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分析和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分析和临床护理

覃惠术

柳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5

摘要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应用意义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记录比较这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液灌注器凝血的发生情况和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41人血液灌流器未发生凝血,17人发生I级凝血,11人发生II级凝血,有6人发生III级凝血,总的血液灌流器凝血发生率为45.3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74.67%(P<0.05)。观察组总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2.00%,高于常规组的76.00%(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针对性护理是一种比常规护理更科学的护理干预方式,可以减少在透析过程中血液灌注器发生凝血的可能,并且能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因此更值得在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临床护理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科学有效的穿刺可以保证透析效果。然而很多时候,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发生,严重影响透析效果[1]。因此,减少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非常重要。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记录比较这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液灌注器凝血的发生情况和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1.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75人,其护理人员采用针对性护理;常规组患者75人,实施常规护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 研究方法

1.2.1 常规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

1.2.2 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①入院后评估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状况,向患者详细告知透析相关信息,可予以适当的心理干预。②穿刺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体重等情况,确定最佳脱水量,防止低血压的发生。③穿刺前,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以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为即将进行的血液透析做好准备。③透析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出现的异常变化,要及时联系主管医生进行处理。④透析结束后,要尽快将患者送入专门的恢复室,恢复室的温度控制合适,保证患者感觉舒适;定时进行巡视,确保时刻关注患者的意识变化[2]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记录比较这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液灌注器凝血的发生例数。0级表示未发生凝血;I级表示回血后残留血液占血液灌注器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II级表示回血后残留血液占血液灌注器面积一半以上,但尚未全部阻塞;III级表示回血后整个血液灌注器全部被残留血液阻塞。凝血发生率=(I级+II级+III级)/总人数× 100.00%。

1.4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SPSS 21.0 专业统计学计算软件对所有得到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用(x±s)和(%)表示,应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则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中有41人表示非常满意,17人表示满意,11人一般满意,有6人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总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2.00%,高于常规组的76.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血液灌流器凝血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有41人血液灌流器未发生凝血,17人发生I级凝血,11人发生II级凝血,有6人发生III级凝血,总的血液灌流器凝血发生率为45.3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74.67%,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血液灌流器凝血情况对比(例,%

组别

例数

0级

I级

II级

III级

发生率(%)

观察组

75

41(54.66)

17(22.68)

11(14.67)

6(8.00)

45.33

常规组

75

19(25.33)

24(32.00)

14(18.67)

18(24.00)

74.67

x2






21.35

p






<0.05

3 讨论

近年来,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不断增加,然而动静脉内瘘失功严重影响着透析效果。因此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工作中,如何科学地进行穿刺,减少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是很多护理人员思考的问题[3]。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中有41人表示非常满意,17人表示满意,11人一般满意,有6人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总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2.00%,高于常规组的76.00%。观察组中有41人血液灌流器未发生凝血,17人发生I级凝血,11人发生II级凝血,有6人发生III级凝血,总的血液灌流器凝血发生率为45.3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74.67%,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针对性护理是一种比常规护理更科学的护理干预方式,可以减少在透析过程中血液灌注器发生凝血的可能,并且能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因此更值得在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苏琪.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分析和临床护理[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5):232.

  2. 韩立燕.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分析和临床护理[J].中外医疗,2017,(35):173-175.

[3]姬素芳1.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03 (002):P.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