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9
/ 2


论文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夏迎

沈阳长江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辽宁 110000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也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结合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综合情况来看,框架结构在高层建筑中运用的频率可以说是相当高的,并且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具有稳定性和高效性,能更好地满足建筑施工短工期、高质量的要求。但是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大,想要实现自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在原有框架结构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实施技术创新,以便强化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我国各行业的发展进程,推动我国提前进入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阶段。框架结构体系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支撑体系,是通过梁板柱结构的搭接而形成相应完整的结构体系,其主要作用是用来承受房屋全部的荷载。在具体运用中,框架结构体系已逐渐延伸到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中,做到内部承载与外部结构力学、建筑立面美学两者兼顾。

1放线测量技术的应用

在开展框架结构施工建设时要在建设之前进行放线测量工作,可以利用此工作保证框架结构建设位置的准确性。在开展放线测量工作时要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在测量中要以国家规范标准进行测量工作。为了实现放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放线测量技术且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量,经常采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包括:全站仪器设备与激垂准仪设备。在开展放线测量工作时要将建筑工程实际的施工环境考虑在内,还要重视中轴线控制网的应用保证测量结果达到准确性要求。在测量工作完成后需要审核机构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标准性审核,进而进一步保证测量的数据达到精准性。

2完善钢筋工程,保证施工基础

钢筋工程在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中属于基础环节,只有钢筋工程能够达到施工标准,后续施工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首先,应当严把材料关。钢筋工程中离不开钢筋材料的运用,只有投入使用的钢筋质量合格,才能保障施工质量。因此,在开展钢筋工程施工前必须在材料选择、存放等予以重视,即选取的钢筋材料规格必须与工程设计相同,不能随意进行更改,否则会降低施工质量。材料质量不仅要符合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还应当能够在强度、抗震性方面满足设计要求,便于在框架结构产生刚度变化时也能对建筑结构予以有效地支撑,避免产生安全问题。材料的存放要依照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在存放期间产生质量变化,例如,对于比较潮湿的环境,入场后的钢筋材料在存储区域中应提前布置好垫块,便于与地面直接接触,而且还要利用篷布等覆盖表面,避免与空气中的水分直接接触产生氧化问题。其次,对于框架结构中的重点梁柱,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的方式绘制出相应的位置,并对具体施工方案予以确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最后,重视施工工艺。由于钢筋工程中能够运用大量的钢筋材料,必须采取必要防范措施提升整体稳定性,比如对不同钢筋要执行箍筋环节,运用钢丝、定型模具等对各个节点及时进行绑扎,保持良好的稳固状态,避免后续施工中出现位移、变形等问题。同时,钢筋连接工艺时也要依照具体情况予以选择,比如,对于未处在受拉区域且直径小于22mm的钢筋,可以利用绑扎予以实现,但是要在绑扎距离上提出严格要求。若钢筋直径较大,可以采用焊接、螺栓等方式进行连接。采用焊接时,施工人员要重视焊接工艺、工序和质量,必须达到设计标准,保证结构质量能够达标,否则不能予以运用.

3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能够影响建筑框架结构主体的施工效果,其浇筑能力不但会干扰整体建筑的应用安全性与稳定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水平。框架结构的主体混凝土施工时,其具体施工工艺需要根据建筑工程框架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判别。对于不同的施工对象,应采取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原材料来浇筑框架结构的主体应用配件。在实施混凝土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对建筑工程的剪力墙底部进行填充。所选取的填充物以无石子砂浆为主,且浇筑后的墙体硬度水平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才可继续进行后续的工程施工操作。而在面对墙柱混凝土水浇筑施工时,则应采取分层式的混凝土填充处理方法,一方面可使剪力墙结构的外表面保持相对平滑的状态,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因墙体内部坍塌而造成的建筑工程框架损坏类问题。框架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所采用的混凝土需要保持30℃以下的入模温度,且在浇筑过程中也必须借助鼓风机等设备对混凝土内部的升温速度进行有效控制。

4框架结构立面施工效果图

框架结构具有承受较大荷载这一突出作用,故经常运用在较高层的建筑结构中,同时也会将剪力墙体系与框架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框剪刀结构,例如在建筑立面设计中,将框架结构中的柱子进行外凸形成壁柱,可以增加整体的抗震性与稳定性。柱子成为建筑的外部装饰构造柱,并一直往上延伸到建筑的屋顶成为立面标志性装饰,通过柱子进行立面界面的划分,形成比较具有韵律与秩序感的立面形态。

5变形缝施工技术优化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导致开裂或损坏,降低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变形缝是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而预留的构造裂缝。因此,在探索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时,必须重视变形缝的施工技术,严格按照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防止因变形缝处理不当而造成损坏或留下安全隐患。比如,施工前,要保证变形缝内的垃圾清理干净,并作为验收工序之一,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中,应明确要求施工人员尽可能避免砖块、混凝土残渣等建筑垃圾落入施工缝。

结语

在探究建筑工程框架施工技术时,我们要对现有的建筑框架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并尽可能地提升建筑框架的结构强度。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才能为城市化的建设添砖加瓦,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华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砖瓦,2020(06):155-156.

[2]黄郑凯.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140,142.

[3]李剑峰.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1):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