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舆论对缓和医疗发展的影响—以晚期妇科癌症病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社会舆论对缓和医疗发展的影响—以晚期妇科癌症病人为例

王雪辰 1、吕利明 2、刘效刚 3、姚龙华 4、张思萌 5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缓和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发展仍有较大差距,多种因素影响了我国缓和医疗的发展,研究社会舆论对我国晚期妇科病人的缓和医疗发展,有利于深入了解社会舆论在我国缓和医疗发展中的阻力,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缓和医疗的发展提出可行化建议,推动缓和医疗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缓和医疗,社会舆论,晚期妇科癌症

Abstract:Palliative care as an emerging medical discipline, in China's developmen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 is still a large gap, many factors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palliative care in our country, the public opinion to the terminal of the patient of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palliative car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s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public opinion resist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alliative care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alliative care in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feasible advic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alliative car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palliative care, public opinion, advanced gynecological cancer

作者简介:王雪辰(2000-),女,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本科就读。

刘效刚(1998-),男,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本科就读。

姚龙华(2000-),男,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本科就读。

张思萌(1999-),女,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本科就读。

通讯作者:吕利明(1968-),女,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

缓和医疗又被称为“姑息治疗”、“安宁疗护”、“舒缓医疗”,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发展学科,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而我国缓和医疗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癌症病人数约200万,平均每90个家庭中就有1个癌症患者。其中妇科癌症约占所有新发癌症的5%。人民日报曾经做过统计,一位癌症病人要花费他们毕生70%以上的积蓄,我国每年在癌症病人的投入占到国家卫生总费用的20%,因此推动缓和医疗的发展,有利于大大减轻癌症病人的家庭负担,并能实现少痛、体面而有质量的“尊严死”。

1.缓和医疗对我国晚期妇科癌症病人的实施现状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缓和医疗后家庭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1],其中患者家庭心理压力缓解程度大于经济压力缓解程度。分析原因,安宁疗护给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了多方面的指导,帮助其渡过艰难时期,在心理上给予了其极大安慰,故其家庭压力缓解口。但从根本上来说,经济压力仍是一个很大问题,虽然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在不断健全,但仍有很大部分医疗费用由患者家庭承担,故经济压力缓解程度相对较差[2]。相较于自费患者,医保患者压力缓解效果更好;分析其原因,应对癌症对所有家庭而言均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当医疗费用完全由家庭承担,并且最终人财皆空时,无论是经济还是心理上的压力均极大,故家庭压力缓解程度较差[3-4]

就我国目前现状来看,配偶和子女不仅是患者经济和情感支持最主要的来源,也是其最主要的照顾者,这部分人员与专业护理人员相比,存在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护理知识缺乏等问题[5],因为这种缺陷,他们没有办法给子患者最佳照顾,故为患者主要照顾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是否提供了护理指导以及采取何种方式提供护理指导均会对患者家庭压力的缓解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在对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安宁疗护时,医护人员向家属耐心讲解以及示范如何照顾患者,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各种社会新源信息。服药后疼痛减轻程度是否得到缓解,得到多大程度也显著影响患者家庭压力缓解程度。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指导患者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躯体症状,进而使其负性心理得到舒缓

[6]

2.传统社会舆论对晚期妇科癌症病人的认知

由于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地区发展的差异以及定期体检制度的尚未普及,这让我国绝大多数的晚期妇科癌症发现已是晚期,大大增加了癌症的治愈难度和癌症的治疗费用,我国传统的治疗观念,是即使癌症的发展已是晚期也要继续增加治疗投入,往往最后就是人财两空,而且增加了晚期癌症病人的痛苦,许多家庭自身想要放弃对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疗,但碍于周边社会舆论的压力,“不敢”放弃对癌症病人的治疗,特别是子女对老人的治疗,受社会舆论的影响更为突出。传统社会认知将父母久病之后子女的表现作为衡量子女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迫使子女不敢轻易为父母采用缓和医疗的治疗方法。

精神情感的寄托,也是社会舆论的传统组成部分,传统的社会观念将情感精神寄托于某位亲人,特别是当亲人生病时,随着精力投入的增加,进一步增进了这种寄托情感,甚至将病人的生存与自身的生存相互关联,看到病人躺在病床上也感觉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即使没有治愈的希望也依然要求继续治疗,不愿意放弃对病人的治疗。

3.我国社会舆论压力与西方社会舆论压力的比较分析

我国缓和医疗发展与西方缓和医疗发展所受社会舆论压力阻力的差异,主要由我国与西方传统治疗观念差异所造成的,我国传统的治疗观念,要求以治愈为目的,不轻易放弃对每一位病人的救治,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医生与病人家属,缓和医疗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属于放弃治疗,违背了我国的传统治疗观。西方医学讲究以降低病人痛苦,在有限的可能中救治病人。且西方的医学发展较我国医学有更深远的发展,在治疗理念上也较我国更具开放性,西方民众对待死亡的观念也相对于我国民众更加乐观,这为缓和医疗在西方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结论:缓和医疗在我国的发展受到社会舆论的阻力与我国的国情,我国的传统思想观念有关,但根据我国当前医疗状况的发展需求,推动缓和医疗的发展势在必行,随着我国医学治疗理念的不断推进以及缓和医疗的不断发展,我国民众将逐步接受缓和医疗这一新兴的医学治疗方式。1



参考文献:

[1]古力米娜·阿不都外力,王霞,白靖平.新疆172例晚期癌症患者接受宁养服务效果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B),2016,37(12):88-90.

[2]郭欣颖,朱鸣雷,苑晶晶.老年临终病人安宁疗护的临I床实施[J].护理研究,2017.31(31);4000-4002. [3]诸海燕,孙彩萍,张宇平,王玲欢,马红丽,陈素娥,肖辛丰,沈林燕.综合性医院安宁疗护模式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06):832-835.

[4]张斌.安宁疗护的概念、对象与要求——台湾的安宁疗护介绍之一[J].医学与哲学,2004(11):79-80.

[5]诸海燕,孙彩萍,张宇平,王玲欢,马红丽,陈素娥,肖辛丰,沈林燕.综合性医院安宁疗护模式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06):832-835.

[6]张偲,李晓梅,刘英,仇灿红.安宁疗护对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庭压力缓解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20,12(04):297-300.




1本项目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创新训练平台上完成,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号S2020104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