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张巍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平山野生动物实验场 黑龙江哈尔滨 150324

摘要: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我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工程建设集中在植树造林项目中。在植树造林绿化过程中,若未采取有效的栽培方法,将会造成苗木培育和移植失败、植物长势不良、树木死亡等,为林业工程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为此,应积极开展国内林业工程建设,有效缓解国内生态危机,加强苗木栽培的科学性,切实提高苗木的生命力,加快植树造林绿化进程,发挥林业工程的绿色效应。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术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我国及空气质量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促进相关园林建设,促使沙漠化土地恢复种植能力,而且也能够保证水土不流失,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为提高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工作质量,必须要加强工业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的技术更新,加强林业工程的树苗种植与移植管理,帮助工作人员在后续的苗木培育过程中,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加强苗木的生长,为我国苗木培育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1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

1.1种子处理

苗种处理作为苗木培育的基础阶段,对苗木的成活率以及种植成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苗种的处理工作,通过对不同特性的苗木种子进行分类管理和考察,选取不同类型的苗木种子进行种植。根据苗木种植的抗旱能力、抗寒能力、成活概率、成长特性,进行不同种类的分类,选取易培养、高成活率、综合能力强的种子进行培育,使其在苗木发芽阶段,能够顺利成长。同时,苗种在早期发育阶段抵抗力比较弱,要想苗种能够正常地成长,工作人员必须要在苗木种子的储存环境过程中保障相应的湿度以及温度,适当加快苗木种子发芽速度。

1.2育苗环境的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涉及育苗地的选择问题,苗木只有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够健康成长。在进行育苗的选择过程中一方面要对相关的土壤和水质等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选择排水条件良好、土质疏松且养分好、没有病虫害的育苗地进行种植,同时还要做好消毒。另外,要针对不同苗木的特殊要求对相关的土壤环境进行相应的改造,如通过添加草木灰的方式改善酸性土壤的环境或者加入松土对碱性土壤环境进行相应的改善,从而为苗木提供良好的土壤供应。还需要对空气、水、光照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技术的优化,保证育苗地符合种植条件。

1.3苗木培育地质选择

在苗木种子发芽之后,需要对苗木种子的幼苗阶段进行苗木培育,选择不同的地质进行不同类型的苗木培育,才能使能幼苗在培育阶段快速茁壮成长。结合苗木类型选择苗地,提高幼苗成长速度,一般要求苗地有优良的培育环境,比如土地肥沃、土地含水量适宜、土地透气性好且能够直面阳光,增加光照,从而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在幼苗成长过程中,要根据苗木的生长特性对土地地质和生长条件进行选择。比如喜阳的植物,要移植到阳光多的地方,而喜阴的植物要移植到背光面。对种植环境进行大棚搭建以及酸碱度调节,以此促进苗木生长发育。

1.4播种

在播种期间,应结合苗木种植区域的气象特点,综合确定苗木的播种时间,尽可能地减少在暴风、暴雨、冰雹气象条件下开展苗木种植,防止苗木种植发生旱涝、冻死等问题。在播种期间,应提前获取天气情况,在气象条件稳定的情况下,综合调节温度、湿度,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与此同时,应关注土壤覆盖效果,合理控制土壤覆盖厚度。若土壤覆盖厚度不足,将会引起种子裸露的问题,降低种子的营养吸收能力,引起种子病死等问题。若土壤覆盖厚度过大,将会阻碍种子破土发芽,阻碍种子吸收光照,造成种子无法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光照吸收,进而使种子生长迟缓。为此,应确定播种时间、合理控制播种期间的温度与湿度、为种子提供优质的土壤肥力,科学完成播种。

1.5施肥

结合苗木种子的具体生长情况、发芽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苗木施肥量与施肥频率。在苗木生长期间,科学完成苗木生长习性、苗木生长差异等的记录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施肥。底肥应以圈肥为主,对其开展发酵处理,保障施肥的均匀性,减少肥料浪费。科学统计苗木生长情况,适时开展追肥,促进苗木生长。追肥应以氮、钾肥以及有机磷肥混合为主,保障苗木营养充足。

2移植造林技术

2.1移植造林的地质选择

在对树苗进行移植造林的前期,需要对需要移植造林区域的地质进行考察。调查地质的特点,比如含水量情况、生长环境条件等。通过对地质情况的具体考察以及调查,选择适宜的树苗进行移植造林,使树苗在该地质环境中得到充分生长。除此之外,使用相应的树苗进行移植造林,有利于减少该地区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增强土地结构稳定,确保在树木生长过程中,逐渐增强土地整体稳定性。

2.2移植造林规格控制

在进行移植造林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对地质进行调查与选择,同时也要规划整体移植造林的面积。把握好苗木的规格以及具体建造面积,进行合理的移植造林安排,确保在移植造林过程中,每棵苗木都能够享受到充分的阳光,避免因高密度种植而导致比较矮小的苗木在生长过程中无法得到阳光直射,而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同时,要对移植造林过程中每棵树木的距离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植株能够吸收充足的养分和光照,使苗木健康生长。如果在建造过程中进行高密移植造林,会增加植株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竞争,影响植株的生长效果。

2.3科学选择造林时间

在苗木完成培育时,选择适宜的时间开展移植造林工作。应综合考虑地域特点、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苗木移植的最佳时间。比如,在北方地区,苗木移植的最佳时间为春季,时间集中在3—5月;在南方地区,苗木移植的适宜时间应适当提前,时间集中在2—4月。在此时期,苗木正值萌发阶段,环境温度有所上升,科学完成苗木移植,有助于保障造林绿化建设品质,提升苗木移植成活率。若苗木移植期间出现突发性恶劣天气,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苗木受到的影响。

2.4注意事项

一是移植防护。在移植造林期间,应尽可能地减少苗木受损问题的出现,提升苗木生长安全性。二是规范种植。在移植造林时,应加强苗木种植的规范性,保障苗木移植后,其根、茎、枝干整体的健康性。三是水分补充。在移植造林过程中,应为苗木补充适当水分,满足苗木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四是病虫害防治。加强移植造林病虫害防治,依据病虫害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作为病虫生长的关键时期,冬春季节应加强防治力度,破坏病虫的生长条件,科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五是技能培训。对移植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使其成为优秀的移植造林人才。移植人员应熟练掌握苗木栽培、移植的各项事宜,能够及时响应突发性情况,保障苗木健康生长。

3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工程作为国内生态环境建设较为关键的项目,应借助苗木栽培、造林建设等项目,有效扩建国内绿色生态规模,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开展林业苗木栽培、造林绿化等项目时,相关栽培人员应科学使用各类绿化工艺,顺应林业工程建设预期目标,增强苗木生命力,减少苗木死亡,促进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保清.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现代园艺,2020,43(20):38-39.

[2]王荣永,范冉月.新时期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农业与技术,2020,40(18):88-89.

[3]张文赟.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17):67-68.

[4]王梅.新时期林业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21,{4}(03):149-150.

[5]杜金.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思考[J].南方农业,2021,15(0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