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检验科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措施

李璐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检验科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对检验科尿常规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予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验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质量控制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标本检验的准确率和差错率。结果:经研究发现,检验科尿常规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由患者因素、采集因素、保存因素和分析因素四方面构成。而且,两组患者标本检验的准确率和差错率,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检验科尿常规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为依据,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使尿常规检验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接下来的临床治疗工作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检验科;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管理措施

引言:尿常规检验是医院泌尿科的常用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深受医学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在泌尿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帮助作用。但开展尿常规检验工作时,极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偏差。不仅会严重降低尿常规检验质量,还会对患者的治疗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甚至造成护患纠纷的现象发生。本文详细探讨检验科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措施,以此为增强尿常规检验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在我院检验科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8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2例。患者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为(51.6±1.9)岁。在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9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1例。患者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33岁,平均年龄为(51.5±1.6)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验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质量控制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全面核查患者信息

若患者在尿常规检查前服用喹啉类、季铵盐类或青霉素等药物,会对检验结果中的尿蛋白含量产生严重干扰,致使尿检样本呈现出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进而导致病症误诊的现象发生,对患者的后续治疗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工作人员在开展尿常规检查前,应做好相应的健康宣教工作,并全面核查患者的各项信息,仔细记录患者近期的服药情况,确保尿常规检查质量的稳定可靠[1]。如果患者近期服用过上述药物,则嘱咐患者停药后一段时间再进行检验,从而降低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发生,令患者的治疗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1.2.2 规范样本采集流程

在开始采集样本前,工作人员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给患者具体的采集流程。并对患者的饮水、饮食、用药及运动方面的情况予以指导,使样本质量能够符合采集标准,防止因采集次数过多而造成患者对检验工作的反感。在采集过程中,应着重控制采集时间、尿道口清洁及尿杯内壁的洁净程度,令样本采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

1.2.3 把控保存及运输质量

待尿液采集完毕后,工作人员应尽量在1小时内完成检验工作,防止样本因放置时间过长而受到污染。若样本已超出规定时间但未被检验,应将其放置于2-8℃中予以冷藏。同时将适量的防腐剂放置其中,对尿液样本进行防腐处理,为后续的检验工作做足良好的铺垫。而尿液样本的运输工作,应由专人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完成运送,以此确保样本质量的稳定可靠[3]

1.2.4 提高检验分析水平

采用开展检验人员培训工作、定期维护仪器设备、完善检验管理制度和提高日常监督力度等措施,可以有效增强检验分析水平,使尿常规检验工作变得更加科学规范。并对检验材料的保质期及存储环境予以抽查,避免因检验材料过期而造成检验误差,令尿常规检验水平得到较好的提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效果,主要以差错率和准确率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0.0进行专业分析。并以(%)标识效果,经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选取我院检验科60例尿常规检验差错事件,对其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予以分析。从表1可以发现,检验科尿常规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由患者因素、采集因素、保存因素和分析因素四方面构成,其占比分别为(36.67%)、(16.67%)、(25.00%)和(21.67%)。

2.2 观察组患者标本检验的准确率和差错率,与对照组患者标本检验的准确率和差错率,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1 检验科尿常规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占比

患者自身

36.67%


标本采集

16.67%


保存运输

25.00%


检验分析

21.67%


2 两组标本检验的准确率和差错率对比(%

组别

例数

准确率

差错率

观察组

30

29(96.67%)

1(3.33%)


对照组

30

26(86.67%)

4(13.33%)


X2


10.694

10.154


P值


<0.05

<0.05


  1. 讨论

综上所述,在开展尿常规检验工作中,面对患者因素、采集因素、保存因素和分析因素四方面的质量影响因素,通过全面核查患者信息、规范样本采集流程、把控保存及运输质量、开展检验人员培训工作、定期维护仪器设备、完善检验管理制度和提高日常监督力度等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样本检验差错率,使尿常规检验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利勤.体检人群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105-106.

[2]朱彤.尿液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124-124.

[3]汤丽.临床患者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