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怎么回事 ?

/ 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怎么回事 ?

严明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 内科 四川绵阳 621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发率日渐增高,但是,人们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缺乏合理的认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人感觉腹痛、腹胀或进食量减少,到医院就诊,医生总是会告诉你说这是功能性的消化不良,许多人听了之后,也没放在心上,服点消化药就慢慢痊愈了。可是你有想过功能性消化不良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吗?诱发该疾病的原因是什么?为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发生消化不良,本文对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发途径和具体原因做以下叙述和讨论: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消化系统病症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这种病症并不危急,但是容易反复发作与持续发作,经常会出现持续性的常年发作态势,复发性较强。在临床中,大约有61%的消化不良患者都属于功能性病症的类型,普遍采用化验、B超和胃镜的方式开展检查,而其小坏系统组织、胃肠组织和食管组织也不会有显著的生理病变。而导致这类病症出现的原因在于:饮食习惯不好可能存在暴饮暴食的现象,生活方式混乱可能存在昼夜颠倒的现象,甚至会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象,普遍存在胃动力较低,胃排空延迟的现象,经常伴有胃部平滑肌戒律收缩异常和电生理异常现象。

胃部处于消化期间,可能导致其顺应性下降,进而产生内脏功能异常,对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造成负面影响。而其主要原因在于饮食方面和作息方面的问题,应该进行合理分析和详细研究,在日常生活中,部分患者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会有明显的生理症状,如情绪焦虑、失眠头痛和记忆力下降等,这些身体身体异常症状都是因为患者的心理因素所致;患者在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况下,会很容易并发一系列的肠道病问题,部分患者本身体质较为虚弱,所以感受到的症状也就越发强烈,很容易感到恐慌、焦躁,进而引发注意力下降、失眠和头痛等症状。部分患者除了存在腹胀现象,还伴随持续打嗝和恶心呕吐等表现,如果存在胃部排空延迟症状的患者,就很容易引发呕吐现象。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注意事项

(一)对症施治

要想及时有效的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应该先对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发途径进行了解,针对病根对症施治,例如:患者在出现腹痛现象的时候可以使用抑酸类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等,如果存在早饱现象或腹胀现象,那么可以采用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如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那么需要采用果胶铋、甲硝唑和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药物治疗,如果患者伴有头疼、抑郁和失眠则应该采用心理指导和治疗同时干预,可合理的配合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从而给予良好的支持治疗。在患者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时候,可以采用腹部CT。胃肠镜和血生化等方面的检查,以此排除如炎症、溃疡和肿瘤等器质性疾病的可能,采取影像学检查能够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鉴别尿毒症、风湿免疫和内分泌等疾病。

(二)纠正饮食与作息习惯

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还应积极纠正患者的饮食习惯,严格调整生活中的饮食,定时定量饮食,改变饮食习惯,少量多餐,减少脂肪摄入量,严禁烟酒等不良嗜好。在日常生活中还需合理调整和控制自身情绪,避免负面情绪对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在缓解精神压力的同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患者应主动自觉的开展防治活动,首先在饮食方敏应该严格克制自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暴饮暴食,做到饮食有规律有计划,按时吃饭,按量用食,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因为胃蠕动减慢和消化液分泌不足所致,因此可多摄入一些好消化有营养的食物,既能够满足身体能量,又能够增强胃部蠕动,最常见的为流质食物,也可以摄入如面包、馒头和蔬菜等,充分结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发规律和特点,预防不良作息对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以此产生正面的支持作用。另外调节作息则是重中之重,混乱的作息结构很容易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宿食沉积,因此在治疗期间应该充分保持规律休息,规律活动,避免睡懒觉和赖床等行为,保证夜间有充足的睡眠,加强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胃部消化积食,提高胃部功能。白天可展开适当的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加速消化,减少消化不良现象。另外,如果工作压力或精神压力过大,对于肠胃的吸收消化同样存在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证积极良好的心态,要让自己处于平和稳定的心境之中,避免因为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调动身体机能,继而产生不良反应,应合理进行情绪疏导、改善心态,提高健康水平。

(三)遵循健脾益气的治疗原则

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应积极遵循健脾益气的原则,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脾胃方面的机能异常存在着直接的关联性,脾胃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是相互制约和协调,一旦脾胃产生内伤,很容易并发其他疾病,这也是导致消化不良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对症治疗的原则,采取益气的方式调和彼此,一定程度上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协调作用,为改善后期功能水平打好坚实的基础。另外,应遵循肝脾方面的治疗原则来调理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然胃部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发位置,但是其与肝部存在着直接联系,脾胃和肝脏都处于中焦区域,而后天根本属于脾胃,胃部是受纳之地,脾部司掌运化,吸收水谷精华,如果不能够保证肝脾之间合作运转,就会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进而引发严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所以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应对病理做出合理分析,根据患者病情情况,正确科学地调理肝脾,只有把脾胃调理好,才能够实现固本培元的目标,例如采用四逆散的加减法开展治疗,可以合理的调理脾胃功能,预防脾胃失调。另外还需积极调理气机,在采用脾胃益气的药物中,合理的使用调节脾胃方面的药物,如白术或桔梗,可起到升降脾胃的作用,要在参与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充分重视。

三、小结

综上所述,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发途径有很多,为避免该病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应在日常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充分调整自我作息和饮食原则,饮食方面应做到:少量多餐、减少荤腥、增强营养、杜绝烟酒,作息方面应做到:早睡早起、作息规律。而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目前的病理状况积极开展各方面的诊疗活动,引发患者产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途径较多,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发途径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干预,做到对症施治,提高患者的预后功能水平。