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研究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

张宁 刘慧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采用负荷量加高维持量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3月之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予以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并对比患者血管功能情况。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升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予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负荷量加高维持量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释放抑制炎症因子,提高患者血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负荷量加高维持量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破裂存在密切关系,并且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为该病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该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疏通梗死血管,使其心肌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1]。近些年,随着医学领域不断发展,临床上采用汀类药物改善患者血管功能,该类药物具有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粘附、抗炎、降脂等功能[2]。本文主要探究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3月之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54-71岁,平均年龄64±4.59岁,病程时间1-10年,平均病程时间4.89±2.68年。观察组60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范围53-70岁,平均年龄65±4.32岁,病程时间1-11年,平均病程时间5.09±2.42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同时均口服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药物。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19990258,生产厂家:北京嘉林药业),服用剂量为20mg/次,服用四周。观察组则在PCI术前每晚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服用剂量为80mg/次,在患者术后仍继续服用该药物,服用剂量为40mg/次,服用时间与术前相同。阿托伐他汀在连续服用4周后,服用剂量改为20mg/次,每晚睡前服用。

1.3观察指标

比对两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评分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对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Χ±s

组别

例数(n)

TNF-α

IL-6

hs-CRP

术前

术后四周

术前

术后四周

术前

术后1个月

观察组

60

20.31±1.79

11.85±1.11

33.41±4.02

12.41±3.00

13.42±6.41

5.46±2.47

对照组

60

20.42±1.72

15.32±1.67

33.25±3.61

19.80±3.42

13.52±6.59

10.32±4.31

t


0.3432

13.4041

0.2293

12.6243

0.0842

7.5781

P


0.7320

0.0000

0.8190

0.0000

0.9330

0.0000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情况

比较术前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2。

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情况(Χ±s

组别

例数(n)

NO(µmoL)

ET-1(ng/L)

术前

术后四周

术前

术后四周

观察组

60

45.46±7.23

80.01±8.69

102.45±9.87

63.82±7.12

对照组

60

45.32±6.99

70.12±8.86

103.11±9.97

78.69±8.12

t


0.1313

6.1729

0.3644

10.6655

P


0.8957

0.0000

0.7162

0.0000


3.结论

在临床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较高死亡率及致残率,并且属于冠心病中较为严重一种类型,该病多发于男性、老年人群以及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3]。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前具有烧灼感及压迫感,并且伴有胸骨后疼痛等症状[4-5]。通过采用负荷量加高维持量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综合征,可有效改善血管修复功能,并且减少板块生成,提高患者预后。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因子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负荷量加高维持量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综合征,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血清内子水平,还可以提高患者血管功能,在临床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罗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3):129-130.

[2]蒲阳,杨军.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及内皮细胞微粒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1):54-57.

[3]王浩,王慈,李宣龙,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血清sCD40 L、sCD146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4):39-40.

[4]贾慧宇,程光慧.负荷量加高维持量阿托伐他汀对ACS行PCI患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10):1131-1134,1157.

[5]王珠,郑伟民.负荷量加高维持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8,24(6):93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