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检验专业核心课程的应用探索——以北海市卫生学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 检验专业核心课程的应用探索——以北海市卫生学校为例

陈碧瑕,田冬梅

( 北海市卫生学校, 广西北海 536000 )

摘要: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化、信息化的普及,通过建设和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为今后临床实习打基础。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中职检验专业 核心课程 应用


课题项目: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项目序号:95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近年来微课、慕课广泛应用的同时,手机运用也悄然进入了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信息化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和有趣,而很多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以手机为载体。因此,在应用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时,手机是非常重要的媒介[1]。如何正确使用各种教学软件,运用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让它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让“低头族”真正低下头来学习,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对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实施和信息化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主要使用的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因此,公共资源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岗位技能竞赛方案、综合实训项目、教学教改案例等。核心课程的建设内容包括开发网络课程、标准化课件积件(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图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综合实训教材、收集临床检验素材库等。

1.1 开发网络课程

我校从2015年在校园网站上建立了数字化教学平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3门核心课程是与成都依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开发完成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并已上传到平台挂网,教师和学生可以上网浏览。

1.2 制作微课资源

根据修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主要针对《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生化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等5门核心课程重点实验项目的知识点拆分,用手机录制实验操作过程,制作成微课,资源容量较小,视频格式可流畅地在线观看,也可灵活方便地下载保存到手机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可反复使用,为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操作过程,教师课中指导学生操作,总结归纳实验结果,课后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提供可视化的手段。

1.3 优化课件和电子教案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的要求进行,结合本专业中职生特点制订,如利用学生熟悉 PowerPoint等软件,按照要求编辑加工各种素材,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供学生学习使用。

1.4 创建考试题库

为了更好地与全国专业技术资格(检验士)考试接轨,根据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及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对历年考试试题进行适当修改,创建考试题库,为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和线上考试提供有利条件。

1.5 收集临床检验素材

为了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实现专业与临床实际需要零距离对接,由校企合作的医院医学检验专家负责收集临床检验典型标本、化验单制作图片资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医学检验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丰富和改进了检验医学的教学手段,集中了中职检验医学教学资源。利用这种开放式的网络教育资源,通过建立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逐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2]

2 信息化教学实施

借助职教云教学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随机提问”、“讨论”“投票”、“抢答”、“测验”、“头脑风暴”等平台功能丰富了教学活动的内容。弥补了传统教学和单纯数字化学习的不足,解决了教与学的时空问题和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交流问题[3]。教师通过平台把课件、试题、微课等发上去,学生课前进行线上预习,教师课中利用视频、课件进行教学、辅导、答疑,与学生沟通互动,学生课后线上练习、线上考试,教师既可实时监测学生线上学习情况,也能实时进行相互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信息化教学效果

3.1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应用

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不但有利于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少重复劳动,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学,并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变[4]。依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方便学生进行预习、复习、做作业,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突破时间和空间,随时随地学习。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实现资源库内容的不断充实、更新与完善,满足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的同步发展

[5]

3.2 强化核心课程专业知识

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理论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上课前从专业教学资源库把关键知识点上传到教学平台,在授课时把课件中有关知识点讲解时展示的表格、图片等内容,课后截图发到微信群,供学生补充笔记、复习、做作业时进行参考,既让学生强化巩固教学重点,也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3.3 促进实践教学有效互动

对于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课,学生利用微信群进行预习尤为重要,特别是形态学观察(如细胞、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对实验课一个有效的补充。如:在实验课过程中,要求学生除了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寄生虫形态玻片,还要把自己看到的形态用手机拍照,最后发到微信群,互相讨论,各抒己见。老师把典型的形态图片发到群里,学生可以进行比对,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微信中的形态图片存入电脑,通过多媒体投放在教室大屏幕让大家共享,典型的与不典型微生物、寄生虫形态一目了然。这样,克服了传统教学环节中一台显微镜看到的微生物、寄生虫形态,只有一个学生能看到,一张典型形态学标本玻片只能每个学生轮流观察的弊端,既能完成实验课的教学任务,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立即进行反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辨识形态学标本的能力。对于有些平时不善于与老师沟通的学生,网上用微信沟通变得特别活跃,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3.4 为今后临床实习打基础

能准确判读检验结果是医学检验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也是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课堂上应用的专业教学资源,尤其是形态学标本,大多数都是很典型的,但是在临床实习收集到的化验标本,并不完全典型,因此,在实习期间继续利用专业微信群,学生既可以分享实习体会,又可以在遇到某些难以诊断的病例时,向学校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请教,同学们在群里互相探讨,更好地促进临床检验实践能力的提高,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4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应用,实现了专业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课堂活动中师生的互动交流,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华春.关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手机使用问题的几点思考[J]卫生专业教育,2020.38

(17):22-23

  1. 陈建国,吕荣光,何莉莉,等.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J]卫生职业

教育,2014.32(11):28-29

[3]黄勇鹏.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6(1、2):143-145

[4]王灵战,王立群,刘海英,等.人体解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库构建及应用[J].解剖学杂志,2010.33(1):136-138.

[5]侯振江,牟兆新,李红岩,等.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平台的构建与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5):91-9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