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措施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6
/ 2

甘谷县 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措施创新研究

张尚林

甘谷县林业和草原局 甘肃天水 7412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对于环境保护的愿望正在不断增强,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加快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步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在不断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力度,针对完善政策陆续到期的前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科学合理的制定抚育措施,有效提升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有效推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持续健康长远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对甘谷县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措施创新做出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分析研究;退耕还林;森林抚育;创新策略

前言: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措施,主要包括修枝、割灌、除草、补植、更新等方面。在甘谷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森林抚育项目中,通常都是已经成林的生态林,无劳动能力抚育撂荒退耕地,抚育措施不当而未达到保存标准的退耕地,必须要对森林抚育措施作出创新和改良,以此来推动退耕还林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1. 注重加强宣传力度

从现状来看,甘谷县退耕还林工程保护力度大,退耕农户保护退耕还林工程的意识逐渐增强。退耕还林工程的森林抚育意识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为了保证甘谷县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该注重统筹兼顾,加强对森林抚育知识的宣传力度。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可以借助电视、广播以及网络新媒体平台等相应媒介,来进行大力宣传,促使全县退耕农户能够树立森林抚育的意识,和提高森林质量的觉悟,这样能够为甘谷县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工作有效落实奠定一个良好的舆论基础。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可以通过张贴标语,村委广播宣传,村民大会宣传森林抚育的重要性。以此来提升其抚育质量以及抚育效果。

  1. 注重科学实施森林抚育

  1. 针对林地土壤属性研究。

对于林地抚育来讲,需要注重林地土壤属性的特点、土壤自主完善能力以及地势环境等方面,利用人工土壤改良的方式,来促使林地土壤能够具有较高的产出水平,从而为林木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保障[1]。一般情况下,林地土壤改良工作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首先,施肥方面。对于退耕还林之后的林地土壤,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林木生长能力,而做好施肥工作,能够促进土壤保持良好的长期肥力。由于林木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因此,林业技术人员在开展森林抚育工作时要对土地施长效肥。为了减少施肥过程中肥效的降低,而应应当将肥料施到相应的穴当中,施肥挖穴深度控制在地表下25cm左右。在幼苗进入到郁闭阶段时需要再次进行施肥,以此来促进林木的快速生长,时间为每年的5-6月份之间,因为这个时段林木对肥效的吸收效果最好。

其次,要做好林地土壤的灌溉和排水工作。对于林木生长,水分需求属于林木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做好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排水工作不仅能够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同时还能够对土壤中的矿质结构以及养分组成进行有效的调节,从而有利于林木幼苗快速成长。在实际开展灌溉和排水工作的时候,林业技术人员应当紧密结合退耕地的地势环境,对水分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

  1. 针对林木抚育研究

一是,注重透光抚育。林木生长在幼龄初期分布都不够均匀,林木幼苗之间会产生遮挡问题,对于阔叶林,林木较小幼苗很容易发生采光不足的问题,影响林木幼苗的生长,因此开展透光抚育工作,可以有效改善林木幼苗采光不足的问题,增强透光性和改善空气流通,从而促进林木幼苗快速生长。透光抚育应秉持因林制宜原则,甘谷县森林抚育工作应结合全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林木生长状况,合理开展透光抚育[2]

二是,注重生长抚育。林木生长抚育工作,适用于中龄林,该工作主要是林木个体发育存在的差别,结合林木主干的直径进行分类规划,依次来控制合理的密度。调整单位面积的林木数量,对一些发育不良以及能够对总体分布产生影响的林木进行采伐,这样可以为其他健康生长的林木提供较为适宜的生长空间。

三是,注重科学除草。对退耕地的除草,目的是为了保证林木生长质量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在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管理过程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要做到林木健康生长,就要保证土壤能够具有良好的疏松性,林业技术人员要在适宜的时段来对土壤进行翻动,去除土壤中的杂质,有效提升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达到营养成分扩散的效果,还可以有效去除杂草,避免土壤的养分被杂草吸收。所以除草可以和松土同时开展,当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充足时,便不需要松土,只需要开展退耕地的除草工作。

  1. 注重加强林区改造

甘谷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林区改造,按照经济林和生态林区别对待。对于一些低产低效林的林区改造,主要包含生态效果的影响,培育周期的影响,林业发展的限制影响。在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工作中要对低产林低效林开展科学改造:

首先,对没有经过实地调查,从而导致种植过程中没有依照适地适树原则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致使造林模式适用不当的退耕地,要采取更换树种的方式来进行补植。

其次,对整地粗放和栽植不规范导致的土壤中暗藏根系、土壤板结和栽植时造林质量不高导致成活率低的退耕地,在进行林区改造时,要从林地质量的角度出发,合理进行割灌、除草,同时进行翻整土地,使退耕地达到初植密度标准,保证林木健康成长。

最后,对适应性相对较差的幼苗,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导致苗木成活率低、生长不理想等问题,对于这种退耕地,林业技术人员要加大补植力度,切实有效地利用林中空地开展幼苗抚育,以保证苗木及时更换。在补植之后,要注意做好重复性抚育,以保证替换苗木能够尽快适应生长环境。

结语:综上所述,积极做好甘谷县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工作,是保证退耕还林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改善生态问题的一个主要手段。随着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开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森林抚育工作,对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措施作出创新和改良,不断研发各种新技术和新理念,并将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以此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能够顺利高效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婷,郑宇梅.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20,40(01):21-28.

[2]毛秀梅.论创新管理模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J].农技服务,2017,34(06):18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