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对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对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周沂霖 白玉燕 张裴森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362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时的麻醉效果。方法:116例患者随机等比例分组,基于患处,行相应的臂丛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统计麻醉阻滞及运动阻滞的起效及持续时间,收集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①观察组麻醉及运动起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②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低于对照组的17.24%,P值<0.05,差异显著。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联合臂丛麻醉。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臂丛麻醉;上肢骨折手术;麻醉效果


0.引言

本研究围绕上肢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实际效果而展开,现梳理有关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本院骨科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共收治上肢骨折患者116例,将之作为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借助X线、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测,确认为上肢骨折的患者;(2)骨折程度较为严重,需借助外科手术进行复位的患者;(3)治疗依从性较高,能够有效配合医护人员,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骨折情况较轻,无需手术复位或情况严重,已无法手术复位的患者;(2)治疗依从性较差,拒绝配合医护人员的患者;(3)合并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

采用随机单盲纳入法对116例患者进行分组,具体情况如下:

(1)观察组:58例,男/女=30∶28,年龄区间19~68岁,平均(43.24±1.56)岁;体重区间49~86kg,平均(63.21±1.32)kg;

(2)对照组:58例,男/女=31∶27,年龄区间21~69岁,平均(44.18±1.43)岁;体重区间51~85kg,平均(64.36±1.45)kg。

综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分布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

1.2研究方法简析

两组患者术前6小时开始禁食,术前4小时开始禁水,若感到嘴唇干裂,可使用棉签沾水后浸润。两组患者均采用臂丛麻醉,根据骨折患处,可选用以下两种方式:

(1)肌腱沟法:适用于肩部及附近区域的上臂手术。①使患者平卧(不可使用靠枕垫头,可于患肢侧肩部下方垫靠薄枕),使上肢与机体紧贴;②于患者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前部及中部斜角肌、肩胛舌骨肌组成的三角形间隙处选择穿刺点;③麻醉师的左手食指需固定患者皮肤,右手持有7G的注射针头,保持垂直方向刺入,待感到穿过浅筋膜后(有脱空感),即可缓慢进针;④连接局麻药物注射器,回抽操作未发现血液及脑脊液、气体量得到较好控制时,可注入药物(20ml左右,上下可浮动区间为5ml)[1]

(2)腋路法:在患者上臂下端(未超过1/3处)骨折时应用。①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向外伸展(大臂与机体保持90°,小臂与机体平行),腋窝处完全露出;②在腋窝处找寻腋动脉搏动点,于最高处设定穿刺点;③刺入方向与肌腱沟法相同,但需使针与动脉之间的夹角保持20°,缓慢进针;④确认无误后,注入30ml局麻药物(上下可浮动范围10ml)。

对照组使用的药物为利多卡因:德国Mepha Pharma Ltd.公司生产,注册证号H20100729,规格为2ml(75mg+20mg)*5支。

观察组使用的药物为右美托咪定:江苏恩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0085,规格为2ml:0.2mg。

1.3观察指标界定

(1)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分为麻醉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

(2)统计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心率降低三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5ff5484bea351_html_3eea1b4fd2cc2110.gif ±s”表示;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麻醉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麻醉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分别为(6.62±1.36)min、(387.24±12.14)min、(10.54±2.41)min、(254.24±21.14)min,均优于对照组的(12.25±1.62)min、(245.71±9.23)min、(17.31±3.15)min、(169.48±13.25)min,P值均<0.05,差异显著。

1 两组麻醉效果对比

组别(n)

麻醉阻滞(min)

运动阻滞(min)

起效时间

持续时间

起效时间

持续时间

观察组(58)

6.62±1.36

387.24±12.14

10.54±2.41

254.24±21.14

对照组(58)

12.25±1.62

245.71±9.23

17.31±3.15

169.48±13.25

t值

8.624

13.648

9.482

15.793

P值

0.013

0.001

0.008

0.000

2.2两组患者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麻醉期间仅出现1例血压升高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2%;对照组共出现3例呼吸困难、3例血压升高、4例心率降低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24%,对比之下,观察组显著占优,P值=0.006,差异明显。

3.综合讨论

骨折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是指骨或软骨组织遭受暴力作用时,导致骨组织及软骨组织的完整性及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丧失,导致畸形或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针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围绕复位、固定两项环节展开,待患者恢复至一定程度后,可进行功能锻炼,逐渐恢复受伤前的状态。针对上肢骨折患者进行复位修复手术时,若麻醉效果不佳,导致患者肢体出现动作,或是出现心率降低、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均会对手术过程造成影响。本研究显示,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方式进行麻醉,麻醉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

参考文献:

[1]姜凤琴.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对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及镇痛评价[J].世界复合医学,2020,6(07):169-171.

[2]魏坤.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0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