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效益为导向的生产精细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2
/ 3

以效益为导向的生产精细化管理

张瑞

胜利油田石化总厂

摘要:以效益为导向的精细化管理,依托“单装置核算”,建立装置成本管理体系,坚持安全稳定环保为基础,转化思想,强化管理,优化运行,实现生产精细化管理,强化和提升生产管理效率及水平,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提升全厂效益。

关键词:效益 精细 管理

一、背景

受疫情影响,市场油气需求增速变缓,成品油市场竞争激烈,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不断挤压传统炼厂的生存空间;我厂受加工规模、结构单一等条件制约,装置新度系数较低,人员总量偏大,受市场影响,成品库存较高,盈利能力偏弱。 但与传统炼油厂相比,我厂作为胜利油田唯一的炼化企业,有着较好的原油资源优势,原油运输成本较低。

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必须尽快适应新常态,完善管理体系,凝聚全厂职工的力量,将压力逐层传导,促进企业转型,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全厂效益,是我厂当前及未来的工作重点。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总厂规模小,加工成本在中石化炼化企业处在中下游水平,同时由于人员结构年龄偏大,人员总数多,非生产人员占比大等问题,制约着总厂的长期发展。通过增强价值观念,开展精细化管理,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提高管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挖掘潜力,形成“点滴”文化,以降本增效为理念,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标准,实现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三、课题实施

以产品效益以引导,强化生产过程精细管理,调整经营策略,完善经营体系,推进实施攻坚创效,明确责任目标,定位关键点,保证压力层层传递,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建立单装置核算架构,突出价值引导

1.建立单装置核算架构

为了更加明确确定生产关键点,总厂提出建立单装置核算,即通过计算装置的投入产出费用进行装置的成本核算。总厂通过计算每个物料的成本,依托中国石化生产执行系统(SMES),对装置每天进行装置成本核算,了解装置的运行状况,分析每个装置生产的关键价值点。真实反映装置的投入产出水平;发现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发掘运行优化的潜力,提高单装置运行水平;通过单装置优化促进炼油全流程优化,实现管理精细化和效益最大化。

在搭建单装置核算的过程中,采用了管理会计中量本利分析方法。产品的生产量等于销售量,不考虑期初期末存货的影响;而且内部价格为市场价格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价。依托SMES系统,细化各装置的原料组成,通过改变取数模式,实现每天数据的实时展现。

2.突出价值引导

通过对产品价值的分析以及各装置边际贡献的分析,建立高价值产品导向,进而优化加工路线。以气分装置为例,通过装置核算,可以得知丙烯所产生的利润值最大,进而进行全厂生产方案优化,有效的引导职工进行操作调整,促进职工树立价值观念,强化产品价值的引导作用。使职工能够明确自身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定位,了解本环节对生产上游及下游的影响,提高岗位职工的责任意识,能够自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岗位技能。

(三)定位关键点,推进精细化管理

通过产品的价值引导,进而在基础管理、生产优化、节能降耗,项目建设等方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确定关键点,由点到线进而到面,以提质创效为目标,强化管理,推进企业发展。

1.强化基础管理,提升运行质量

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严格工艺操作,严控工艺指标,提高仪表自控率和操作参数平稳率,开展“查泄漏、除隐患、治异味、反三违”专项行动。加大基层党建“精准补短”巡回指导工作力度,激励全员查找泄漏源,找出设备、管道腐蚀减薄环节,立查立改,分专业排查总厂存在的影响生产安全的隐患,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动员全员查找总厂异味源头,立查立治,进一步提升绿色企业行动。强化生产作业现场管理,杜绝“三违”。强化非计划停工管理,增强装置的抗风险能力,及时做好装置停工消缺工作,减少装置的非计划停工,加大生产运作指标的考核,保证装置平稳运行。

强化装置生产指标分析,提高装置负荷,减少装置损失,协调原料供应,改善原油性质,总厂加大与胜利油田的沟通协调,争取到鲁胜原油资源,降低原油密度,提高原油一次加工的轻质油收率;合理控制原油库存,保证原料的均衡供应。生产管理中心进一步优化各装置原料,平衡重催原料库存,平稳重催原料的掺渣比,不断改善重催装置的原料性质,降低全厂的综合自用,提高各装置的经济技术指标。

