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核心问题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0
/ 2

建筑施工管理核心问题探析

杜锦荣 1 巩海建 2

1身份证号: 23023119800218**** 2身份证号: 3203821977043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施工质量、进度及施工安全均有很大影响。为此,施工企业应充分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及方法,以推进企业更快向前发展。文章将简要介绍建筑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探讨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对策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属于系统性工程,它涉及多个方面,对整个工程管理工作质量以及居住安全有很大影响。基于此,明确建设管理的核心内容,及时发现和研究建筑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对整个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建设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一)场地管理

场地管理,是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组分,它大体包含施工人员管理、施工材料管理以及施工技术管理三个部分。施工人员方面:应对之进行资质及能力考核,确保施工人员通过岗前培训后再予以上岗,并对之开展安全施工与技能培训。施工材料方面:在材料被运至施工现场时,应进行科学检验,避免低劣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分发施工材料时,应综合考虑施工项目的进度,并重视后期的材料回收。施工技术方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涉及面相对较广,应合理控制施工中涉及的各类施工技术,以确保项目能如期开展;施工前,相关人员应认真查验施工图纸,以便更好地控制施工技术。

(二)安全活动管控

安全问题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低对工程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为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应高度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根据工程实况来编制突发事件解决预案。施工单位还必须管理落实安全生产机制,对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意识培训,以便更好地提高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此外,安全管控还应包含对生产中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视,并确保施工质量,以便为施工单位创造更高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创新活动管理

施工管理创新,是建筑施工管理坚持与时俱进的直接体现。新工艺及材料在现代建筑工程得以普遍应用,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也应实时创新,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创新活动主要包含结构机构、施工管理及技术三方面创新。施工单位应定期开展革新活动,并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进行调整,以便对建设场地实行全面管控。施工技术、生产以及管理模式创新,是增加施工单位技术含量、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市场发展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并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施工管理队伍水平偏低

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及整体水平,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人员安全有很大影响。然而,施工管理工作相对复杂,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具有更高的能力。现阶段,施工管理队伍的质量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不少漏洞,如不重视施工管理,特别是施工安全管理,忽略了安全思想教育,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偏低等。由于管理人员未能对施工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使得各类安全事故在施工中频发,给单位造成严重的损失。可知,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对施工管理工作有很大影响,建设单位应推进该项工作。

(二)施工管理制度不合理

当前,施工管理工作己备受质量监督单位的关注,特别是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等等。尽管如此,在建筑行业飞快发展的前提下,施工管理制度与体系仍有很大漏洞,如不重视施工人员与施工材料管理,使各种劣质的材料进入现场;建筑工程的施工量相对较大,但却未形成针对施工各工序的监督检查机制,同时也未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此外,由于施工管理牵涉的管理对象相对较广,材料供应商管理工作也不到位,质量监管部门甚至无法从全面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三)现场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从当前分析,建筑企业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工作还很不到位。尽管质量监理通常会深入施工现场予以勘查,但却只将重点放在施工进度以及质量方面,而忽略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例如,施工现场通常会出现下列现象:施工技术员工未佩戴安全帽,支架搭设松弛性较大的情况下便展开施工等。上述均属于严重的安全问题,极易诱发安全事故发生,给施工单位造成严重损失,甚至耽误整个工程进度。基于此,施工单位应妥善处理上述问题。

三、建筑施工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加强施工队伍水平建设

施工管理人员,是建设工程的直接组织和领导者。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对工程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为此,我们应从下列几方面着手:第一,施工单位应定期举办座谈会,集中提出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与指正。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阶段管理占核心地位,管理工作涉及多方面内容,对施工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实践中,应发挥集体效应,强化对施工现场各环节的管理。第二,施工管理人员应强化自身建设,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逐步提高职业素质与安全意识。应强化意识监督、自我约束,为企业培养一支纪律严明、整体水平高的管理团队,以便更好地参与施工管理,从而逐步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与社会价值。

(二)逐步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施工管理制度,是管理与监督管理人员行为的重要机制。在建筑施工中,关键是要构件人员管理与施工现场监督制度。第一,人员管理上,应完善相关的考核和奖惩制度,通过执行相应的奖惩制度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与热情度,使之能履行个人职责。单位应编制相应的工作细则,实时监督员工活动及行为,引导其增强安全管理与施工质量意识。第二,应严格执行人员责任制与奖惩制;单位内部应推行奖惩制度,并以正面激励为主,根据绩效来对管理队伍及相关人员行为进行考核,针对表现良好的管理人员,应适当给予物质、精神等方面奖励。只有通过制度与体系的约束,才能催促工程参建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重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大体包含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工程进度等方面管理与监督。施工材料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核心环节,约占工程总造价的60%,由材料购置到项目竣工,都离不开材料管理。基于此,施工管理人员应强化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力度,认真沟通材料供应商,并购买质量合格的施工材料。应妥善安排机械的入、出场时间,尽可能减少空间占用,以便为施工团队营造安全、和谐的施工环境。在日常管理中,施工项目部负责人与现场监管员应强化安全教育,增强施工团队的安全思想,监督技术人员行为,提升其施工安全性。监理单位应推行奖惩机制,对违反安全施工制度的人员进行惩罚,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提升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顾丹凤.浅析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筑.2014(02)

[2]李春梅.试析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