价值和实质。只有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保持编辑对学科信息的敏感性、反应力和吸收能力,在编校稿件时严格把关作者信息、署名、科研伦理和统计问题等,减少编辑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及业内编辑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证期刊的学术价值,办出刊物的特色。

(二)加强与读者、作者、审稿专家的沟通。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突出表现在二者专业知识不对称。科技期刊的作者对相关专业、相关领域研究均有较深刻的认识。相对而言,编辑则处于信息劣势。编辑在编校过程中如果对作者文章所涉及的内容认识多停留于文字和自身的理解,无法辨别作者所提供信息中的真伪,无法完全把握稿件信息,在评判或加工稿件时容易出现偏差。从文稿来说,作者对研究的认知表现在某些具体点上,而编辑表现在宏观面上,注重条理性、层次性和严密性。但对于科技期刊来说,有其独特的办刊风格,选题、择录稿件的重点,修改稿件的标准,对稿件的要求等,有些却是不为作者所知的。编辑与作者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可造成编辑和作者之间的相互不理解甚至误解,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对科研和出版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办刊信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向外界传递。在期刊上刊登各种信息积极宣传刊物,对读者来说,包括办刊特色信息如文章导读、下期要目简介以及文献检索信息、会议信息等。对作者来说,包括征稿启事、稿约、对某些方法学描述的规范化说明、某种格式的规范化说明等。通过开辟栏目,及时刊登作者与读者的反馈意见以及编者的答复和反应等,加强信息反馈和沟通,以获得广泛的学科发展与科研动态,了解读者、作者对信息的把握情况,促进编辑工作中的自我认识、自我提高,同时又可协调和加强编辑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在作者投稿时,提示作者出具规范的书面证明,对科研的真实性、保密性和作者排名次序负责。

(三)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审稿专家队伍。与审稿人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在编辑与审稿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审稿专家与期刊编辑部间的信息不对称、审稿专家与作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等。

因此,编辑要注重与审稿专家的沟通。在聘请时通过网络、电话对审稿专家宣传自己的刊物,尽可能消除专家对期刊信息不了解的现象。送审稿件时可对某些稿件作附带说明以及近期稿源情况说明。通过网络平台对杂志进行宣传,便于审稿专家检索。目前,部分维吾尔文科技期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可以及时发布信息、更新信息,还可以及时回复读者、作者的提问,形成良性互动。

本文为新疆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特殊培养计划

科研项目“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维吾尔文科技期刊编辑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17D03028)的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路小红.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实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5):337—339

[2] 高丽娜.论学术编辑的知识结构及其优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5(5):172-17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