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农村地区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0
/ 2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农村地区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研究

范翠荣

河北大学 管理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摘要:面对更加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与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我国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应对方案,激励老年人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减轻社会养老负担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适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老龄化特点,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模式之一,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后,总结出了这一养老模式所面临的政策、服务质量、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困境,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国外发展时间银行的经验,从四个角度提出推动农村地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低龄老年人

一 、引言

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养老服务需求激增的问题,老年抚养比上升、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护理人员短缺、养老专业队伍建设不完备、养老服务供给质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老年人日益丰富的服务需求等因素激化了我国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农村地区的养老矛盾更为突出,这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养老模式的多元化成为当前的社会浪潮。作为对传统养老模式的补充,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时间银行的提出对老龄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积极老龄化进程,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理念,促进社会尊老爱老风气的形成,从而也推动我国社会互助与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

二、农村地区发展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对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挥余热一直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鼓励离职、退休老年人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注重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支持老年人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活动,不断探索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新形式。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稳定高质量发展,使得我国医疗水平、卫生水平、人民健康状况不断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低龄、健康老年群体规模逐步扩大。并且这部分群体由于空闲时间多,其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服务的意愿也较强,为时间银行的开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

三、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困境

(一)顶层设计不完善,缺乏精准的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时间银行运行过程中国家层面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指导,这导致时间银行的性质定位等并不明晰。与此同时,我国对于开发老龄人力资源这一问题还处于摸索尝试阶段,一般是各地区的单独开展,没有在政策层面上达到统一指导,政策指导的缺乏不能有效激励低龄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行动中,若只是依靠部分低龄、健康老年人自身的热情参与,将难以保障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发展运行的可持续性。

(二)服务内容与水平有待提升,服务质量测评缺乏统一科学标准

由于服务对象是高龄、失能老年群体,所以其往往需要被提供更加专业的身体健康应急护理服务,而低龄老年人能够提供的养老护理服务范围一般是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娱乐活动等,服务内容及水平缺乏专业性和高效性,不能及时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甚至这种粗放式的养老服务可能会存在服务不到位的情况,可能造成对高龄老人的身体伤害等不良影响。

(三)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存在偏见,公众对时间银行的认可度较低

虽然我国家庭养老的功能在逐渐弱化,但不可否认人们的养老意识主要还是停留在家庭养老层面,社会大体环境和公众的思想观念对于互助养老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偏见与不认可。甚至部分子女会认为低龄老年人参与的时间银行活动是单纯的在为其他老人做家政服务,这种错误的理解让很多子女及亲友不同意低龄老人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相对于此,其更愿意选择在家照顾孙辈,而不是选择参与时间银行占据其时间。这种思想观念在农村地区极为常见。

四、推动我国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为时间银行规范化发展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是保障时间银行规范发展运行的基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对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解决提供明确支持。要从时间银行的性质界定、地位合法性、时间银行设立主体的权利义务、时间货币的存储兑换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为全国的时间银行发展确立统一、科学的标准,让时间银行的运行有法可依,为参与时间银行的群体提供维权依据。

(二)增强时间银行服务供给方的专业性,为时间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质量保障

老年群体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与异质性,不同的老人有不同的需求,这也为时间银行的发展带来一定挑战。我们应当增强时间银行服务供给方的专业性,提供更加细致、精心的养老护理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要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了解、分析,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采集平台,详细了解每个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构成等基本信息,为老年人建立个性化档案,也根据其信息对其需求进行分类,以便提供更精准的养老服务。但是在搜集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隐私性,存在一定的风险与人力成本。

(三)动员社会多方力量提供资金资源支持,为时间银行长久性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首先,从政府角度来看,要加大政府对时间银行的财政支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法定程序向符合资格的社会组织购买“时间银行”服务,为“时间银行”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资金支持及优惠政策等,扩大时间银行的规模。其次,要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整合社会资源予以支持,帮助解决时间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场地配置、基础设施不完备等问题。要开通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支持并鼓励个人捐赠、企业捐赠等,为时间银行长久性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 中国统计, 2020, 459(3): 8-22.

[2] 白维军,王邹恒瑞. 积极老龄化视域中的家庭养老政策支持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4(1): 62-68.

[3] 张婷.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0, 18(6): 104-107.

[4] 陈功,王笑寒. 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理论学刊, 2020, 292(6): 132-140.

[5] 傅丽. 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打上“法律补丁”[J]. 人民论坛, 2020, 670(15): 118-119.

作者简介:范翠荣(1999—),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生,主攻社会保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