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生活教育”小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生活教育”小议

田君

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校 四川 武胜 638409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是促使教学改革、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立足“生活教育”的思想,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构建高效的生物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教育;意义;对策

  所谓“生活教育”,即将生活化的教育思想运用于课堂教学,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统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回归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思想,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观点。生物作为一门研究万千物种的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落实“生活教育”的思想,促使生物的教学回归生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本文中,笔者立足高中生物教学,探索高中生物“生活教育”模式的构建。

  1.高中生物“生活教育”模式构建的意义

  1.1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中国,应试教育“毁”掉了不少莘莘学子。为何如此说?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以应试为唯一目标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学习机器,各种机械记忆、背诵和题海战术,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阻碍了学生的能力成长,使得学生在长期被动思维的状态下,创新思维和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同时,这种被动化的学习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考试结束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多看一眼课本,而所学习的知识,基本全部“还”给了老师。相比较而言,高中生物“生活教育”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改变这种应试化的教育现状。还记得笔者在给学生上第一堂生物课时,首先并没有给学生讲解知识,而是提出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问题的提出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探讨热情。而课堂的探讨也由人类的由来、生物进化到大自然的诞生,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在课堂中积极地和教师互动,对生物知识的探索热情一度高涨,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生的成长,源于教师科学有效的引导。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生活化教学情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设,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会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常识等开展教学,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出生物科学知识,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笔者在指导学生學习高中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不再采用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主线,引导、鼓励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生物科学知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创新思维;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于高中生物的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同时还体现在课外实践中。在生活化教育理念指导之下,笔者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常识和现象,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原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2.高中生物“生活教育”模式的构建对策

  2.1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生活化的导入情境。导入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将“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有效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长期被动思维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在创设高中生物生活情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热点、现象为切入点创设导入情境,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以《细胞的衰老与凋亡》教学为例,笔者在开展知识讲解之前,首先通过一个学生熟悉的短片导入“天庭给妖界传来一个消息:唐僧是金蝉子十世轮回的好人,吃一口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因《西游记》是基本所有学生都熟悉的影片,该短片的导入,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短片播放结束之后,笔者提问:同学们,我们有没有青春永驻、长生不老的法子呢?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笔者这才引入正题:细胞的基本生命系统。这种以学生熟悉事物为切入点的导入形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利用生活实物创设教学情境。生物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物的运用,以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细胞呼吸”一课的教学为例,细胞呼吸是微观层面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抽象。而传统的单一的知识讲解模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难以实现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该章节的知识时,就通过学生熟悉的实物:酵母面团三个(分别发酵0天,发酵1天和发酵2天)、三个气球、三个塑料的空瓶。在课堂开始前,在三个空瓶中分别装入三个酵母面团,然后在瓶口罩上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静置了一段时间,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发酵0天的面团对应的气球依然是扁扁的;而发酵1天的面团对应的气球有点充气了;相比之下,发酵2天的面团对应的气球已经充气并变成一个小小的圆形。同学们都感到惊奇,教室这才对其中的原理娓娓道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利用生活化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高中生物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抽象的、专业的,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时不时通过一些生活化的比喻、生活化的语言,形象化地展示生物知识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教育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科学知识,将生活化的案例、实物、热点问题等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构建高效的生物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