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体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论科技体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石微微

阜新市产业技术创新推广中心(阜新市产业技术研究院) 辽宁 阜新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与科技创新不能充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矛盾,促使中国科技体制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以行政手段管理科技创新的“自封闭垂直结构体系”的单一计划管理体制,转变到充满活力的市场起主导作用的多元化管理体制。本文对科技体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体制;国家治理体系;地位作用

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整体科技实力得到显著提高,在全球的科技地位快速上升。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依然不强,引领世界的前沿科技成果依然不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仍需发展。当前我国科技安全、新兴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链的稳定畅通面临严峻挑战,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显得尤其必要和关键。

1新形势下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经济循环发生重大调整,需要持续加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随着中美关系的全面升级,美国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实施去全球化,加大对我国的技术围堵和技术封锁,此外,叠加外部需求和国际供应链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畅通经济社会循环”的宏观政策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中央及时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新的政策思路。这意味着“双循环”增长模式将成为今后主导经济发展的长期策略和强国战略。

2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科技体制地位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对“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前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作出了原则性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阐述了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呈现在人们面前。国家科技体系在现代社会的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体系是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组织科学技术管理和开展科学技术活动的综合体系。一般来说,科技系统作为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组织系统,往往包含不同的要素,如硬件,包括科研管理部门的设置、科技经费的投入、科研机构的建设等;在软件方面,包括各类科技规划、科技法律政策及相关科研活动权限、资源配置管理等。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国家科技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中日益突出。

3科技体制在各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3.1国家已成为主导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科技创新正在推动更多的人才加入科技事业或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对科研团队、机构和资金的需求不断扩大,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此外,知识爆炸和跨学科、跨学科融合的加剧,使“大科学”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这往往表现为高投资强度、跨学科、昂贵而复杂的实验设施和设备以及雄心勃勃的研究目标。此外,需要长期积累、难以快速看到应用效果、难以基于市场规律发展的基础研究规模也在扩大。这种大规模的科研和大量的基础研究需要越来越多的资源和组织,远远超出了普通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控制,迫切需要国家力量的持续支持。科技活动对国家的依赖正在加深。

3.2科技体制直接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通过行政系统嵌入和控制科研的组织模式是法国科学院。早在17世纪,法国就建立了法国科学院(原巴黎皇家科学院),由国家选拔,由一批高薪院士资助;通过设立丰厚的奖励和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些杰出的科学家可以有组织、有保障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4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4.1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和风险挑战倒逼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我国正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供给,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制约,推动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迫切需要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把我国已经积累的雄厚科技实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支撑国家发展的“筋骨”和国际竞争的“内力”,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强劲“动能”大幅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势能”。

4.2深化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内在要求

党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强化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搭建科技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建设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体系。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还存在短板,有些改革举措落实还不到位,整体创新效率需要提高。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需要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加快形成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需要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良好环境。

4.3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从立框架、建制度向提升体系化能力、增强体制应变能力转变

面向未来,要主动顺应创新主体多元、活动多样、路径多变的新趋势,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科技改革的重要任务,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加快补齐体系化能力短板,探索和优化决策指挥、组织管理、人才激励、市场环境等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跨部门、跨学科、跨军民、跨央地整合力量和资源,建立强有力的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和决策高效、响应快速的扁平化管理机制,构建能力强大、功能完备、军民融合、资源高效配置的国家创新体系。

5中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

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战略任务,未来将从以下方面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实现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科学价值观培育体系;实施国家战略,健全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协同创新国家实验室体系;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关键核心技术,构建政府布局、集中力量、协同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鼓励基础研究,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渠道研发经费投入体制和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研究的激励机制;聚焦市场需求,完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打破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成果转化,推进职务科技发明成果所有权改革,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制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和产品改造升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集聚人才,实施更为灵活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更为有效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更加积极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加强管理,实行更加符合研发规律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措施,健全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完善评价,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明晰伦理,构建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结束语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科技创新的光荣使命,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创新,努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走在各方面改革的前列,坚持以政策机制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增强高水平科技创新供给,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向着治理现代化不断迈进[N].人民日报,2018-10-27(001).

[2]曹诗权.民法典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支撑[N].郑州日报,2018-10-26(008).

[3]唐钧.建设学科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基石[J].中国应急管理,2017(10):36-38.

[4]孔庚,王炳林.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7(10):53-58.

[5]许德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晋中日报,2019-11-2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