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培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6
/ 2

关于农民培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宋爽1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就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农民是现代农村农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着重提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对农民加强培训的相关政策建议,农民成为重点关注的群体,农民培训已经作为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存在于农业与农村之中。本篇关于农民培训的文章,明确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后,通过对农民培训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改进农民培训的对策建议,期待能够解决一些农民的培训问题。

关键词:农民;培训;对策建议

1.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解决农村农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农民积极性不高,关心度较低,另一方面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各项培训工作亟待解决,最后农民整体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而为了解决农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力度培育农民,提高农民对时势的了解,提高其整体的文化素养,最后促进其收入增长。

第二,培训农民的意义。总体来说,培训农民是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战略选择和重点工程,是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更是中国特色农民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对农民进行培训有助于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与合理配置。

2.农民培训问题具体分析

近几年来,各个省份通过不断培训农民,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虽然取得不少成就,但仍存在些许问题。经过调查并且总结,主要得出农民培训出现有三个方面问题:其一政治上政策执行力不够;其二经济上职业院校的资金问题;其三文化上固有观念难以转变。

2.1政策执行力不够

无论是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还是省厅出台的一些政策文件,这些经过一级传到下一级所用的时间较长,而且传到下一级的执行力度便会降低。在我国多数省份境内,乡村多在偏远地区,而偏远地区的受众性较弱,不能及时的理解到政策文件的重要性。再者,某些政策文件的强制性不足,加上农民本身的抵触,使得该文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造成执行力度太低。

2.2农业职业院校资金短缺

对农民培训的主要机构便是农业职业院校,有些农业职业院校因发展定位不明,有些农业职业院校由于农业类专业招生困难,有些农业职业院校对实习、实训场所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学校的招生。农业职业院校困境的背后,反映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尚未形成,农业职业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失衡。目前,经费投入的短缺依然是制约农业职业院校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所在,国家财政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支配较少,资金来源常常是临时、偶然、非机制性的投入。

2.3文化固有观念难以转变

制约农民培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充分尊重农民职业的社会文化。由于各种原因长期累积,农民形成了弱势群体形象,从事农业耕作失去了应有的尊重,社会地位低成为许多人“跳出农门”的初衷,也是新生代农民不愿回到农村创业的动因。在当今社会中,多数人皆想摆脱农民这个身份,这个与我们长久的固有观念有关,在以往的文化中,农民皆是穷人的代表,就是这种固有的思想以及印象,才使得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少。

3.解决农民培训问题的对策建议

3.1政府角度

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农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办法。在政策扶持上,由于农民的培育刚刚起步,要从创业兴业、风险支持、信息服务、劳动保障等综合扶持上入手,比如鼓励职业农民承担农业项目,在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技术服务方面给予优惠等等。第二,加大资金的投入。政府必须给农业职业院校拨付职业农民培训的经常性经费,对学校提出培养人数、专业、质量要求。在教育培训上,也应明确农民教育的公共性和基础性特征。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产品具有基础保障性质,即使实行规模种植,所产生的效益也无法与其他产业相比。所以对农民培训的公共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在具体培训形式上,要根据农民特点和生产特点,既沾地气又灵活变通。第三,加大农民培训的宣传力度。在农村中对农民进行教育打破传统观念上的对农民的歧视,说明农民培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

3.2职业院校角度

第一,师资力量以及培训。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搞好培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畜牧业科技示范园、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推行多样化培训模式,采取“校企联合”、“校社联合”、“农民夜校”、现场推广、电脑网络等模式注重培训质量;完善教育培训条件,创新培训机制。第二,招生标准放宽。所有中职学校可以以培养求学者的职业技能为出发点,不设年龄限制,宽进严出,向具有初中毕业学历者全面开放。第三,实行弹性学制。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在2~6年内分阶段完成学业。一共设置了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累计修满2720学时、获得170学分即可毕业,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由学校颁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

参考文献:

[1]杨佑芳,王艳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 [D] 盘县农广校,2015

[2]辛登豪,彭晓明 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读本 [M] 农业科技,2014

[3]赵志红,何云峰 教育超市:农民职业问题的新探索 [J] 高等农业教育(特殊教育),2010

[4]郭智奇,齐国,杨慧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研究 [J] 中国职业技术育,2012(15):7-13.

[5]刘丽华 职业农民的形成 、培养与塑造 [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2):32-35.

1作者简介:宋爽(1994-),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E-mail:10765216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