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文化产业园实践——以湖北文化创新产业园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4
/ 2


新型文化产业园实践——以湖北文化创新产业园为例

尹金涛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文化创意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业态,如雨后春笋一般涌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产业的策划与布局,两者的结合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以湖北文化创新产业园项目为例,从产业策划、设计理念、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阐述进新型文化产业园的实践。

关键词:文化创新;产业园;

古人云“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更是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的一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荆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禀赋。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挖掘地域文化特质将是本案的重中之重。本案基地位于文旅区与主城区相接的位置。产城融合、生态发展是文旅区的重点。本次文创园项目,将承接城市上位产业规划,利用城市的优势资源,打造本土化的尖端文创产业平台。

  1. 项目背景

2010年,湖北省委正式批准荆州市设立纪南文化旅游区,并赋予了“世界遗产,中国品牌,湖北代表,荆州实施”的崇高定位。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产业利好不断。行业法制化、市场规范化、信息融合化、融资减负化,为文创产业注入活力。产业规模的扩大在国家经济上体现的更为显著,文创产业GDP占比已连续五年攀升。行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薪资的持续增长,近年来文创相关行业已成为求职热门,吸引着无数的青年人才。在政策东风的扶持下,在行业昂扬前进的脚步中,在纪南文旅区的土壤里,湖北文创产业园项目可谓是顺势而上,应运而生。

项目基地临近荆州市中心,仅4公里距离。周边为城市主干路、高速路、铁路和高铁站,本案将成为荆州市门户形象。城市主干路文王大道,是人流到达基地的主要道路。基地周边多为住宅,商业配套较为缺失。紧邻太湖港和湿地公园,景观资源丰富。本项目占地约 300亩。B2地块建设用地面积:33890平方米;总建设容量:12.7万平方米。P53 现场以自然景观为主。

  1. 产业策划

近年来,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产业园区数量的增加。目前我国文创产业园区已形成以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为三极的产业集群,涌现了大批建设成果。例如,以动漫创意研发为主的中国动漫之都产业园、贯彻产城融合理念的上海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打造7×24小时创意生活圈的西安万科曲江创意谷、以及生态化设计的上海陆家嘴御桥科创园等优秀案例。通过案例解读,我们建议本案打造标志性建筑群,采用创意办公和总部办公相结合的形式,以文、创、娱为主题进行IP打造,形成多元化沉浸式体验空间。同时根据本案的特点和案例数据分析,我们提出了办公业态主导、配套业态均衡的建议,明确了六大功能及相应配比。纪南文旅区中,现有几处文旅产品,与本案形成竞争。如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华强方特文化园、展示楚文化的荆楚文化大观园、打造生态水乡的荆州园博园、复原遗址古迹的郢城文化小镇、楚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的楚国八百年城市公园、文创生活社区保利公园壹号等。

本案总体定位为“纪南文化客厅,生态创智云台”,旨在创造文化性、系统性、多维度、高弹性的城市产业交流空间。目标客群分为两大类别,分别为以青年群体为主的全龄段就业人群,以及以周边及旅游为目的的多维度消费人群。业态配置以产商平台为核心、配套服务为辅助支持。产业以文化IP创作为核心,以泛娱乐业为载体,以教育、新媒体为辅助,以互联网信息业为基础,同时衍生出游乐、会展等周边产业,打造全息文创产业生态链。同时将基地与南北两片湿地公园进行空间联动和保护性开发,融入本土文创元素,成为纪南生态旅游的一大亮点。项目管理上以分期开发、灵活调整为原则,满足市场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1. 概念设计

通过丰富的活动、全面的配套、动态的功能,让此处不仅是工作的地方,更是为青年社群提供有居住温度、创业梦想、完善配套的安居乐业的环境。本方案具有“标杆”“聚意”“多元”“弹性”“地景”“可持续”等6个特点。

