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贺彩霞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分布的原则,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到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首先入选患者必须为冠心病疾病,其次符合研究的入选与排除标准,将64名患者,使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有32例,接受认知行为干预,而对照组32例患者,为其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方式,以对疾病知晓度评分、康复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来评估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疾病知晓度评分、康复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护理中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度,提升患者对康复知识的认知程度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对科室满意度,该护理方法是一个理想且值得推广的方法。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护理;护理效果

冠心病[1]好发于中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居多,对患者而言,往往需要住院接受治疗,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对冠心病以及康复知识的知晓度差异较大,进而影响治疗依从性,因此加强对患者认知行为干预十分必要;本次研究着重探讨冠心病护理中采取认知行为干预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分布的原则,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到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首先入选患者必须为冠心病疾病,其次符合研究的入选与排除标准,将64名患者,使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有17人,女性有15人,年龄区间在65-73岁,平均年龄为(70.72±2.11)岁,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2.41±1.83)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有15人,女性有17人,年龄区间在64-75岁,平均年龄为(70.34±2.54)岁,病程在1-6年,平均病程(2.59±1.38)年;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并取得批件。研究人员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加以分析,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核对患者的病历资料,符合冠心病疾病诊断;②≤85岁;③完善各项基础检查后,无影响研究的异常指标;④研究人员与患者详谈知情,患者同意表示愿意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患者的配合度好。

排除标准:①患者精神状况、意识状况、基础体格检查均较差;②对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材料以及药物过敏,存在酒精过敏现象;③两名医生共同评估,表示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生活质量较差;④两名医生评估,患者的依从性较差;⑤患者拒绝参加;⑥患者处于妊娠或者哺乳期。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认知行为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进行入院接待以及入院宣教,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学历、疾病史、家庭成员等,评估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根据患者的掌握程度,采取不同的健康宣教方式,纠正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偏差,树立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2]。(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实施健康宣教的前提,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方可遵从医护人员的要求,顺从医护人员的工作需求,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述临床上治疗效果较好的案例,鼓励患者讲述内心的烦恼,缓解患者的不安以及紧张感,让患者认识到依从性的重要性[3]。(3)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认知干预,让家属知晓冠心病相关的知识,改变家庭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减少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满意度评分表 研究中出现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由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进行定制,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评分表,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评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3.2疾病知晓度评分、康复知识知晓度评分 在患者研究结束后,护理人员对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康复知识的程度进行评估,10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患者对疾病知晓度、康复知识知晓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例数则使用(率%)表示,经卡方检验;均数±标准差采用(x±s)表示,经t检验,分析观察指标与研究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若是P<0.05,表示具有可比性,若是P>0.05,表示无可比性。

2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于表格中呈现,对比可知,疾病知晓度评分、康复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显示P<0.05,表明本次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

组别

n

护理满意度评分

疾病知晓度评分

康复知识知晓度评分

对照组

32

84.17±2.14

75.35±3.11

73.45±3.11

研究组

32

93.54±2.43

83.54±1.45

89.43±3.73

t


16.3696

13.5016

18.6137

P


0.05

0.05

0.05

3讨论

冠心病若是救治不及时,会导致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威胁,而救治不及时与患者本身的文化差异有关,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全,认为冠心病前期治疗与不治疗差异不大,针对此现象,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患者的认知行为干预,首先要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结合患者的认知程度,为患者讲述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纠正认知偏差,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让患者在家属的协助下,提升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疾病的好转[5]。本次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疾病知晓度评分、康复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显示P<0.05,表明本次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冠心病护理中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度,提升患者对康复知识的认知程度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对科室满意度,该护理方法是一个理想且值得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虹欣,汪晓攀,涂媛媛.中医特色护理联合行为转变理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5):22-25.

[2]易朝晖,麦爱欢,徐穗莲,等.认知行为配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冠心病PCI术后遵医行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4):10-13.

[3]周静,张琳,王淑玲.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5):2066-2069.

[4]陈烨,朱晓燕,刘洪珍,等.团体咨询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情绪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64-70.

[5]邬美琴,陈艺,杨倩,等.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和焦虑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4):41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