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编制思路研究——以台州市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5
/ 2

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编制思路研究——以台州市区为例

何如港 1 叶晓宇 2

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18000 浙江 台州 1 台州市椒江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318000 浙江 台州 2


【摘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1]。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任务,要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本文以台州市区为例,从现状评价、规划总则、医疗卫生设施需求规模预测、各类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医养结合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为同类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的编制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路。

关键词:医疗卫生;布局规划;床位


  1. 现状评价

规划通过对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现状进行调研,重点对台州市区医疗卫生资源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得出市区医疗卫生设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医疗资源总量配置相对缺乏,市区医疗资源不够集聚、医疗首位度低;

  2. 医疗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3. 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均衡,服务可及性待提高;

  4. 基层医疗资源配置较为薄弱,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5. 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滞后,服务水平尚需提升;

  6. 公共卫生机构分布较均匀,但规模普遍较小。

  1. 规划总则

  1. 规划目标

  1. 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建设,提升市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市区医疗首位度;

  2. 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分级有序、功能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 建立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网络,打造合理医疗卫生服务圈。

  1. 规划原则

  1. 以人为本、公平可及

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需要为出发点,以人口居住聚集地为基础,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设施。

  1. 整体统筹、科学配置

结合实际,全区整体统筹,推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科学配置,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性和均衡性,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设施服务的多层级、多样性的需求。

  1. 政府主导、突出公益

以政府为主导,强化公立医疗机构,突出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和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主要地位。

  1. 近远期结合、重在近期

突出规划的可实施性与前瞻性,远期做好预留,近期保证项目的落地实施。

  1. 医疗卫生设施需求规模预测

  1. 医疗卫生设施服务人口预测

本次规划服务人口参照《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纲要初稿)确定,即:至2020年台州市区常住人口约232.85万,至2025年常住人口约241.00万,至2035年常住人口约259.22万。

  1. 床位需求预测

根据以上服务人口预测及千人床位配置标准,分别测算出市区2020年医疗机构千人床位数达到6.08张,2025年市区医疗机构千人床位数达到7.56张,到2035年市区医疗机构千人床位数达到8.71张。

  1. 各类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

  1. 市域总体空间布局

结合台州市 “三区两市”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市域医疗卫生设施相应地规划形成“一心两翼”的总体布局结构。

“一心”——市区作为市域医疗卫生服务主中心,辐射全市,承担全市疑难重症病人的诊疗救治工作。通过医疗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突出专科医院特色,构建区域医疗服务主中心。

“两翼”——指温岭、临海两个市域医疗卫生服务副中心,辐射周边,分别承担市域南、北疑难重症病人的诊疗救治工作。加大综合医院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网络,提升其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1. 总体布局策略

  1. 重点加强新区、郊区、乡镇等薄弱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和专科服务能力建设。

  2. 按服务人口严格控制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做优做强市级医院,提高对全市的辐射能力;建设发展好区级医院,提高区域医疗能力和综合水平;以医共体建设为契机,使中心卫生院成为纽带,具备一定规模和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住院床位建设,适应区域发展需求。

  3. 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强儿科、妇产科、精神卫生、肿瘤、传染病、老年护理、康复等领域医疗资源配置,差异化发展、专科细分,打造若干特色明显的专科医院。

  4. 促进和引导老城区医疗资源向新建城区、外围和基层转移。

  5.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方向,结合服务范围、人口分布、现状资源等因素,以及区域交通规划,优先在未来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和交通便利地区布局医疗卫生设施,以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扩大优质医院辐射能力。

  1. 布局原则

  1. 医疗卫生设施选址要遵照医疗行业的相关要求,满足设施使用的功能与环境要求,宜选址在交通方便、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环境条件良好的地段。新建医疗卫生设施应远离有害气体生产、贮存场所及食品、家畜饲养、产品加工等企业;应远离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公共设施或场所;应注意环境保护要求,除防止外部环境对医疗设施干扰外,尤其注重医疗设施污、废水排放,医疗废弃物等处置,保证周围环境的卫生安全。

  2. 医院的布局应结合城市总体发展及用地条件情况,以优化城市公共设施空间结构和市场需求导向为原则进行设置。公办医院宜重点结合城市人口分布情况进行相对均衡的空间布点,加强服务半径的覆盖率。社会办医院宜根据城市的空间发展情况,选址在环境良好、交通便捷、用地充裕,并尽量实现各行政区间的相对平衡。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各乡镇街道、基层社区的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为依据,以提高设施的覆盖率为原则,以构建15(20)分钟医疗服务圈为目标进行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宜设置在居住区内相对中心区域,结合公共服务设施设置。

  4. 急救中心、分中心宜紧靠主要交通干道,方便车辆迅速出发,急救点宜靠近城市主要居民住宅集中区或重点区域、交通要道。

    1. 医养结合规划

    1. 存在问题

    近年来台州市“医养结合”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已有43.7%以上的养老机构(包括未取得许可的)不同程度地兼具了医护功能,但总体上数量不足,服务水平较低,其中绝大部分都只是签约关系,没有实质性的共建合作内容,离老年人的“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同体、介医介护”的服务需求差距很大。主要存在医护资源不足、政策支持不强、准入门槛过高(一是医疗机构审批难、二是医保定点审批难)等问题。

    1. 医养结合机构设置

    考虑医养结合需求,规划建议养老服务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在空间布局上宜邻近或联合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乡镇级养老机构宜邻近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居家养老机构宜联合设置。不具备设置医疗机构条件或医疗服务能力弱的养老机构,可与周边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或由有能力的医疗机构托管其内设医务室,选派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应为养老机构开通绿色就诊通道,养老机构内设的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复护理场所,养老机构也可建立“互联网+”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10

    [2]国务院办公厅.《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