61405d161b902_html_25822cad1f6ec3cf.jpg61405d161b902_html_fc482323edeed45d.jpg

图1产业园整体鸟瞰图 图2产业园夜景效果

1、设计特点一:标杆——荆州城市门户形象

整个项目以流线为母题,建筑如山体般面向太湖港形成退台,观景平台则以一条灵动如水的曲线从基地内部延伸到湖面上,形成Y字型开放空间系统。基地内部开敞通透,由南自北打开一条生态景观轴,自有一份虚怀若谷,兼容并蓄的风骨。从高铁方向看去,剧场如飞碟般落在北广场上,错落有致的酒店与剧场之间的巷道中尽是商业街的熙攘和热闹。站在室外平台上四望,镂空的地面广场、四通八达的泛首层步道与浮在空中的展示厅带给人多维空间般的步行体验。位于基地正中间的,是一处从地面一层直抵地下一层的阶梯式下沉剧场,这里将日夜上演着创意非凡的戏梦人生和音诗音画。

2、特点二:聚意——创造性、主体性,场景丰富的公共空间

区域总平面图,设计融合湿地公园,全盘考虑。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2.7万平方米。项目融合太湖港、湿地公园和高铁线路的门户入口形成“Y”字型的空间联系,塑造一个紧密联系商业,办公,居住,文化及自然景观的场所。文创链连接了文王大道入口和太湖港景观,包含展示、演绎、观演等多主题的活动空间。休闲链连接了南北湿地公园,同时将餐饮、咖啡、创展空间、手作市集等休闲、展示的活动场所串接其中。无论沿城市道路或沿太湖港均形成了高低起伏的天际线。基地内部人车分流,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人行空间。

3、特点三:多元——业态复合“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本项目包含总部办公、创意LOFT、酒店、人才公寓、商业配套、展示中心和剧场等多功能复合的文创产业园区。创意LOFT为个体创业人群提供灵活的办公环境,在文创产业多品类衍生背景下,创造为动漫、计算机、新媒体等多行业量身定制的工作空间,总部办公为开发商提供高品质工作环境。精品酒店为旅游人群、出差商办人群提供优质的酒店住宿环境。人才公寓为创业人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及配套服务,同时能吸引更多的青年创客。剧场为旅游人群、荆州本地居民提供剧场表演活动,打造荆州文化创意品牌名片。展示中心为打造动漫、互联网等多主题的展示提供了可能。配套设施为基地周边居住人群、园区内部常驻商办人群提供商业服务。酒店设置有豪华景观会所和各种配套设施。公寓为青年提供即可工作又可生活的空间。办公楼包含总部办公和创意LOFT,并配套各种大小的会议及展示功能。在办公中引入共享庭院,打造一个绿色节能空间。室内可分可合,提供灵活的办公场所。

4、特点四:地景——扎根太湖港、湿地公园,产业园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湿地公园打造多主题节点以吸引人们来此亲近自然、感受艺术。有融合本土历史文化的忆荆楚主题节点。有呼应文创主题的动漫、演绎的游园惊梦广场。也有科教文艺展示园、创意雕塑等的芥子三千教育场地。亦有运动、亲子的清平乐活动场地。也有结合水景资源打造的太湖港畔。园区内的铺地、灯具、指示牌等均采用富有创新色彩的设施。基地内部亦设有坡道、下沉广场等人气场所。巧妙的高度分布,将太湖港景观最大化的引入建筑群内部。

5、特点五: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

为达到尊重自然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目标。我们将透水铺装、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引入自然光等节能手段,应用在本项目中。该项目同时也满足海绵城市设计各项要求。双首层商业围绕广场展开,并延伸至太湖港。办公开间划分灵活,并设有共享花园。弧形的造型打造出个性化的酒店客房。公寓每层设有观景平台,提高生活质量。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引入绿色空间。立面为现代简洁明快的风格。参数化的设计创造出活跃的表皮肌理。多层景观退台,增加居住体验。办公楼高80米,公寓和酒店50米,其他建筑20米以下,退让的层次减少对自然景观的压迫。


项目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开拓“文化创意+”的产业模式。塑造一个迎合21世纪生活方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本项目将打造成荆州名片,它不仅有现代活泼的建筑外观,也有新奇有趣的公共空间,给来客留下深刻的形象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