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建筑学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探讨

莫永刚

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10

摘要:历史街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由于年代久远,设施落后,理应加以保护与修缮。但是,近年来我国城市迅速发展,许多历史街区不受重视,有的逐渐消失。本文首先确立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原则,然后调查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现状并分析,最后从建筑学视角提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法,探寻历史街区的建筑遗存保护与更新的合理策略。

关键词:建筑学;历史街区;保护 ;更新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各地都在逐步加强城市建设的力度。历史街区是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进程中,当然也会面临着更新和改造的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必然冲击着各地的历史街区,或得到很好保护,或遭到不小的破坏。此种现状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合理改造城市历史街区,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进行讨论,探索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有效对策,对于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原则

在探索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有效对策之前,需要确立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几条原则:

其一,历史真实性原则。没有真实的历史建筑,就不能构成历史街区。虽然存在一些后人改动的建筑,但是一般认为,历史建筑的数量或建筑面积占街区建筑总量的比例应达到50%以上,才能体现出这个街区的传统风貌年代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其二,风貌完整性原则。缺少历史气氛的街区不能称之为历史街区,因此,在区域环境中,要有一定范围的可视面积,根据目前国内历史街区的一般状况,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在15-30公顷,历史街区的总面积一般在30-50公顷左右。只有置身于这样完整和可整治的环境中,才能深刻感受街区的历史元素带来的文化价值。

其三,利用和发展相结合原则。历史街区里的许多文物建筑承载着历史、文化、情感和象征价值,还处于使用状态,但是同时抵御着各种破坏。因此,我们在利用这些文物建筑的同时,不能仅仅停留于历史文化内涵的展示,还要促进历史街区产业发展,让历史街区繁荣起来。只有让历史建筑嫁接到新的城市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使其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才能让历史街区重获新生。

2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现状

我国的历史文化保护经历了从单体建筑保护到历史街区整体规划保护的过程,现如今发展至注重历史街区的成片保护,不仅关注古建筑,近代建筑的保护也进入保护的范围。综合北京、上海、天津等国内历史风貌保护经验,可以看出,我国历史街区在开发中得到合理的保护,正走在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上。但是一些传统建筑被拆除,大量珍贵的历史建筑消失。建筑物或设施的消失,表明国内大部分历史街区保护还有许多的现实问题亟需解决。限于篇幅关系,本文以乌镇、丽江古城的保护开发模式为例,借此提供历史街区保护和开发的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借鉴和反思。

(1)乌镇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乌镇是一个有着1300年历史的江南古镇,1988年编制的乌镇古镇保护规划,将整个古镇划分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区域控制区四个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域,提出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和缓冲面积达198公顷。因其保护得当,开发适宜,2003年,获得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乌镇的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主要采取三种方法:① 整体置换,搬迁移居。这是针对核心区居民,提升其生活条件采用的处理方法。②内部改造,提高居住质量。建筑立面协调性修复、历史建筑空间进行结构改造、建筑外观整治是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③建立互动的古镇社区---乌镇西珊水乡民宿体验区,增添现代元素于历史街区,活化了古镇的各类历史资源。可以说,乌镇的历史街区保护和开发取得了良好的品牌宣传效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乌镇模式”。

(2)丽江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丽江古城是由四面八通的街道、小巷、田野,甚至山间的小道裂变的一座趣味颇多的迷宫。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主要有:第一,高密度的景区分布,集群状况好。丽江古城内保存有大量自然、历史文化、人造景观,颇具得天独厚的优势支撑其发展。第二,建筑风格鲜明统一。从外部造型与结构方面看,中原建筑和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在此完美糅合,形成了土石墙、叠落式屋顶、小青瓦、木构架等多种建筑手法。从在建筑布局形式、建筑艺术手法等方面分析,丽江古城严格限制所有商户的门面风格,刻意营造深厚浓郁的文化氛围。第三,具有突出的空间商品化特征。丽江古城的空间商品化包括古城内建筑,空间的商业化经营和古城周边城区建筑,空间的商业化开发。例如古城内院落、商铺,被商户盘下进行商业化经营,并签订租赁时间;古城周边景区房地产发展比较红火。

毋庸讳言,丽江古城保护与开发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带来环境破坏与文化遗失问题,以及城市化进程冲击着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2016年爆发的丽江古城“古城维护费”的收取风波,提出了丽江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新课题。

3、建筑学视角下历史街区规划设计的若干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开发有成功的经验,但是形势也不容乐观,单纯从建筑规划角度看,本文提出历史街区在规划设计时的若干建议如下:

3.1历史街区规划方向建议

从建筑功能入手,采取置换部分现有功能的方法,不失为建筑和街区环境保护的一条必由之路。建议迁出住宅功能,引入商业文化等功能,降低住宅建筑的使用强度,才能让一部分历史文化建筑得到合理的使用与保护。尤其是功能性建筑的搬迁,不仅极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还能有效提升历史街区的生态环境。

3.2 历史街区规划方法建议

首先,确立空间构架。保留街区内的标志性建筑,有文化特色的著名历史遗留建筑。拆除部分功能多余以及过于集聚的住宅建筑,复原街区,加建新建筑,维持街区的机理与风格,与街区现存建筑形成互补关系。

其次,维持原有的建筑风貌。尽量不要改变建筑空间形态和建筑尺度,轻易不要改变建筑造型元素及装饰元素。纵观各地历史街区保护开发模式中,开发历史街区的地域特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例如,哈尔滨中央大街改造中,只是修缮了年久失修的建筑,没有拆除历史建筑,在现代建筑设施上加入欧式风格的构件和符号,实现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融合。

再次,注重建筑细节设计。通过“针灸式”微改造,在许多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中有成功的做法。在完善供水、供电、垃圾分类、污水收集等基础设施后,对街区内铺装设计、街道家具、广告招牌、街道小品、标示标牌、景观绿化进行有趣的街景打造,增添活力。

4 结束语

本文简述了我国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由来,确立了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原则,对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以乌镇和丽江古城的保护开发为例,从中发现问题,从建筑学角度提出了若干问题解决建议,冀望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能在可持续稳健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尹巧.建筑现象学视角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策略初探[J].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18, 000(004):117-120.

[2]曾婧.建筑类型学视野下历史街区保护策略——以岳阳市洞庭南路地区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2).45-48

[3]周盼.以乌镇为例浅谈旅游开发模式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000(007):34-35.

[4]张一兵,韩子龙,冯赫,等.激发街区活力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渐进式更新研究——以扬州市湾子街历史街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 2017(7).

[5]范颖.论建筑符号学在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以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 000(027):191-192.

[6]高天野.浅谈历史街区及老建筑的保护——以温州乐清北自象街区为例[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