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慧医疗”中诊间结算在急诊科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浅谈“智慧医疗”中诊间结算在急诊科的应用

陈绍芬 罗抒恒 迟焕丽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032

摘要:“智慧医疗”项目在我院已大力推行,淘汰了传统的挂号收费模式,自助挂号收费系统大大提升了医院的工作效率。“智慧医疗”的开展过程中,我科使用“诊间结算模式”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的确极大地缩短了急诊病人的就医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医护之间的友好度也得到提升。

关键词:智慧医疗 诊间结算 急诊科

随着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深入,我院于2017年开始推进“智慧医疗”项目的建设,依托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工具,通过开辟多渠道的预约挂号模式,缩短患者候诊时间;通过诊间结算模式减少患者多次往返排队缴费的麻烦;通过全功能项目自助机的全面应用,提升患者就医感受等,通过一系列智慧医院服务体系的完善,给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也加快了医院流程进度,提高医院竞争力。

所谓诊间结算即“边诊疗,边付费”,是在原卫生部所推行的“先诊疗,后付费”的基础上进一步流程改进,是把付费环节前移到了医生工作站。患者在医生诊间就诊结算时,“一次刷卡,两次结算”,医保费用从医保账户中扣款,自费部分由个人资金支付[1]

“诊间结算模式”在急诊科运行两年以来,病人就诊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增加了门诊量,整个科室的工作节奏也随之加快。期间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诊间结算在急诊科的应用中发现的利弊进行阐述和分析。

1.诊间结算的优点

1.1从患者角度看

在急诊科时间就是生命,当患者送入急诊室,医生不能直接通过其痛苦的神情判断病情,通常要结合各种检查结果辅助确诊,以前医生开出检查单后,要等家属到人工收费窗口排队缴费后,才能送患者做检查,在等待的过程中很多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造成了严重后果。而诊间结算的应用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为患者节省排队缴费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医生确诊患者,给患者最及时快速的救治。此外门诊留观输液的患者大多都是急腹症,患者疼痛难忍,就诊完仍需排队缴费后才能拿到对症解痉的药品,到了急诊输液室,要交输液观察费,又要返回收费窗口排队缴费,这样反复多次排队,却迟迟不能得到治疗。诊间结算应用后,患者离开诊室直接到药房取药,到输液室输液,为家属省去了多次排队缴费的麻烦,患者也能快速得到治疗,自实施以来受到了患者家属的高度好评。

1.2从医务人员角度看

新系统运行后,检查单处方单等各类单据全部在电脑上开出,无需打印,也无需手工开单,简化了很多工作流程,实现了部分无纸化办公,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自助机的全面使用,减少了人工收费窗口的工作量,也缓解了患者排长队缴费的现象。延长了医生接诊时间,增加了医患沟通的时间,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门诊服务效率[2]。 从而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2. 诊间结算的不足

2.1从患者角度看

我院自从开展智慧医疗项目以来,全院统一更换了新系统和新模式进行诊疗工作,对于急诊患者来说,大多数属于急危重患,而且外伤居多,患者及家属处于高度紧张、万分焦急的状态,他们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差异也较大,对于文化不高或者年龄较大的患者来说,从自助机的使用开始就遇到很大困难,所以难以很快接受这种新模式,。患者在办卡时需要先预存一部分费用,一些家属对这部分费用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通过就诊卡收取费用时,系统不能及时提供收费凭证,而是要等整个诊疗过程结束后,患者带就诊卡到人工收费窗口统一打印发票。这往往造成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不理解,并且觉得很麻烦。

2.2从医务人员角度看

在传统模式下,医护人员只负责患者的诊疗护理工作,从不涉及财务方面,新模式运行后,患者看病产生的费用全部由医务人员直接通过就诊卡收取,一方面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职业风险增加,也存在着医患纠纷的隐患。此外医务人员还需要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诊疗方式和习惯,习惯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3],因此为了新模式更好的运行发展,医务人员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和磨合。


3.结论

“智慧医疗”对于传统模式的医护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要我们必须打破常规,接受互联网就诊新模式,毕竟走互联网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而“诊间结算”应用了系统集合的理念,在完善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缩短了就诊环节,为患者节省了大量宝贵时间,为医疗机构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其中因就医患者及家属的知识分化带来的矛盾,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诊疗患者的病源结构和复诊患者占比,但是我们将在持续推进智慧医疗建设的同时,努力为互联网弱势群体就诊提供更多便利。期待信息技术在其本身与社会互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触发新一轮的医疗服务模式[4]


参考文献

  1. 倪荣,许烨,江涛,等。浙江省级医院“诊间结算”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 杂志,2014,15(6):45-46

  2. 金晓虹,潘冬梅,卢丽珠,张巧萍.诊间结算在我院药房的应用和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 ,24(1):76

  3. 黄德勤,陈俊推行“诊间结算”改善患者就医感受【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 ,27(150):10

  4. 陈希,信息技术推动医疗服务创新模式研究.华东政法大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