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机电专业《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浅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机电专业《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

崔毅

身份证号码: 45252519810530****

摘要:中职机电专业要培养应用型一线人才,促进学生所掌握知识技能和能力,能够在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中用得上,契合岗位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课程,属于基础和关键性专业课程,应结合新时期核心素养要求,改进课程教学,培养出机电领域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文章集中就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教学改革探讨。总结当下课程教学问题,并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提供改革路径。

关键词:机电专业;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核心素养;改革路径

引言:中职机电专业属于热门专业,主要是因为机电工程和技术应用范围广,人才需求多。机电专业开设课程中,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课程极为关键,对学生专业能力有较大影响。这门课程理论性强,同时还对实践有很高要求。传统这门课程教学有重知识轻能力培养、重灌输轻引导探究等问题。所以,课程教学要进行优化改革。

  1. 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1. 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多,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是基础课程,但却至关重要,对专业能力有直接影响。长久以来,课程教学有低效问题,而引发原因中,最为根本的是课程内容存在问题。教材并非随遍随用,编撰时间长,有些内容已经滞后。

(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教学有知识本位问题,课堂围绕理论进行灌输,学生思考空间不足。课程实践教学不足,形式不够多样化,难以最大限度激发操作兴趣,同时还存在忽视能力培养问题。实践教学中学生按部就班做,缺乏探究意识,很少创新。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面对各种安装与维修问题中,不能很好应对和解决,在未来也就无法适应岗位需求。另外,课程教学还有理论与实践关联不大,相互割裂情况。

(三)教学评价存在问题

课程教学中评价十分重要,能够将教学与学习问题反馈出来,是优化改进的重要依据。但目前这门课程教学评价,具有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问题。往往依据期末课程考试对学生学习进行定性,过于片面,不能使其发现课程学习不足。评价指标不够全面,主要依据的是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训成绩。

  1. 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1. 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课程改革需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首先要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必须要以实际工作需求和岗位需求为导向,面向就业进行编排和设计[1]。这并不是要完全脱离教材,而是要依据这些,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教材中滞后内容进行删减,加入新技术和内容。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一方面要结合机电技术实际应用情况和电气控制线路安装发展变化展开调查;另外一方面则是要在课程内容创新编排中与企业合作,使其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建议,协助学校更好完成课程内容编纂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要紧跟发展,包含一些和电气控制安装与维修相关前沿技术,既能确保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提升,又能强化创新意识和相关品质,使学生更好满足相关领域对人才要求。

  1. 教、学、做统一化

课程教学中理论和实践都很重要,因为理论学习是实践操作基础,实践操作又能促进理论理解,从而使其在实践中更好应用。所以课程教学改革要强化理论与实践联系,使两种融合起来,促进学生课程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实际教学中应专业和课程关键能力和品质培养作为核心,坚持以实践训练为主,以课程理论教学为辅。课程教学中教、学、做要统一化,让学生边学边做,在做中深化学,教服务学和做[2]。这就需要优化课堂教学体系,针对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确保有充足时间,使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最终做好总结。教师可组织学生进实训基地操作,或者是带其走进企业参观学习。在过程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分析,期间做好点拨,使其掌握相关理论。同时还要提供动手操作机会,在动手中动脑,落实在做中学和学中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由学和做决定,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指导,提高教学成效外确保学生能力提升。

  1. 教学方式灵活且多样

课程教学方法有很多种,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在选择方法上,一定要灵活,且要促进多样化发展。教学中可运用电教设备,把抽象的电机原理,以及电气设备结构等,直观呈现出来,并动态演示其运行过程[3]。激发兴趣外,促使学生高效掌握与安装和维修相关内容。课程教学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项目。合理将学生分组,每个组依据任务搜集资料、动手操作、互动讨论等,在相互帮助与互补下,通过自身解决问题,促进所有学生与专业和课程相关能力提升。课程教学中可引入实际案例,也就是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以及实际维修中遇到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商讨对策,运用所学理论与实践经验解决问题。案例教学简洁明了,可促进实践能力提升,也有助于学生思维发散。除此之外,针对中职机电专业学习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情况,采取分层教学。将相同层次学生归为一组,结合能力与发展需求,设定分层目标和内容,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和维修教学中得到提升。

  1. 强化实训教学

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强化实训教学,首先要建立双师型队伍[4]。专业教师担任实训教师外,还要邀请相关企业中,从事和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走进校园,开展讲座,在校内实践基地与模拟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等,现场解决疑惑等。另外,实训教学要培养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除了要关注相关知识与技术学习,培养能力外,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可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应提供在企业定岗的机会,使教师接触一线工作,从而更好优化课程教学。实训教学除了要打造好校内基地,以及按照要求建立仿真实验室等,涵盖线路安装、电子技术、维修保养等,还要做好校外实训安排。与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安排学生进企业参观,了解不同岗位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并进行定岗实习或者工学结合,在亲身参与中掌握关键能力和明确岗位工作所需要品质,还能提升动手安装与维修能力。

  1. 优化考核评价

课程教学改革一个重要部分,是优化考核评价。既要做好总结性评价,这个部分主要依据的是理论与实训考核成绩,又要在平时课程教学中积极落实形成性考核评价。属于过程评价,依据的是课堂中回答问题、随堂测试、创新、自主学习情况等。在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中,需要将两个评价结合起来。总结性评价除了要依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外,还要结合实习成绩,包含职业态度、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创造力等。学生通过评价可准确掌握课程学习不足,这样就能更好改进,同时为课程教学调整与优化提供依据,有助于教学水平提升。

  1. 结束语

总之,长期浅层学习,不利于安装与维修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也会影响专业能力自主发展。这样的机电人才,不符合相关领域对创新与应用型人才需要,将会导致学生就业困难,也会使教育资源浪费。所以当前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应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既要让机电专业学习掌握安装与维修关键能力,又要保证其具有与职业发展与个人发展所需品质。

参考文献

[1] 陆和平.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机床电气控制》教学[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 000(009):83.

[2] 王道云. 浅谈《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的教学改革[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20, 000(026):P.24-25.

[3]莫文火. 高职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广西教育, 2019, 35(35):158-158.

[4] 圣卫峰. 浅析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以机电专业课程教学课堂实施为例[J]. 新智慧, 2019(14).

(课题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机电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GXZZJG2017B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