2.优化生产方案,实现产品优化增效

总厂通过效益测算,利用产品效益为导向,紧盯市场,聚焦价值引领,坚持价值创造,提升运行质量效益,深化从严精细管理,在全厂范围内开展“百日攻坚创效”活动,落实增效指标,制定应对措施。根据成品油、液化气和丙烯的市场情况测算效益最大化的优化生产方案,多产高附加值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总厂制定了增产丙烯、液化气以及石脑油为目标的生产方案优化。加强重催装置与气分装置的沟通协调,制定相应生产优化方案。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按多产液化气和丙烯生产,适当增加丙烯助剂的加入量,调整催化裂化操作条件,增产液化气和丙烯。调整稳定塔操作,提高稳定塔底温度,汽油蒸汽压尽可能低控,同时降低液化气中C5含量,增加液化气中的丙烯含量;气分装置在保证产品合格的基础上,稳定回流比,最大程度提高丙烯收率。制定重整装置按多生产轻石脑油方案运行,销售管理中心和轻烃储运车间做好轻石脑油与天津石化、中原石化的互供工作,保证总厂轻石脑油安全、平稳出厂。优化总厂汽油池中的汽油辛烷值,密切监控重催稳汽、汽油加氢重汽、重整汽油的馏出口质量,减少甲苯、异辛烷等添加剂的加注量。

3.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企业转型

2020年1月1日起,全球船舶必须使用硫含量不高于0.5%的船用燃料,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船燃限硫规定的实施,受低硫资源生产能力限制,全球船供油市场将由贸易商主导转变为生产商主导,也为船用燃料油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面对船燃的广阔发展前景,总厂将牢牢抓住这次机遇,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炼油转型发展,不断做大做强船燃业务,尽快抢占市场份额,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总厂积极与中石化总部、胜利油田进行沟通协调,争取重质船燃生产指标;内部推进重质船燃的生产技术路线,确定原料来源,打通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办理产品资质。

全厂上下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推进350万吨/年原料预处理及减粘装置检修启动工作,制定检修方案,优化人员配置,全力确保检修工作的进行。细化重质船燃的生产方案,落实各部门的责任,生产管理中心负责全厂船燃试生产的总体调度,从油品车间的原油储存、减压渣油的收付、常减压装置各产品预计产量,到其他装置生产调整方案及节点等各个方面,每项都落实到最严、最细、最实,确保全厂一盘棋,环环相扣,实现平稳有序调整生产。在各方努力下,4月23日总厂实现了第一次船燃销售出厂。重质船燃的试生产成功,标志着总厂在转型发展道路上迈出一大步。

重质船燃在试生产过程中,总厂不断对原料性质、产品调和方案进行优化,在保证产品合格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性质的原油进行混合,降低原料酸值,减少对装置的腐蚀性。以效益为指导,细化产品调和方案,找到减压渣油、加氢柴油、催化柴油的最佳调和比,实现精准创效。

4.强化目标管理,实现节能降耗

优化公用系统运行,将任务目标分解,加强高低压瓦斯平衡、加热炉烟气排放指标、高标号汽油生产、全厂低温热水利用、净化酸水使用率等五项优化运行的专项考核,提高全员的节能降耗意识,提高内部运行效率,逐步实现节能、节水指标。进一步优化瓦斯系统、蒸汽系统的运行,制定运行方案,全厂统筹产用平衡,减少放火炬时间和蒸汽放空,保证公用管网系统的平衡。

抓住节水关键点,通过对指标的分析,定位供排水及净化水装置是实现节水目标的关键点,因此,针对两套装置的生产现状,进行工艺优化,供排水车间及时投加助滤剂降低总铁指标,减少排水及循环水的蒸发损失,每天减少300吨的新鲜水消耗;水处理装置制水比耗控制在1.2左右。7-8月份新鲜水消耗比达标指标少21500吨。

