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

迟红梅 1 靳显玲 2

( 1 ,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青岛市, 266100; 2 , 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山东省,青岛市, 266100;)

摘要:在现代社会经济市场发展趋势背景中,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要进一步完善优化,如此才可满足市场与公众需求。对此,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业务的重要性需要得到有效重视,相关财务制度制定、专业人员培养、货币资金业务控制等方面的问题都应有效解决,如此才可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优化事业单位整体运行效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1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为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财政拨款资金使用效率,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建立并执行好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是提高单位总体管理水平、规范财经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是防止廉政风险的有效工具,是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合理性,以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基石。所以,建立并有效实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对内控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不少单位内控意识薄弱,没有建立真正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和具体流程办法,致使单位在运用财务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出现障碍。执行程序不规范,职责不清,未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缺少必要的制衡,财务报销不规范,支出把关不严,究其原因还是思想麻痹,对财务内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2财务内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而现有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有相当一部分素质不高、年龄偏大、知识陈旧、思想保守,组织培训少,缺乏有效的会计人才激励机制。囿于人员编制的限制,不少单位无法引进高素质会计管理人才。现有员工能力如果不提升,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2.3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一是有些单位无明确的内控组织架构。二是岗位设置缺乏互相制约,资产安全很难保证,关键岗位混岗,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出纳、资产管理和采购等职务一人挑,还有一些单位出纳既管印、鉴章又管支票,有的单位即使岗位分开设置,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严格执行;一人既管账又管物,存在很大的风险。三是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财务机构虽有明确分工,职责、各项财务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相互知道对方密码,相互进入对方电脑,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四是业务收支控制不明确,收入方面,岗位设置不合理,造成不按标准收费、不缴、少缴的风险;支出审批制度不完善、不明确,票据审核不严,大额支出集体会签程序不规范。五是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监督,内审人员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很难独立行使内部审计权限,单位花心思应付外部检查得多,内部监督形同虚设。

2.4财务内控流程设计不合理

许多单位在设计财务内控时并不是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而是生搬硬套,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纸上谈兵。一些制度如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小单位因为人手少,只能靠日常的检查监督替代内部控制,却要按大单位的要求制订内控流程和要求,没有做到切合实际、因地制宜。

3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措施

3.1完善货币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措施

根据当下事业单位运行实况,针对货币资金业务的优化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明确各个岗位职责权限,安排足够的专业财务人才,保证货币资金业务中的各个岗位工作内容不重复且互相隔离,杜绝一人担任多个岗位现象;同时制定专业互相监督奖惩制度,使其能够有效相互监督管理,以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减少不必要问题出现。其次,完善的银行账户开户规定也是货币资金业务中的重点部分。对此,开户标准需要经过严格市场实际调查制定,将相关申请运行程序严格化;有违开户规定的,应给予注销账户或冻结账户处理,后期与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确认流程也应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多方位确认单位银行开户工作的规范性。最后,周期性的事业单位整体货币资产审查核算工作也是资金货币业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此可保障财务报表的资金业务情况与实际相符,及时发现并处理意外发生的业务问题,确保事业单位财务内部资金业务的整体性。

3.2完善预算管控工作的内部控制措施

预算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力度与具体项目实施效率,对此主要可通过以下几项措施得以完善:首先,新增项目需要以实际市场调查和事业单位实际运行情况为基础,保证各项目需求的真实可靠性,再利用配套项目审核评估制度,最大程度保证项目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对此不仅需要构建相对完整的项目信息数据库,以保证项目需求所需的预算数据信息拥有足够的参考性有效性;还需要从多方面提高新增项目的审核标准,专业负责人应重视一些重大项目的科学评判,保证其运行合理性,并以往年项目数量与质量为基础,合理安排今年的项目预算,确保公有资产的合理应用。其次,完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与其余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渠道,提高其交流及时性与有效性。对此,领导层应安排周期性部门间交流会议,针对预算策划工作,有效的部门交流会议可使财务部门充分了解各部门运行需求,促进预算策划内容优化,提高预算与实际需求的吻合度。最后,完善预算考核标准系统可促进领导层对预算绩效评估的合理性,因此构建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估系统,对绩效目标实际价值进行多方位审查,是保证绩效目标顺利达成的有力措施。

3.3完善财务报告控制工作的内部控制措施

首先,在优化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方面,针对财务部门内部核算的审计业务是保证财务报告控制力的核心措施。对此,负责审计核算的工作人员应对相关资料信息进行细致核查,有效把控财务报表内容,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在控制利益入账时间问题上,审查人员可根据往年数据对比核算,确保会计单据的时间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的时间与利益损失。其次,财务报告中的重点事项相关工作人员应给予恰当提示,如此才可发挥报告的重点标注功能,最大程度发挥报告有效性。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财务会计规范,构建完善的报告附注规定,明确财务报告中应重点标注的问题范围,从制度上提高财务报告的凝练度,为领导者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从整体上提高财务报告管控工作质量,进而优化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业务水平。

34加强预算管理的控制力

一要重视预算目标的编制,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否至关重要,坚持预算编制原则,按照预算编制方法,广泛征求部门和单位职工意见,加强沟通协调,充分考虑收入、支出的增减因素,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调整次数,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便于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对有些项目预算必须经过专家充分论证计算,集体讨论决定,增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二要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控制,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严格过程控制,规范单位预算追加调整程序。

结束语

事业单位要想在内部实现财务的统一管理,就必须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遵循相关规定,控制财务管理整体目标和财务管理实际行为,并且统筹各个部门,落实财务工作任务。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推行可以让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保证内部的资源使用规范、合理,业务资金的使用更加合规。

参考文献

[1]高卫卫.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相关问题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36):140-141.

[2]王丹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商论,2019(23):138-139.

[3]李菲.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财会学习,2019(35):234-235.

[4]董作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3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