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8例临床研究分析核心探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68例临床研究分析核心探寻

张守君

大庆市第五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714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段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患者血管再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摘选2019-2020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心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发病时间分为a组(1h),b组(3h),c组(6-12h),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7.57%,b组为69.82%,c组为23.04%。结论:想要确保尿激酶静脉溶栓针对急性心梗死血管再通的最佳治疗效果,需要争取时间,尽全力在6小时之内溶栓,针对发病6-12小时仍有适应症患者,也需要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

结合相关资料,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时间与梗死,和相关血管开通概率存在紧密的联系。虽然大多数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已经能够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是大部分基层医院还不具备充分的条件,即使是有条件的医院,对于每个病例做到随叫随到也存在困难。因此现阶段针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文章摘选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心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发病时间分为a组(1h),b组(3h),c组(6-12h),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摘选2019-2020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心梗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范围35-75岁,平均年龄(55.21±1,34)岁。根据溶栓发病时间分为a组(1h),b组(3h),c组(6-12h),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别,可用于研究。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发病6h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即: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30min滴完。根据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回缩致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溶栓后12h皆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1次/12 h,共5d。溶栓前嚼服阿司匹林300mg,1次/d,连用3d后,改为100mg,1次/d,长期 服用。在此基础上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镇静、镇痛、静脉滴注硝酸酯类、保护胃黏膜治疗。入院时测凝血常规,之后每天测凝血活酶时间,使其回缩至正常值的15—25倍。

全部患者实行动态心电、血氧、血压监护观察5-10d。主要观察以下内容:

  1. 观察胸痛变化的程度和时间;

  2. 记录症状发作至溶栓开始的时间;

  3. 心电图演变的观察。入院时行18导联心电图描记,溶栓开始即刻、溶栓完、溶栓后30min、60min、90min、120min各描记1次;

  4. 溶栓后2h、6h、10h、12h、14h、16h、18h、24h、48h、72h及出院前各测血清心肌酶1次;

  5. 观察、皮肤、黏膜、牙龈、咳嗽、呕吐物、粪便及尿内有无潜血及 出血征象,注意其他不良反应。

1.3评价标准

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6114c5d56ee2a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a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7.57%,b组为69.82%,c组为23.04%,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项目

a组


b组

c组

再通

出血

死亡

再通

出血

死亡

再通

出血

死亡

n

18

1

0

16

1

1

5

1

1

P值

77.57

5.3

1.2

69.82

6.7

4.6

23.04

7.8

5.3

  1.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是人体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被激活,释放出相关聚集物质,进而导致形成血栓,引发冠状动脉管腔急性狭窄或闭塞[1]。9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在其冠状动脉可查见新鲜血栓,剩余10%的患者存在可能形成血栓的概率,但是由于局部纤维蛋白的溶解反应而消失。急性心肌梗死现阶段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是介入治疗,然后就是溶栓治疗

[2]。目前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没有条件实施介入治疗,因此静脉溶栓就成为安全,简单,有效,易行的主要治疗方法。溶栓治疗可以借助激活纤溶酶原促进富含蛋白纤维的血栓发生溶解,以此让闭塞的血管再通。尿激素酶是从人的尿液中所提取的蛋白水解酶,也可以从人的肾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同时存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3]。无抗原性,不出现过敏反应,可催化纤维蛋白结合型和游离型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而达到溶栓的目的。静脉溶栓是现阶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中广泛使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尽早溶栓,可以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由于其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为抢救心肌赢得了宝贵时间,深受广大医务人员的欢迎。尿激素溶栓价格低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是目前国内溶栓常用的首选药物[4]。文章摘选68例急性心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发病时间分为a组(1h),b组(3h),c组(6-12h),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7.57%,b组为69.82%,c组为23.04%。

想要确保尿激酶静脉溶栓针对急性心梗死血管再通的最佳治疗效果,需要争取时间,尽全力在6小时之内溶栓,针对发病6-12小时仍有适应症患者,也需要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参考文献:

[1]马晨瑜,邓旻.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03):292-294.

[2]唐传雯,闵可梅,徐月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ICU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溶栓时间、血管再通率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02):158-161.

[3]孙颖莉,陈妮,王改.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纤溶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23):3021-3024.

[4]傅秀鸿,李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2):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