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新闻宣传研究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4
/ 2

“互联网 +”背景下新闻宣传研究与策略

韩卓言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井热电厂 100041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应用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信息的传递速度也在逐渐提高。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为了提高新闻的传播质量及效率,保障新闻的新鲜度,高校共青团需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制定合理了新闻宣传策略,了解教师群体及学生群体的共同爱好,为新闻的顺利开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相关部门需详细了解互联网+新闻宣传的流程,并结合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提高新闻的水平。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新闻宣传研究与策略作出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宣传;策略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对高校共青团新闻宣传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其讲高校共青团新闻宣传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关键环节,同时将其作为战略上的部署与谋划[1]。党中央认为在开展网上共青团工程时,应重视青年之声及智慧团建,并结合联系网、工作网及服务网,构建互联网+共青团的新局面。而此类新局面应以青年为主体,并将其中的团员作为新闻宣传对象,同时在宣传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充分熟知互联网+新闻宣传流程,并结合传统的新闻宣传方式,做到全面改革高校共青团新闻宣传的目的。

一、高校共青团新闻宣传工作的现状及挑战

(一)难以保障高校共青团新闻宣传工作的工作效率

在新闻宣传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新闻的时效性[2]。目前传统的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在开展新闻宣传时,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及时宣传的需求。此外,在新闻宣传的把控上,高校通常按照严格的审核制度进行层层审查,这一审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闻宣传的工作效率,无法保障新闻的时效性,导致多数学生无法及时获取最近的新闻信息。高校学生群体虽获取团委新闻信息的方式多元化,且有互联网的协助,但新闻的实际宣传效率难以满足青年团员的需求。

(二)高校共青团教师工作量较大

在高校中,多数教师在单位团委宣传组织职位的同时,还兼任着其他工作,例:教师工作及管理工作等,该种制度不仅会增加教师的日常工作量,还会降低新闻宣传工作力度,同时,难以保障新闻宣传的精力及时间,导致新闻宣传效果的进一步降低[3]

(三)高校共青团新闻宣传组织创新能力较差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存在新闻宣传创新能力差等问题[4]。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部分向高校依旧采用传统的新闻宣传方式,并以完成任务目标为目的,且宣传人员并未重视创新形式,导致新闻宣传方式过于陈旧,使宣传效果未达到预期。而如何加强高校共青团新闻宣传组织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新闻宣传路径与方式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其在各个方面影响着青年群体,而高校共青团在构建学生群体受欢迎的特色新闻时,需将新媒体创新工作放在首位,并使学生成为新闻宣传的主要人员。相关部门在宣传新闻时,需将宣传思维充分融入到互联网+中,并采用现代化技术积极探索全新的工作宣传模式,同时,积极培养有素质的宣传人才,定期升级网络,为高校共青团新闻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国内强调打造互联网+新闻平台,主要是为了维护学生的权益,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及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宣传的方式及报道的方式呈多元化发展,在此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设备,并充分融合文字、视频及图像等内容,使报道的形式多样化,同时,此类形式可使学生群体享受及时、多方面的新闻资源。新闻宣传的多样化不仅可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有效促进新闻宣传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保障新闻宣传效率与质量同步发展[5]

三、高校共青团互联网+新闻宣传平台

(一)充分融合校园网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网络

高校共青团在终端上宣传新闻时,应注重新闻形式多样化,例:图文结合、视频新闻,并及时推动相关链接。学生群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观看新闻信息,通过此种宣传方式,不仅可降低新闻的发布门槛,使新闻形式多样化,还可减少团委新闻发布的人力物力,使高校共青团新闻发布组织逐渐转变为网络化,并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新闻宣传组织[6]

(二)高校共青团新闻征集活动网络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新闻宣传组织在开展宣传活动时,应将征集的各种新闻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并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准确性及透明性,以便更好的获取学生群体的好感及拥戴。而在开展网络化运作时,也可将新闻征集的各种意见纳入其中。

(三)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团委新闻发布会

团委组织在互联网平台上不仅可发布多种新闻信息,还可为学生提供各种新闻知识。此外,学校教师可在独立的板块中发布新闻信息,学校团委可在后台审核,待审核通过后放置于平台上,以此展现给学生群体。同时,通过该种宣传方式,可让教师充分参与到高校共青团新闻建设中,可使教师与团委老师深层次合作,加强教师的主人翁精神,促进两者更好的为学生教育服务,增加高校共青团与老师之间的感情。

(四)团委新闻发布中心化

高校共青团在互联网+平台上宣传新闻时,可让不同爱好的教师群体及学生群体参与其中,提高线上平台新闻宣传的流量,同时,还可根据教师群体及学生群体的兴趣设立独立的新闻版块,并以两者之间的爱好作为主体进行创作,例:创业版块、时政版块、社团版块等。高校共青团可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分析两个群体之间对新闻爱好的方向,并充分了解教师群体及学生群体的讨论焦点及精神状态,详细掌握教师与学生的最新动态,为后期团委组织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媒体的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而高校共青团更应结合实际,了解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构建属于自身特色的多元化新闻宣传平台。通过此类平台吸引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共同参与新闻宣传,此外,在开展新闻宣传时,高校共青团应以为学生服务为重点方向,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群体对新闻宣传参与的积极性,以便促进互联网+新闻的良好发展,同时为高校共青团新闻发布组织转变为网络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蓝舟琳. "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经贸专业《经济法》课堂教学探索 ——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贸专业《经济法》课堂教学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20(1):168.

[2] 刘昕怡. 浅析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流新闻的创新生产路径 ——以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0,11(4):1-2.

[3] 唐小刚.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新闻宣传工作探索——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4(5):8-11,26.

[4] 谢媛媛. "互联网+"背景下不同新闻媒体语言的词汇特色——以《人民日报》2018年博鳌经济论坛专题报道为例[J]. 科技传播,2019,11(13):14-16.

[5] 杨航. 接近性:互联网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进路研究——基于非课程创新的视角[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5(1):30-32.

[6] 唐菊花.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研究——评杜永红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于互联网+视角》[J]. 新闻爱好者,2019(4):后插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