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不合格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探讨

余薇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检验科 广东中山 528415

摘要目的: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对预防对策进行探讨。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份收集的血液标本6196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96份血液标本中,抽取不合格标本212份;PT、APTT测定值有所提升,TT、Fib测定值降低(P<0.05)。PLT测定值显著下降,Hb、RBC测定值较低,WBC测定值较高(P<0.05)。结论:通过完善质量控制模式,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有利于样本不合格程度降低。

【关键词】血液标本;不合格因素;预防对策

前言

目前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状态下,在不同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中, 实验室检验的价值逐渐提升,且作为应用频率最高的生物体液[1],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方向,所以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度直接关乎到临床疾病的诊治和评定[2]。因此文章将重点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讨论预防对策。

1 资料、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2018年7月~2020年7月,本院共计收集血液标本6196份,均由采血室护理人员应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收集记录。

1.2 方法

血液标本送往检验室后,依据检查指标和项目,进行血液标本的外观检查以及采集判定,核对标本是否合格。记录不合格血液样本的情况,同时标注不合格因素,按照原因分类记录。

1.3 统计学分析

SPSS18.0作为本次研究数据的软件,其中不合格因素的分析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血液比例失衡、凝血情况分析用(均数±标准差)表达,执行T检验。P<0.05证实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表1数据证实,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值有所提升,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值降低,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3份标本复查前后凝血功能测定结果分析

标本

PT(s)

APTT(s)

TT(s)

Fib(g/L)

不合格

13.13±1.87

35.65±10.95

21.58±2.42

1.51±1.20

复查

11.94±1.76

25.55±2.75

18.12±1.38

2.65±1.08

T

17.8932

22.3664

14.3003

11.7552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表2数据分析中,PLT测定值显著下降,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测定值较低,白细胞(WBC)测定值较高(P<0.05)。

2169份标本复查前后血常规结果分析

标本

Hb(g/L)

RBC(×1012/L)

白细胞(×1012/L)

血小板(×109/L)

不合格

109.55±5.15

3.75±0.41

9.95±0.85

39.17±8.43

复查

127.94±3.66

4.26±0.26

8.15±0.55

184.07±19.93

T

12.0740

3.5140

14.4438

54.3991

P

0.0000

0.0006

0.0000

0.0000

3 讨论

本调查研究显示,不合格标本对检验数值有明显影响。43份标本复查前后凝血功能测定结果分析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值有所提升,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值降低,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9份标本复查前后血常规结果分析中,PLT测定值显著下降,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测定值较低,白细胞(WBC)测定值较高(P<0.05)。

在当前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状态下,临床治疗和诊断中对实验室检验的价值已逐渐提升,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方向,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度直接关乎到临床疾病的诊治和评定。从本次回顾性分析中可以发现,不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如何保证标本合格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完善和落实规章制度,建立血液标本质量控制体系,联合自身特征,强化检验科以及护理部门之间的交流;建立和执行查对体制,保障患者安全的查对制度,贯彻落实护理操作的环节中;建立完善奖罚制度,遵循安全第一卫生原则,不可推卸责任,对于采集工作良好,没有差错的患者进行奖励;科学弹性排班,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对护理要求,保证当班护理人员有充足的精力进行工作。

综合上述结论,血液标本检验中,为了进一步保证标本的准确程度,降低资源浪费和医疗纠纷情况,应提升采样、运送和检验人员的责任感,以此最大程度降低不合格风险度,提升检验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张学斌.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优化方法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1):168.

[2] 廖晓林.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20):3785-3788.

[3] 傅钰斌,汪传喜,张伟东,等.不同检测模式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情况对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21(2):159-161.

[4] 高志琪,苑惠敏,周琪,等.止凝血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自动核查的应用评估[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42(11):962-966.

[5]王晶.基层医院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3):51.

[6] 杨侠宇,刘晨,赵峰,等.检验前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8):1403-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