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3
/ 2

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施香

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 上海 宝山 200431

【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镜室接受治疗的患者86例,依据抽签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3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标准化护理,统计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诊疗时间与疼痛感均有所改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准化护理用于消化内镜室中,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镜室;标准化护理;护理质量管理


消化内镜是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以微创方式进行,能够准确的诊断疾病类型。此法具有可靠性、直观性的优势[1],但在操作时,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需要配合护理措施,减轻患者不适感。本文以消化内镜室诊疗患者为例,分析标准化护理在其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基础资料

研究在2018年8月-2020年1月期间开展,抽取此时间段86例消化内镜室治疗患者,按照抽签的形式,划分两组实验组(n=43)与参照组(n=43);实验组中,男(n=22),女(n=21),年龄区间28-68岁,平均年龄为(48.24±0.36)岁;参照组中,男(n=25),女(n=18),年龄区间29-67岁,平均年龄为(48.35±0.28)岁;比较两组资料,统计学无意义(p>0.05)。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且排除严重脏器疾病者、沟通障碍者、意识模糊者。

    1. 护理方法

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常规宣教,将检查的基本流程告诉患者,协助其完成检查。实验组以此为基础,开展标准化护理,具体措施包括:(1)制定标准化护理流程:成立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包括2名护士,一名高年资内镜护师,一名护士组成成员学习标准化护理知识,并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文献资料,制定标准化护理流程[2],使操作步骤有规可循;(2)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患者诊治前,要为其介绍诊疗环境及检查方式,保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让患者放松身心,积极配合医疗操作;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疏导,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使其信任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应对诊疗;(3)检查时护理:多与患者沟通,明确其身体变化,若患者出现呕吐等症状,要予以安抚,帮助其清理口腔分泌物;肠镜检查时,患者可能会存在腹痛情况,护理人员要对其解释症状出现的原因,使其稳定情绪[3],积极配合,保证操作顺利完成;(4)检查后护理:结束后,帮助患者整理衣物,询问其感受,让其2小时后才可饮水,饮食以流食为主,不能使用辛辣食物;3小时内安排人员陪护患者,以免出现意外。

    1. 观察指标

(1)患者诊治时间与疼痛情况:疼痛感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分数为0-10分,分数与疼痛成正比;(2)护理满意度:利用问卷形式调查,采用百分制,80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为基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1. 统计学意义

运用SPSS 22.0计算数据,计量以(`x±s)表示,计数以(n,%)表示,分别行t与X2检验,p<0.05,统计学显示意义。

  1. 结果

2.1 护理效果分析

从表1可知,实验组诊治时间缩短,疼痛感减轻,与参照组对比,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

1:两组诊治时间与疼痛感比较(5fa0d356b1f34_html_394c79c628d3a10.gif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内镜诊治时间(h)

实验组

43

2.12±0.51

1.06±0.13

参照组

43

5.24±0.65

1.62±0.35

t值


24.7631

9.8353

P值


0.0000

0.0000

2.2 对比满意度

见表2,患者对实验组效果更加满意,组间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满意度分析[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43

28

12

3

40(93.02%)

参照组

43

15

18

10

33(76.74%)

X2





4.4405

P值





0.0350

    1. 讨论

    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比较常见,而诊断此病的有效方式为消化内镜检查,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但由于检查具有侵入性,患者难免出现不良情绪,影响配合度,不利于诊治顺利进行[4]所以,必要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其可以为避免护患纠纷,改善护理质量。常规护理虽然运用广泛,且取得一定效果,但其只是为患者提供基础服务,忽略了护理流程的重要性,导致效果一般。随着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模式推陈出新,各类新型护理法逐渐取代了常规护理模式,成为科室常用的方式,其中标准化护理比较常见,此模式有利于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操作,有序为患者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使护理工作逐渐标准化、规范化。在标准化护理下,护理人员依照流程开展工作[5],可以确保护理质量,提升其责任感,注重细节护理,让患者在整个检查过程中,都能享受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缩短诊疗时间,减轻痛苦。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行标准化护理以后,其内镜诊治时间有所缩短,其疼痛感也有所缓解,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说明其能够优化护理流程,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数据显示,实验组护理效果好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3.02%,高于参照组的76.74%,显示了标准化护理的优势,其应用效果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将标准化护理用于其中,不仅提升了患者满意度,还增强了护理质量,临床价值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苏洁,徐中芹,周莹等.内镜经黏膜下隧道食管肿瘤切除术围术期标准化护理流程的构建[J].全科护理,2015(31):3142-3143.

    [2]李静.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0):193.

    [3]何冰.阶段化心理护理联合氧驱雾化对鼻咽癌放疗病人心理状况及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31):3140-3142.

    [4]项巧玲,叶美君,陈丽君等.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配合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530-1531.

    [5]廖涛,陈慧.集束化干预对提高骨科内镜处理效果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3):1236-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