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职业健康工作与预防职业病的综合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1
/ 2

试述职业健康工作与预防职业病的综合措施

赵 涛

国家管网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抢维修中心, 江苏 徐州 221008

摘要:认识职业病危害的严峻现实,企业减少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对工作过程中常见的职业病的防治意义、类别、危害因素和受害工种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职业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根源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弘扬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确保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及安全。

关键词:职业病;职业健康工作;基础与监管;职业病控制措施

一、职业健康工作

1、职业健康工作离不开完备的技术支撑体系。在持续加强行政执法和专家队伍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社会化技术服务模式的推广也为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作为体系重要的一环在对技术服务机构监督检查中也发现了服务不规范、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

2、职业健康工作需要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据调查,德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数据实行公开化,个人有权查阅自身相关的各类数据,企业的事故处置采用各相关部门集体联动的方法进行。通过工伤、职业病的分析计算,分析事故成因,按照不同行业、人员构成等得出相应的预测措施,能够为政府指导和预警企业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强有力支撑,准确性逾八成。现比之下,我国目前的职业健康信息化数据体系还不完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健康数据信息化管理体系,有效收集和运用职业健康数据必将在安全监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3、职业健康工作还需完善标准规范内容。作为职业健康技术服务工作的权威依据,标准规范随社会的快速变化而更新迅速,我国应建立安监、卫生、劳动保障等多部门联合修正体系,确保科研成果及时互通共享,在职业病防治技术标准的更新与修订上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为职业健康防护提供准确而合理的技术标准。

4、职业健康工作需要因地制宜科学研判。我国职业病危害分布广泛,从行业领域看,矿山、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领域是“重灾区”;从规模看,广大中小企业占比超过九成;从人员构成看,重体力劳动者、劳动派遣和临时工群体流动性大,给职业健康监管带来了严峻挑战。结合地区重点行业、职业病发病等因素。科学研判职业病发展趋势,将为职业病防治及监管工作做出科学导向,随着城市核心功能疏解的进程,之前存在的大量高危害和职业病高风险,企业会通过工艺改造、疏解外迁等方式降低职业病危害。

二、夯实五项基础,强化源头预防和过程监管

1、切实做好职业健康监督检查工作。按照专家查隐患、政府抓监管、部门抓督查、企业抓整改的要求,强化监控措施,预防、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组织属地区县交互检查、分片督查和专项检查等,加大职业健康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企业自觉履行职业危害防治义务,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

2、认真做好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工作。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危害信息指南》等国家标准,组织开展健康监护情况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执法,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做好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时的健康检查,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如实、无偿向劳动者提供。

3、督导企业建立职业危害检测监控制度。加强专项检查与监管、引导,抓好检测监控制度的落实,督促企业按照相关规定,指定专人负责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聘请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定期检测,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并及时向劳动者公布。

4、督导企业建立完善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开展专项检查和执法,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7203-2007),建立完善企业内部警示标识及危害告知卡悬挂、设置管理制度,在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卡、划定警戒线,以制度规范职业健康工作。

5、督导企业规范职业健康台账管理。建立企业统一的职业健康管理台账,利用台账规范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工作、教育培训、健康监护、防护用品、应急预案等工作。

三、防止职业病危害的综合措施

1、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加强一线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让其在思想上认识职业病对自己的危害,对从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进行定期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通过现场悬挂宣传标语、职业病防治宣传挂图、职业危害告知卡、职业病危害公示、多媒体工具箱、大屏幕等多种措施,向作业人员讲解职业病防治知识,加强职业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知识和法律意识。

2、健全职业病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督促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企业设置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在企业二级单位层级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月统计《职业健康和职工伤亡月统计安全生产事故排查治理月报》,结合实际建立企业内部的职业危害因素清单及控制措施,建立健全企业层级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让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加强职业健康体检工作

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前,由企业组织对新进场人员进行职业病及相关疾病体检,做到提前了解和预防控制,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场所,安排专业人员定期进行检测和实时监测,发现有不适合某种有害作业的疾病患者,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4、加强职业健康疏导,配备职业健康防护设备

在企业二级单位和施工项目部建立医务部和爱心疏导部,主要包括疾病诊断、心理咨询、音乐放松、心理宣泄等功能室,为企业和项目部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对一线工作人员舒缓解压、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配备直饮水系统,为作业人员提供洁净水;根据危害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等,配齐各种职业病防护用品(防护手套、口罩、防噪音耳塞等),对从事粉尘、有毒作业人员,在工作场所设置淋浴设施,定期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融入智慧工作场所元素,加强监控检测

通过信息化介入,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在存在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场所配备摄像头、烟感监测器、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器、噪声传感器、振动分贝感应器、放射性元素监测等现代化装备,同步介入视频监控系统,对有害有毒气体的浓度超标、粉尘浓度超标、噪声超标、振动和放射性超标的场所进行及时的报警,企业和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消除危害因素,使各项指标控制在安全健康的范围内。

四、结束语

企业工作场所和建筑施工现场的职业病防治虽然现对薄弱,但只要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坚持依法防治、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严格按照国家对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切实落实企业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从组织机构、制度体系、监测检查、宣传教育培训、科研攻关、工程技术、个人防护等方面多管齐下,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就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企业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推动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EQOL].[2016-07-02].

[2]毛丽君,张雁林,关里,等.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5.28(6):444-445.

[3]罗森林. 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之现状与思考[J].建筑安全,2010.(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