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急救措施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急救措施效果分析

朱启东

安徽省儿童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急救措施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院内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2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方案,观察组加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症状缓解效果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症状缓解评分及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代表治疗效果佳。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急诊急救过程中,加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设备治疗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急诊急救措施


与成人相比,小儿呼吸道粘膜淋巴管与血管量十分高,受到呼吸道管腔狭窄影响,其纤毛运动能力不佳,再辅以小儿身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小儿重症肺炎患病率[1]。与此同时,由于春冬季是小儿重症肺炎高发期,并且该病发病时间极为迅速,易诱发合并呼吸衰竭病症一同出现,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此时,有效针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急诊急救十分有必要[2]。鉴于此,本研究于院内分析了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急救措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院内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2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各31例两组,观察组男女各17、14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年龄(4.03±0.27)岁,对照组男女各18、13例,年龄9个月~6岁,平均年龄(4.15±0.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措施,实时性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同时,确保其呼吸道通畅,期间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改善患儿肺部通气程度,借此促进排痰效率增长。为其注射苯巴比妥(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752)进行镇静处理,确保患儿不哭闹,并进行肾上腺皮质激素给药,借此促进患儿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状态减轻。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方案,使用婴儿呼吸机(北京易世恒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械注准20173541270)进行治疗,氧流量控制在4.0~12.0L/min,浓度为(70±20)%,气道压力为(0.4±0.1)kPa。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肺啰音、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同时统计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时间越短,代表救治效果越佳;

②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口干、脸部受压性出血、排痰障碍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计算数据,“%”代表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5fa36541ce567_html_51e7330b6d79db87.gif±s”代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代表数据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效果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后者(P<0.05),见表1。

1 两组症状缓解效果比较(5fa36541ce567_html_51e7330b6d79db87.gif±ss

组别

例数

心率恢复正常时间

呼吸困难消失时间

肺啰音消失时间

观察组

31

30.04±2.82

25.31±3.05

4.53±0.84

对照组

31

44.89±5.62

38.95±3.52

7.12±0.87

t


13.1494

16.3056

11.9243

P


0.0000

0.0000

0.0000

2.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见表2。

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口干

脸部受压性出血

排痰障碍

总不良反应率

观察组

31

0(0.00)

1(3.23)

1(3.23)

2(6.45)

对照组

31

1(3.23)

5(16.13)

4(12.90)

10(32.26)

x2


0.0164

2.9524

1.9579

6.6133

P


0.3134

0.0858

0.1617

0.0101

3讨论

临床治疗中,小儿重症肺炎的患病率相对比较高,在病理改变速度上比较快,增加了呼吸衰竭并发风险。在进行该类病症的急诊急救时,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以抗感染和营养支持为主,辅以患儿肺通气及换气功能改善急诊急救措施,但是在病况控制上效果并不理想,此时就传统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病症进行急诊急救方案升级和更新已经迫在眉睫[3]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案,是呼吸科治疗中一种全新的呼吸支持方案,该方案在作用原理上,能够针对患儿体内出现萎缩状况的肺泡进行扩张和疏通救治,同时还能严苛控制肺内部分流效果,促使患儿体内的SaO2水平快速提升,增加治疗前的肺部气体容积,期间对患儿气道压力的降低也产生较为不错的促进效果,最终确保患儿在治疗后能够提升肺功能运行质量[4]。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案应用到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病症治疗中,还能够进一步促进患儿体内出现萎缩情况的肺部顺行性提升,调控患儿呼吸功能直至其恢复至正常状态,并促进肺内部体液渗出量减少。全新急诊急救措施的采用,还能够促使患儿赫白反射膨胀反射功能优化,借此增加患儿呼吸负荷的自主能动性,促进患儿接受治疗后的自主呼吸更具规律性,提升治疗安全性[5]。此外,也有临床研究中发现,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案应用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病症急诊急救中,能从患儿的发病根源上抑制呼吸衰竭诱因形成,从而进一步提升患儿肺功能运行质量。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症状缓解效果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效果佳;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急诊急救过程中,加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设备治疗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占双.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急救措施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9,000(005):242.

[2]胡荣喜.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急救措施及其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035(016):31,33.

[3]张帆,王强和.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急救措施与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023(028):4039-4040.

[4]冷红春.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8):207-210.

[5]黄亚兰,叶艳.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实施综合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00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