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灌区用水计量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4
/ 2

引黄灌区 用水计量 实践与思考

李宏

博兴县水库服务中心 山东省滨州市 256500


1.灌区基本情况

打渔张引黄灌区渠首引黄闸位于博兴县乔庄镇王旺庄险工段,设计流量为120立方米。灌区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建设较早的引黄灌区之一。灌区的最初设计面积为324万亩,随着灌区范围以及行政区划的几度变迁,现灌区逐步缩小为设计面积66.46万亩,实际灌溉面积64万亩。其中渠提结合面积36.5万亩,提水面积1.9万亩,井灌补源面积20.7万亩。灌区以农业供水为主,灌区内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其中棉花种植面积20万亩,小麦、玉米种植面积40万亩,综合复种指数为1.57。

2.灌区量水设施情况

2.1.骨干渠系量水设施情况

2.1.1.量水站网布局

打渔张灌区在渠首引水闸组建有总测站一处,多年来一直使用,与黄河河务部门配合测水,次测站也是整个灌区引水量测的最具精确测站,多年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他测站有:二干渠测水站、纯化水库测水站、十三条渠测水站、三合干测水站。其中纯化水库测水站承担着向纯化水库输水的测水任务,其他三个测站分别承担着各干渠的测水工作。

2.1.2.主要量测水方法及使用效果评价

目前,打渔张灌区采用的量水方法主要为流速仪测水法跟公式法相结合,从实施效果看,流速仪测水法相对精确,但因测水人员、设备、时间等限制,测水费时费工较多,并且受人为干扰因素较多;公式法计算水量又因为黄灌区黄河泥沙淤积对过水断面的影响较重,精确度也存疑问。打渔张灌区先期进行的信息化建设时设置的自动测水仪器还没有应用到日常测水工作之上,若将此测水方法使用之后,那么,灌区的测水工作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2.2.斗渠口及斗渠口以下的渠道量水情况

对于干渠一下支渠的测水,从灌区改造后,每个放水支门都具备测水条件,并且灌区管理机构针对典型引水点每逢放水期间进行定时、定点、抽测等多种测水方法,以便掌握支渠一下农田引水情况。同时,改造好的斗、农渠也能够实时、准确测水,但由于水费计收机制尚未做到按方收费的地步,故除去掌握灌溉水量、进度之外,实际测水较少。

灌区水费的计收由县、镇两级财政部门代收。收取的水费按规定比例作为各镇留成,其余则上缴县财政,然后按到位情况拨付管理部门。水管部门所得水费一是支付黄河水水资源费,二是支付水管单位职工工资和维持灌区工程简单运行。

3.存在问题

3.1. 灌区管理体制及两定两费落实情况

进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为了适应形式的发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处进行了一次较为彻底的“定岗、定员、定责、定酬”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经过改革,灌区管理人员进行了适量的精简;实行竞争上岗,定岗定责,以岗定酬;打破了档案工资,工资实行“基本工资+工效工资”的管理模式。通过改革,建立起一支机构合理、人员精干的管理队伍,铸就了“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灌区精神;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奖勤罚懒,收入能高能低等,从而调动了广大灌区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和水价成本。

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开展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县政府文件出台了《博兴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两费”来源。同时,按照人事部门的安排,完成了岗位设置,为进一步搞好改革打下了基础。

3.2.水价及水费计收改革情况

推进水费改革,逐步过渡到按成本收费。目前灌区水费征收采取县、镇财政代收的方式,因灌区工程设施不配套、测水量水设施不完善,同时考虑农民的负担能力,水费按亩计收。水费征收的效果很不理想,水费的收取率很低。为了改变拖欠水费的现象,在水费收缴上还要进一步改革,争取由现在的政府代收、财政代扣、按亩收费办法改为灌溉到田、服务到位、按方收费、供水主体面对面向用水户直接收取。

3.3. 田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积极探索支渠以下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形式。2020年,博兴县出台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办法,大力推行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小型水利工程改制形式,灌区内小机井、坑塘、扬水站、小渠道等改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在不断改进完善的基础上, 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10个,用水户4万多个。

3.4. 供水价格问题

现行供水价格也就是目前的“按亩收费”已不能适应灌区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黄河来水的不确定性,使我灌区很难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供水。再加上工程设施缺乏进一步配套,支及支以下工程属不同行政区划管理,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使灌区水利用系数低,水资源浪费严重,且上下游分配不均,农民用水供需矛盾相对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上缴水费的积极性。再加上受农村税费改革、乡镇财政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每年水费上缴不够及时。

3.5.农民用水户协会问题

通过筹建农民用水户协会试点,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参与协会建设的氛围不足,镇村及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农民用水户还没有真正体会到协会管理的积极意义,水费收取制度制约到协会建设的进程

4.采取的建议

4.1.要加大灌区改革力度

制定与我县打渔张灌区相适应的灌区管理办法,结合灌区实际,水费计收将由目前的“按亩收费”逐步转变为“按亩配水,用水计量,按方收费”。按照补偿成本、合理受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

4.2.积极建设节水型、生态型、效益型的现代化灌区。

在进行灌区改造的同时,搞好灌区生态建设规划,加快测水量水设施建设,建立灌区水信息网络系统,以信息化支撑灌区的现代化,积极探索渠灌、河灌、井灌相结合的科学的水量调度、计量管理方式和沿黄地区盐碱地节水模式,努力将灌区建设成为节水型、生态型、效益型的现代化灌区,推动灌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