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运用中医药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运用中医药的研究

陈国辉

兰州平心堂国医馆 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目前,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的许多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其发病机制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尚不足以揭示其全部细节。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20%-40%的糖尿病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然而,DN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DN的治疗不佳导致了全世界范围内的高死亡率。许多西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普利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沙坦类)等已被证明具有保护DN肾功能的作用,但不足以延缓或控制DN的发病进展。因此,探索准确可行的药物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中医药;糖尿病肾病;中成药

1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

糖尿病肾病在中医中属于“水肿”“消渴”“腰痛”“虚劳”等范畴,其基本病机在于本虚标实,主要病变部位在肾脏,并涉及肺部、脾脏等多个脏器。主要病机在于阴虚燥热,阴虚则燥热愈盛,燥热加重阴虚,病久伤阴耗气。其发病基础主要在于肺脾肾气虚,主要邪实在于瘀血、水湿、痰浊。消渴病长期迁延不愈,燥热之邪日久,津亏气耗,损及脾肾,导致气阴两虚;阴阳互根,阳生阴长,病程日久,阴损及阳,阳气无以化生,至阴阳俱虚,转为危候。

2中药药理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中药单味药物的病理研究明确了很多中药有多途径、多靶点调节血糖、血脂,抗氧化的作用。中药通过所含的生物碱类、植物多糖、黄酮、皂苷或其他成分有效降低血糖。如葫芦巴种子中的葫芦巴碱、黄连中的黄连素等均是降低血糖的生物碱。葛根中的葛根素具有保护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脂、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减少尿液中白蛋白排泄,调节肾小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保护肾脏。如人参、黄芪、桑叶、山药、灵芝、枸杞、知母等药物均含有多糖成分,实验证明有降血糖、调血脂作用。如麦冬、鬼箭羽、牛蒡子等可作用于胰岛细胞降低血糖。中药通过抑制胆固醇吸收或促进胆固醇排泄或调整血脂代谢对人体血脂产生影响[1]。如含蒽醌类成分的决明子、何首乌、虎杖、柴胡等通过减少肠道吸收胆固醇,降低血脂。如山楂含擅山楂总黄酮和山楂三萜酸,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减少肾损害。如灵芝通过抑制脂质的结合转化而降低血脂。

3中草药或单体治疗糖尿病肾病

3.1黄芪

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AM),是蒙古族的一种中药。由25项研究组成的分析显示,黄芪注射液对DN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如降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蛋白,改善趋化因子C-C-基元(CCR)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等。

3.2牡丹皮

牡丹皮(Moutancortex,MC)是牡丹的根皮,对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有保护作用,对活性氧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MC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提高(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并能降低HFD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Scr和尿蛋白,提示MC对AGEs诱导的系膜细胞功能障碍具有肾保护作用。

3.3三七总皂苷

三七总皂苷(Panaxnotoginsengsaponins,PNS)是从三七中提取的,Zhang等研究表明三七皂苷R1(NGR1)可通过促进核因子红质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消除诱导凋亡的R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提示表明NGR1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和肾纤维化,对DN具有肾保护作用。NGR1可能是治疗DN的一种有潜力的药物。

3.4红杉醇

红杉醇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如马兜铃、云南红豆杉和羊栖菜)中,口服和皮下给药能改善ob/ob小鼠的高血糖和糖耐量。研究已经证实红花醇通过降糖作用、抗氧化活性和调节TNF-β1的表达来改善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3.5穿心莲

它属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ro),中医认为穿心莲属于寒性药物,有消热排毒的疗效。近年来研究表明,Andro对糖尿病肾病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2]。李梦诗等利用自发2型糖尿病基因工程Leprdb/db小鼠糖尿病小鼠模型,探讨Andro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Andro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水平;同时抑制肾脏病理改变和肾脏的纤维粘连蛋白(FN)和产生ROS途径之一的蛋白、NAPDH氧化酶4(NOX4)的表达。

4中成药及中药针剂治疗糖尿病肾病

除中药饮片外,中成药以其个体化施治,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广泛。目前的中成药有百令胶囊、肾衰宁胶囊、肾炎康复片、六味地黄丸、肾气丸、黄葵胶囊等,临床文献报道也颇多,对降低血肌酐,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进展有效

[3]。六味地黄丸和肾气丸作为传承千年的经方,是古代治疗肾病的要方,经临床评价,可降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改善肾功能;药理研究证实,六味地黄丸通过抗炎、抗纤维化、抗氧化应激、改善足细胞损伤等方面发挥作用。百令胶囊的主要成分是发酵冬虫夏草菌粉,冬虫夏草补益肺肾,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肾衰宁胶囊由太子参、茯苓、丹参、牛膝、红花等组成,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延缓肾衰竭进展。肾炎康复片由西洋参、人参、地黄、杜仲、山药、益母草等组成,补肾健脾、益气解毒,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能修复受损肾小球足细胞,减少蛋白丢失,消肿降压,改善肾功能等。黄葵胶囊用于糖尿病肾病湿热证,其主要成分黄蜀葵花清热解毒利湿,能减少尿蛋白,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保护肾细胞。瘀血是糖尿病肾病的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贯穿于肾病全程[4]。在治疗中,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如丹参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等药物,均能活血通络,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促进肾脏纤溶,改善肾脏的微环境。肾康注射液由大黄、丹参、红花、黄芪制成,降逆泄浊,益气活血,通腑利湿,适用于脾肾阳虚兼有血瘀、痰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康注射液能够改善肾脏微循环,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肥大,防治肾小球硬化。黄芪注射液益气扶正、健脾利湿,能明显减少尿蛋白,减轻肾脏患者的水肿,适合脾肾气虚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结束语:

总之,在今后的糖尿病肾病治疗上,中医中药将继续发挥优势,但要在临床广泛推广,还需要更多循证医学的支持,需要更多技术的改进,如中药饮片储存、中药口感改善、中药针剂纯度工艺和安全性等方面。在针灸、耳穴、推拿、灌肠等操作性技术治疗的推广,也需要我们中医医务工作者、中药科研人员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海力,李靖,王世长,彭博,郑时静,聂春丽.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最新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09):831-833.

[2]徐梅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8):85-86.

[3]王凤,马燕云,贾运滨,袁菁,郭足平,章怡祎.基于中医药治疗的糖尿病肾病与氧化应激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07):596-601.

[4]王云卿,孙炜,赵延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J].新中医,2019,51(07):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