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掌握针灸的刺激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1

怎样掌握针灸的刺激量

黎海军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300

摘要:在针灸治疗疾病时,不同的针灸刺激量起到的作用也显著不同。为了能够保证针灸治疗达到最佳效果,要科学合理地把握针灸刺激量,并结合不同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避免针灸刺激过度或者针灸刺激量不足,给患者造成痛楚以及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情况。

关键词:针灸治疗;刺激量;穴位;病情


针灸刺激量控制中,需要根据人体情况确定针灸刺激量,根据疾病情况确定针灸刺激量,根据穴位情况确定针灸刺激量,根据病程情况确定针灸刺激量。文章对不同针灸刺激量掌握方法进行了阐述,旨在能够提高中医临床运用针灸治疗疾病的效果。

一、针灸刺激量简述

针灸是通过针或者疚对患者穴位进行刺激,已达到治病目的。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使用针灸治疗疾病时,需要注意针灸刺激量的把握。针灸刺激量是患者穴位受到针灸刺激后,反馈给患者的一种感受。针灸刺激量与针灸时的皮下深度、用针数量、穴位等都有着直接关系。在中医针灸治疗过程中,医生要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对针灸刺激量进行有效把握,避免针灸刺激过度给患者造成额外的痛楚,也要同时避免针灸刺激量不足难以到达治疗效果。针灸刺激量,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即强刺激、适中刺激、弱刺激。对于如何把握针灸激量,需要医生积极总结经验,并能够结合患者的感受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具体的临床治疗中,掌握针灸刺激量的主要方法,可以从患者的身体情况、病情情况、穴位情况和病程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

5ff56f9eb1137_html_8b7c57509c886fe.png

二、针灸刺激量的控制方法

(一)根据人体情况确定针灸刺激量

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在掌握针灸刺激量时,就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对于老年人和幼儿来说,针灸刺激量要适当降低。这主要是考虑到老年人和幼儿身体机能较弱,如果仍按照成年人的针灸刺激量进行治疗,往往会造成身体承受过大的刺激负担。成年人的针灸刺激量,也要根据性别的差异而有所调整。一般来说,成年男子的针灸刺激量可以适当大于成年女性,体质较好的人实施的针灸刺激量可以适当大于体质较弱的人。除了这种由于身体机能本身情况造成影响因素外,还要考虑到特殊体质人群的这针灸激量控制,由于个别人对于疼痛的耐受性较低,即便是正常的针灸刺激量也难以承受,针对于这样的人群也应当适当降低针灸刺激量,避免过度的疼痛感影响到针灸治疗效果。针灸刺激带来的疼痛,对于初次进行针灸的人群来说,在感受上会更加强烈一些,因此在实际的针灸过程中,初次治疗患者应当适当降低刺激量。

(二)根据疾病情况确定针灸刺激量

中医对于病症的划分,一般通常分为虚症、实症、热症、寒症等,对于不同病症的针灸刺激量也应当有所差异。由于不同病症的机理不同,患者的身体反应也不同,在控制针灸刺激量时,应当结合病症特点进行差异对待。在中医临床上,对于实症以及热症造成的疾病,可以适当的增加针灸刺激量,这类病症病情表现较为严重,病势较猛,增加针灸刺激量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对于虚症和寒症患者来说,由于身体较为虚弱,使得对针灸刺激量的承受能力也较弱,这类患者应当适当降低针灸刺激量。中医临床上除了上述病症划分以外,还能够根据病灶表现位置进行划分,如表层疾病和内里疾病。表层疾病的症状集中于身体皮肤表面,治疗时要采用弱刺激或者微刺激。内里疾病根据病灶深浅,可以采用强刺激或者适中刺激。

(三)根据穴位情况确定针灸刺激量

人体穴位遍布全身,不同穴位对于针灸刺激的反应也有所差异。有的穴位对刺激敏感,仅需要中度或者弱刺激就能够达到效果,而有的穴位对刺激不敏感,需要给予强刺激才能够达到疗效。根据穴位对刺激反应情况来分析,位于头部或者四肢末端的穴位敏感性较强,在针灸治疗中,对于这些部位的穴位要降低刺激量。对于腹部、臀部、大腿等肌肉发达或者皮下脂肪较厚的部位,穴位敏感性相对较低,对于这些穴位的针灸刺激量可以适度增加。另外,一部分穴位受到本身性质的影响,对于针灸刺激量反应也有较大不同,如有的穴位专门用于止痛,这种穴位的刺激反应较差,可以通过强刺激来提高治疗成效。

(四)根据病程情况确定针灸刺激量

病程主要是指患者疾病正处于哪个阶段,如急性病症和慢行病症的针灸刺激量要区别实施。对于急性病症来说,一般病情较为较强烈,这就需要适当增加针灸刺激量,以此来快速控制和缓解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慢行病症已经出现一定的身体耐受性,对于这类疾病可以适当控制针灸刺激量。但对于进入慢性期,但同时出现后遗症或者并发症的患者,仍然要采用强刺激量的针灸治疗手段,控制后遗症或者并发症的症状。随着患者病程的改变,针灸刺激量也要逐步降低,这种刺激量的调整要根据临床上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判断,从而能够提高患者治愈水平。

结束语:

中医针灸治疗疾病在我国医学史上已经有了长期经验,中医领域也要加强对针灸治疗手段的研究。中医针灸治疗疾病时,需要控制和把握针灸刺激量,以此来更好地满足治疗需求。针灸刺激量与很多因素有关,在具体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整体情况进行分析,以便能够对症施针,保证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