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陈玲 林丽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东 广州 510700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内所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对照组为上半年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干预的46例患者,观察组为下半年采用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干预的54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首份心电图以及球囊扩张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份心电图以及球囊扩张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采用。

【关键优化护理急救流程 胸痛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它属于心内科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阻塞现象,从而导致心血管供血不足引发心肌缺血性坏死[1-2]。本文主要是探讨和研究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对象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内所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对照组为上半年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干预的46例患者(46例,男38例,女8例,平均年龄(60.53±4.76)岁),观察组为下半年采用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干预的54例患者(54例,男48例,女6例,平均年龄(57.32±4.97)岁)。根据SPSS软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性的要求。所有分析均是在获得满足临床条件的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在我院伦理协会批准的条件下,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干预,主要包括了体征监测、急救准备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流程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主要方式如下。

  1. 抢救前准备工作:在接到急救电话后,需要立即出诊,并且需要提前准备好急救工具以及安排相关医护人员赶往现场,并且到达患者处时需要先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处理操作,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水平,避免病情加重,然后将患者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2. 接诊准备工作:在将患者送往医院的过程中,需要联系医院急诊科室与介入室做好相关的治疗准备工作,将急诊治疗所需要的工具等进行完善,随时待命,并且患者到医院之后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检查和诊断工作,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最合适的急救方案。

  3. 抢救过程护理: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监测,同时建立好静脉通道,完成心电图以及血液检测,同时还需要进行心肌标志物检测,确诊后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并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协助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4.转运以及安全交接流程:在对患者进行转运和交接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评估患者所需要的抢救仪器设备等,同时还需要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填写好转运表格,协助医生完成转运工作。转运中充分利用飞利浦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即插即用、即拔即走的特点,实行一患者一监护,保证病人生命体征数据的连续性,真正实施无缝隙的数据转移。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整个转运过程的安全性。减少监护仪切换,使胸痛中心成为浑然一体的运送模式,让运送和手术过程更加的顺畅自如,真正简化工作流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首份心电图以及球囊扩张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t和“x±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份心电图以及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4.63±1.02)min、(62.40±3.16)min;对照组患者首份心电图以及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5.02±2.35)min、(65.73±4.03)min。可见观察组患者首份心电图以及球囊扩张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t=8.912,P=0.001;t=8.945,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肌的血液流动遭到了阻断,从而使血液中的养分不能输入到心肌中去,因此导致心肌长时间缺血和缺氧,从而出现心肌坏死[3]。该病一旦发病,则会导致持续半个小时以上的心前区发生疼痛和胸闷、憋屈的症状,并且病情扩展速度快,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出现,使得患者发生心悸、抽搐甚至死亡[4]

优化护理急救流程主要是在常规护理流程的基础上,做好抢救前的准备工作,提前准备好急救工具以及安排相关医护人员赶往现场,并且到达患者处时需要先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处理操作;并且在将患者送往医院的过程中,需要联系医院急诊科室做好相关的治疗准备工作;当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监测,同时建立好静脉通道,完成心电图以及血液检测等;一患者一监护的措施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整个转运过程患者的安全性,在患者体位改变、搬动、或发生病情变化危及生命时立马捕捉和记录生命体征,为转运过程的监护、抢救提供依据和帮助。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优化护理急救流程能够有效降低首份心电图以及球囊扩张时间,且数据经对比有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俞婷,李淑娟.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9):155-156.

[2]徐长春.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2):1891-1893.

[3]眭秋芳,吕琪.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8):102.

[4]卢坚凤.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基层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3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