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合理使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合理使用

安三川

四川省苍溪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 苍溪 628400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为早期临床上合理正确使用镇痛药和抗炎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阅读相关文献,对之综合、分析和总结。结果:根据其药理作用特点,制定合理用药方案。结论:使用时应合理选择,交代好病人如何用药,保证安全用药。

[关键词]解热镇痛抗炎药;药理作用;合理使用

解热镇痛药和抗痛消炎药也可以称之为强效非甾体镇痛抗炎药,是一类主要具有强效解热镇痛、抗炎、抗类风湿等作用的抗炎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水杨酸类,比如阿司匹林和贝诺酯,吸收率和溶解度与胃肠道pH有关,阿司匹林在胃肠道、肝和血液中水解成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

第二、乙酰苯胺类,代表药物是有对乙酰氨基酚,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副作用,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的原型药物随尿液排出。

第三、芳基乙酸类,主要药品是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舒林酸,舒林酸是前药,在体内代谢成活性药而发挥作用。

第四、芳基丙酸类,主要药物有布洛芬和萘普生,布洛芬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是99%在肝脏代谢,60-90%尿液排泄,百分之百于24小时内排出。包括昔康类和西普类的药物。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结构差别很大,但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抑制合成前列腺素所需要的环氧酶(COX),达到解热、镇痛、抗炎的目的[1]。COX具有两种异构酶体,称为COX-l和COX-2。COX-l属正常组织成分,主要负责基础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参与生理过程,而COX-2负责炎症或其他病理状态下前列腺素产生。

  1. 解热

适应症:体温≥38.5~39摄氏度,小儿高热惊厥者; 常伴有明显的头痛、肌肉酸痛、失眠等;伴有持续剧烈发热。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使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增强散热过程,达到解热目的。

  1. 镇痛

主要用于外周性钝痛,如感冒弓|起的全身肌肉酸痛、头痛、月经痛、关节痛等。对外伤性疼痛以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本类药物镇痛剂量对机体其他感觉功能无影响,也不产生兴奋感与成瘾性。

  1. 抗炎、抗风湿

主要针对风湿类疾病弓|起的炎症,与糖皮质激素的抗风湿作用不一样。本类药物的抗炎作用不同于抗生素,只能对症,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炎症。

常用药的选择

(一)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1.阿司匹林:作用强,疗效显著。特别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为首选药物。但不良反应较多,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风湿病患者应选用布洛芬或吡罗昔康.

2.吲哚美辛:不良反应多且重,主要用于痛风、骨关节炎或肿瘤弓|起的发热。

3.保泰松:不良反应多且重,主要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因副反应严重,临床上少用。

(二)解热镇痛

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其不良反应少且轻,作用缓和持久,较常用。阿司匹林也可选择,但非首选。

(三)抗凝血、防治血栓性疾病常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每次100毫克,每天1次。

用药原则

发热是机体的防御性反应,具有积极意义,但40C以上的显著高热或持续高热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婴幼儿甚至引起抽搐和昏迷。对未明确发热原因者,不能优先使用解热药品,以免掩盖症状导致误诊。只有在采用物理降温,如冰袋冷敷,酒精搽浴等无效时,才考虑选用解热药。发热39C以上,出现抽搐、昏迷时才使用解热药;发热虽不高,但伴有明显的头疼,肌肉疼痛,意志障碍的使用解热药。

疼痛:①疼痛原因未明确时,不能使用镇痛药。②本类药物仅有轻、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③对于平滑肌痉挛性疼痛,创伤剧痛,肿瘤晚期剧烈痛无效。

炎症:①本类药物适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须与能够控制病情的药物合用。②风湿性关节炎应选用促尿酸排泄药。③感染性关节炎先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

使用注意事项

(一)既往史:

1.应用解热镇痛药前应该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服药史,以及用此类药物有无过敏史。

2.患者如果有胃痛史或溃疡史,则不宜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用布洛芬或吡罗昔康。如病情需要必须用阿司匹林则应选肠溶片,或同服抗酸药,或者饭后服,且应该做大便隐血检查[1]

3.长期低热患者不宜使用解热药。

(二)疗程:除抗风湿外,疗程不宜超过1周,一般应选用毒性较低的,如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

(三)剂量:解热时剂量不宜过大,年老体弱者或体温在40摄氏度以上者,应用小剂量,以免虚脱。如有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等,应该对症处理,可输液或酌情使用升压药。

(四)给药途径:解热药如能口服应尽量口服用药,因注射给药无特殊优点。

(五)特殊患者:妊娠早期和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应慎用或禁用解热镇痛药。

(六)复方制剂的应用:特别是选用解热镇痛复方制剂时,应该充分了解药物组成及药理作用,以免重复用药,增加不良反应。

(七)阿司匹林禁止与下述药物合用:

1.应尽量避免与有耳毒性药物合用,哮喘患者禁用。

2.阿司匹林与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合用容易引起出血。

3.与甲磺丁脲合用使降糖作用增强,导致低血糖反应[2]

4.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诱发溃疡。

5.与呋塞米合用排泄减少,容易蓄积中毒[3]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l79.

  2. 张按年,梁民畸,刘元伟,主编.临床常见非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48.

  3. 李雪松.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不良反应原因调查研究[J]. 医药前沿, 2018, 008(00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