在做好基础管理同时,推进节能专项行动,实现降本增效。一是提高重催装置CO锅炉的蒸汽产量,尽快投用凝汽式发电机组,力争开稳用足发电能力,实现降本增效。二是督促全厂凝结水管网改造和利用工业园区的集中供热,停运动力蒸汽锅炉等能效提升项目的进度,实现节能降耗。三是统筹机泵节能、余隙节能、焦化压机喘振系统调整等设备节能专项项目尽早实施,挖潜设备提效效应。

5.重视生产异常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以安全、平稳、效益为理念,加大对生产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提高平稳率控制,强化生产异常管理,夯实设备基础管理,保证生产运行的本质安全。完善生产异常管理机制,建立生产异常台账,实现对工艺、设备、大机组运行、环保、质量的全面监控吗,突出重点指标的控制。对班组进行标准化激励考核,激励班组人员的自主管理,保证装置的平稳运行,生产安全受控。同时,进一步强化指标管理,对装置的生产指标、效益指标做到日分析、日总结,指标异常及时查找工艺原因,调整操作,做到数据准确化,生产精细化。

重视设备运行管理,加强大机组操作管理,细化润滑油运行、机组连锁投用、大机组特护、大机组应急状态处理方案等各项工作,确保机组运行的本质安全。强化日常防腐工作及涡流扫查技术的应用,借组科技手段,推动总厂的设备防腐蚀监测工作;落实总厂内外部电网隐患治理工作、同时下大力气提高总厂电气和仪表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水平,为装置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证。

三、课题效果

(一)生产运行水平显著提升

以效益为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有效促进生产运行质量的提升,基础管理得到夯实,管理责任更加清晰,压力得以层层传递,员工增强了精细化操作的意识,积极主动要效益,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大幅度提升。生产操作更加平稳规范,生产长周期运行能力显著增强,精细管理保证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面临疫情、恶劣天气的不利因素,总厂能够积极应对,平稳生产。

(二)生产指标得以有效提升

通过效益导向,总厂坚持多产丙烯、石脑油等高效益产品,同时优化产品调和,优化汽油池结构,降低产品成品,及时处置生产异常状况,减少了不合格品的产生和回炼,保证了装置的平稳运行,促进了全厂生产经营指标的稳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强化了四项能源管理炼油综合能耗、吨油取水不断下降,能耗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表1 2020-2019年生产济指标对比表

生产指标对比表


2020年(1月-10月)

2019年(1月-10月)

原料加工量(万吨)

157.47

166.25

综商(%)

90.79

90.46

可比综商(%)

91.16

90.76

轻质油收率(%)

70.51

71.98

综合能耗(千克标油/吨)

95.65

97.84

610745a7abfaa_html_2a5f023fa3368ae1.gif

图7 2020-2019年生产济指标对比表

通过2020年1月至10月生产指标与去年同期对比,可比得知总厂综商、可比综商均有显著上升,可比综商较去年同期上升0.4%,综合能耗得以显著下降,较去年同期下降2.19千克标油/吨。按照产生的经济效益为:商品增加的收率×原油处理量×商品最低价格进行计算,166.25*0.4%*3208元/吨==2133万元。

(三)促进了企业转型发展

通过各项举措,总厂在2020年1-9月份共进行了4次重质低硫原油的加工生产,共计产出重质船燃3.55万吨;通过生产船燃特色产品,不仅减轻了成品油销售的压力,还拓宽了总厂收入的来源。重质船燃累计收入6026万元,加工成本为5427万元,实现企业利润599万元。在政策减费方面,仅通过延期缴纳消费税及其附征税费,初步测算减少支出175.27万元。8月份已完成低硫船燃出口退免税备案手续,并享受消费税及附征减免4424万元(其中,消费税3932万元,消费税附加492万元),享受增值税免抵退785万元,仅7、8月份资产创效4.06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船燃产品的试生产成功得到了中石化及胜利油田的认可,批准石化总厂启用350万吨/年原料预处理减粘联合装置,总厂进一步盘活了资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总厂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接坚实的一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