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施工技术用于土建施工技术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桩基施工技术用于土建施工技术的探讨

谢锐彪

广东盛宜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 潮州


摘要:在土建工程施工中,需要针对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果地形条件较为复杂,需要确保地基能发挥最佳承载力,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如果桩基施工效果不佳,便会严重削弱地基的应用效果。因此,需要针对建筑施工中的桩基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究,明确其应用细节,并采取有效的技术类型,达到良好的施工应用标准,为以后的建筑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桩基施工技术;土建施工技术;应用

1桩基施工技术的概念

在建筑施工流程中,地基建设属于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如果没有做好地基施工,便会严重削弱建筑本身的承载力、稳定性。严重情况下,还会降低结构稳固效果,威胁内部人员的安全。因此,需要采取可靠的桩基施工技术,使地基能发挥最佳承载能力。当前,桩基施工技术类型较为复杂,应用条件存在各种差异。因此,施工团队需要根据建设情况,选择恰当的桩基应用技术。科学应用桩基施工技术,能使土壤条件与建筑建设相协调,降低结构承担的压力级别,提高建筑本身的稳定性。同时,桩基施工技术能改善地基的松软程度,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避免出现意外沉降或倾斜问题。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应用桩基施工技术,则需要针对土壤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掌握相关数据内容,避免出现技术应用差异。除技术应用差异外,土壤条件及地下水环境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这些条件都会对地基的建设与施工产生影响,因此施工团队利用相关技术时需要合理规避不良条件引发的问题,达到提高桩基建设质量的目标,延长建筑的基础应用周期。

2土建工程桩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2.1桩基顶部存在缺陷

在具体的土建工程施工中,因为一些桩基施工会涉及水下施工,所以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泥浆沉淀情况,但由于泥浆中的沉渣厚度通常难以得到准确估算,所以当顶部混凝土浇筑与实际工程要求相符的情况下,桩身就很容易出现夹泥现象,进而严重影响到整体的土建工程质量。同时,在所有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将护筒拆除,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分寸,否则将很容易因为受力不均匀或者是受力过大而出现桩顶混凝土搅动情况,让整个基桩施工质量受到不利影响。

2.2桩基中部存在缺陷

如果土建工程的施工现场不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局部塌孔情况,混凝土翻浆过程的顺利进行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基桩中部出现质量缺陷。在具体施工中,如果导管拆拔过程中工作人员用力过大,也会对混凝土造成扰动,进而导致整体的混凝土质量受到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导管并不具备足够好的气密性,所以在进行混凝土灌注的过程中,泥浆也很容易进入导管中,将导管内部和外部的压强差破坏,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的连续性,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混凝土下料受阻、翻浆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会出现断桩情况,对整体工程质量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3桩基底部存在缺陷

在桩基施工中,地基沉降问题很容易导致桩基底部与实际设计标高之间存在偏差,进而导致桩位出现偏差。同时,如果孔壁有泥皮出现,也会对整个基桩产生影响,使其摩擦应力降低,进而对其承载力造成显著影响。

3土建工程中桩基础技术的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和临时设施准备

在桩基础技术施工准备工作中,技术准备与临时设备准备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这要求工作人员于施工开始前完成图纸熟悉工作,掌握桩基施工的基本情况,全面了解施工区域内的桩位排布,结合施工现场对桩基结构进行最后的调整,并且确认桩长等技术参数。同时,工作人员应该针对施工现场展开全面勘察,全面了解施工当地的环境,掌握当地的地质水文情况,从而展开图纸会审,结合规划局确定的基准点和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建设轴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在此过程中,为了不盲目随意进行作业,工作人员应该提前进行施工参数技术交底,从而使其落实于操作细节中。

3.2 施工设备的准备

为了保障施工顺利进行,设计人员应在设计阶段充分考量施工设备的合理性与实用性,综合分析后续施工中的设备需求,提前准备施工设备,合理排布施工设备。在设备抵达施工现场后,应先行对其进行性能检测,避免发生故障设备投入使用的现象,要保证所有施工设备都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同时要对所有设备展开科学合理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4土建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4.1 人工挖孔桩技术

人工挖孔桩技术是灌注桩中的一种技术类型,同时也是灌注桩中比较特殊的操作技术。这项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整体操作成本低,质量好,操作过程也比较简单,对于周围环境和生态方面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从经济环保的角度上来看,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值得广泛应用。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已挖桩底进行扩孔,具体扩孔的大小要依据水流量的情况选择,如果处于透水层中,要格外注意适当布置环状钢筋圈,然后进行混凝土回填。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按照设计的直径开挖,将挖孔穿过透水层,要保证在开挖的过程中每挖1m就对混凝土进行捣实,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要将坍塌度控制在10cm的范围内,保障整体稳定性。

4.2 预制桩技术

预制桩技术主要是结合现场施工的环境特征,以针对性的方式采用不同材质进行现场制作,将制作后的桩体镶入土层内,通常情况下预制桩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这种桩体除了能够承受较大建筑的重量,施工速度上也比较快,整体使用年限较长,因此在施工单位中预制桩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桩体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在建造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遵守打桩的秩序,严格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操作,施工期间要合理控制挤土现象,因为土层会因这种现象而受到破坏和影响,所以可通过规划桩基础间的间隔和控制桩基础的数量改善这一问题。

4.3 灌注桩技术

在灌注桩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选择施工方法,其中成孔的方式有4种,分别是作业成孔、冲击成孔、沉管成孔和泥浆护壁成孔。操作人员需重点考虑的是桩体的使用年限,以年限为基础,对最终桩体的软硬程度进行判断,以保证桩体不出现被掩埋或堵塞的现象。

4.4 静力压桩技术

静力压桩指的就是将预制桩以静力压板压到土地中,这种施工技术在黏性土和软层土地基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静力压桩技术主要是借助装机重量的反作用力,使自身的摩擦力和阻力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于是在静压力的作用下,预制桩被压入土地中。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桩基础旁边的土地会受到强烈的挤压,这难免会导致土地缝隙内的水压随之升高,这一现象的发生往往会对桩身的沉降起到推动作用。因此从综合的角度看,这一类型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在静力压桩的过程中,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比较复杂,对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

结束语: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桩基建设效果,应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升技术实施质量,避免意外问题的产生。同时,需要注重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增强警惕意识,使桩基可以发挥应有的效果,提升建筑的稳定性,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尹以堪.建筑施工中的桩基施工工艺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38-39.

[2]李松然,许颜.建筑桩基施工技术方法与检测技术现状[J].四川建材,2020,46(7):74-76.

[3]田建成.土建工程土建结构桩基施工技术探究[J].散装水泥,2019(3):23-25.

[4]朱森林.土建工程桩基施工技术问题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169.

[5]陈茹梅.高层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